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詹尼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細致分析了美國各界高層決策失誤的典型案例,發現,在具有高度凝聚力,同時又很少受到外界不同意見直接影響的高層決策小組中,常常容易出現為保持意見一致,使不同意見的評論受到壓制的群體思維現象。根據他的總結,導致決策失誤的群體思維有以下八種表現:
1、無懈可擊的錯覺,即過于自信,不認為自己有潛在危險。詹尼斯發現,出現群體思維的群體都發展起了一種過分的樂觀主義,使人們看不到外來的警告,看不到一種決策的危險性。傳銷過程中,出于對暴利的渴望,以為自己也能賺到上百萬上千萬,盲目地相信自己賺錢的能力。
2、集體合理化。群體通過集體將已作出的決定合理化,忽視外來挑戰。群體形成決議后,會花更多時間將決議合理化,而不是對它們重新審視和評價??纯磦麂N過程中,興致勃勃地領命而去發展下線的勁頭,根本不會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合理,因為大家都在做,因為都在做,就以為是合理的了。
3、對群體道德深信不疑。即相信自己群體的決策是正義的,不存在倫理道德問題,不理會外界從道德上提出的挑戰。看看傳銷過程中,親朋戚友相繼落網的現象,他們還以為在彼此拯救對方出火海。
4、對于對手的看法刻板化。群體思維的卷入者,傾向于認為反對他們的人是惡魔,不屑與他們談判,或認為他們過于軟弱,愚蠢,不能夠保護他們自己,群體的既定方案會獲勝。已經被洗腦的準備加入的被傳銷人員,往往對于不支持的家人和朋友抱有這樣的仇恨,并且嚴重影響家庭關系,責難呵斥家人,辱罵,乃至堅決相信自己團隊的方案才是唯一正確的決策,家人們都是無能之輩。
5、從眾壓力。群體不欣賞不同意見。對于懷疑群體立場和計劃的人,群體一直處于反擊的準備之中,而且常常不是以論據反擊,而是以個人嘲笑使其難堪。為了獲得群體的認可,多數人在面對這種嘲弄時會變得贊同群體意見。這一點非常關鍵,很有可能,你以為自己的獨立意見可以挽救家人,于是雄赳赳氣昂昂地打算說服家人,但,千萬要注意,背后站著的那個群體,出于自我保護意識,也會贊同這惡毒而無根據的嘲弄。
6、自我壓抑。由于不同意見會顯示與群體的不一致和破壞群體的統一,因而群體成員會避免提出與群體不同的意見,壓抑自己對決定的疑慮,甚至懷疑擔憂是否多余。這就是傳銷之所以興盛的要害之處:很多人根本就害怕在群體前作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決定,容易被傳銷。
7、統一錯覺。自我壓抑與從眾壓力的結果,是使群體的意見看起來是一致的,并由此造成群體統一的錯覺。表面的一致性又會使群體決策合法化。缺乏不同意見造成的統一錯覺,甚至可以使最罪惡的行動合理化。傳銷團隊統一陷落在這樣的騙局中,不愿意醒來。
8、思想警衛。思想警衛的說法是相對于身體安全警衛即保鏢提出來的,群體決策形成之后,某些成員會扣留那些不利于群體決議的信息與資料,或者是限制成員提出不同意見,借此來保護決策的合法性與影響力。這是營銷過程中最慣常的欺騙手段,可惜被傳銷者未必能識破。
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一旦濫用,造成的后果真是不堪設想,今天看傳銷帶動的只是個別人趁火打劫的發財,而更多的人都是兵敗麥城,悻悻而歸,乃至傾家蕩產,家庭分裂。1982年,詹尼斯提出十種防止群體思維發生的十種具體操作方法:
1、使群體人員懂得群體思維現象,其原因及后果。
2、領導者應當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場,防止形成不成熟傾向。
3、領導者應引導每一位成員對提出的意見進行批評性評價,應鼓勵提出反對意見和懷疑。
4、應該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員充當反對者角色,專門提出反對意見。
5、時常將群體分成小組,并讓它們分別聚會擬議,然后再全體聚會交流分歧。
6、如果問題涉及與對手群體的關系,則應花時間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確認對方會采取的各種可能行為。
7、形成預備決定后,應召開第二次會議,并要求每個成員提出自己的疑問。
8、在決議達成前,請群體之外的專家與會,并請他們對群體意見提出挑戰。
9、每個群體成員都應向可信賴的有關人士就群體意向交換意見,并將他們的反應反饋回群體。
10、用幾個不同的獨立小組,分別同時就有關問題進行決議(最后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以避免群體思維的不良影響。)
以上十點,被傳銷者的家人親戚和朋友可以善巧應用,讓被傳銷者主動認識到傳銷的危害及心理基礎,喚醒理智。不能主動認識,則會形成強大的對抗力,一意孤行,愛上發財夢,從而利令智昏,周圍不肯上當的其他人都是笨蛋,都不懂得發財,只有這個方法是最好的發財方法,只有團隊中的人可靠可信。任何人都有一種團隊歸屬意識,關鍵是這個團隊歸屬對象,被傳銷者若以為自己是傳銷團隊的,那么,親愛的家人們一定要努力去消除這種錯誤的歸屬意識,開啟被傳銷者的內省及反觀智慧,才有可能擺脫糾纏。性情急躁的被傳銷者,尤其要慎重對待。最好能及早普及傳銷的心理情緒基礎與營銷模式,使家人先有概念,然后再去甄別自己所遇到的所謂“做生意”“營養專賣店”“化妝品營銷”等等為由頭的傳銷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