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精力管理的話題在網上迅速傳播,許多人都聽過時間管理,卻不了解什么事聽過精力管理。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就會有的?!?/strong>
但是,你有沒有越管理時間越疲憊的感覺?
你的生活是不是在“趕ddl(截止期限)—缺乏睡眠—效率低下—為進度焦慮—熬夜彌補”的死循環里打轉?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你就不是時間不夠,而是不會精力管理。
研究表明,的確有人天賦異稟,世界上存在一種罕見的DEC2基因,它使人所需的睡眠時間很少,還能依然保持充沛精力,但其實僅5%的人擁有這種基因。
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想要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就需要我們能夠管理好有限的精力。
必須承認,精力好的人,往往能在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中扛住壓力;相反,精力差的人,隨著時間推移,人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如何實現精力管理呢?
“全情投入= 體能充沛+情感鏈接+思維清晰+意志堅定”
1、體能
(1)調整飲食方式
飲食和精力的關系非常密切,英文里面有一句話: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這不單單是指你的體形,還包括你的狀態。
你可能會覺得如果是職業運動員,比如說NBA的球員,飲食需要管理,這個沒問題。我平時就上個課,還需要在吃上面有特別的講究嗎?這還真是有不少的講究。要想保持充分的精力,你需要遵守這3個原則:
少吃多餐,變三餐為五餐;如果一餐吃的過飽,兩餐之間間隔的時間比較長,血糖容易大起大落。大腦不喜歡這種狀態,精力當然好不了。所以,為了盡可能減少血糖的波動,我們需要少吃多餐。
在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時候少吃一些主食,多吃一些蔬菜。因為主食容易讓血糖快速地上升,但蔬菜不會。在上午和下午的間隙,你可以補充一些零食,比如堅果、水果、蔬菜沙拉等。
吃低糖高營養的食物,尤其是綠葉的蔬菜;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者開發了一個叫做ONQI (Overall Nutritional Quality Index) 的體系,翻譯成“綜合營養質量指數”。ONQI越高就說明綜合營養指數越高,也就是營養高熱量低,值得推薦。
ONQI指數最高的食物是深綠色的蔬菜,像菠菜、西蘭花、芝麻菜這一類的;它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堅果ONQI指數比較高;加工過的食物,尤其是餅干、薯片一類的ONQI指數很低;白米、白面、甜食基本上全都是熱量,營養含量很低,這些都是ONQI指數比較低的,所以要盡可能地少吃。
多喝水,保持充分的水化。因為人的身體70%是由水組成的,大腦更是高達80%。很多人在覺得疲勞的時候,其實并不是真正疲勞了,而是身體缺水帶給你疲勞的感覺。
(2)調整生理周期和睡眠
學業和課外活動繁多,很多時候很難保持黃金8小時的睡眠。就需要你掌 握在有限的睡眠時間里得到充分休息的能力。規律且優質的睡眠,是恢復和保持精力的利器。
白天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見縫插針地休息。公交上、地鐵里、午休時,打盹或閉目養神,即使幾分鐘也能脫胎換骨。
(3)鍛煉提高精力
人的大腦工作需要氧氣和葡萄糖,而運動可以讓血液循環中的氧氣和葡萄糖都會上升,讓大腦的代謝加快。尤其是有氧運動,效果更好。比如跑步、游泳等。
但如果平時工作學習很忙,沒有整塊兒的時間跑步或運動怎么辦?
運動不一定非得整裝待發,裝備齊全才能進行。隨時隨地運用零碎的時間都可以。比如每天漱口時刻意用左手拿牙刷,還順帶練單腳輪流站立,騎單車回家。上課間隙練針對頭部和后背力量的米字操和聳肩運動,沒事練練深蹲。
2、情感
(1)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朋友是疲憊時可以依靠的肩膀,難過時可以分擔的胸膛。擁有一兩好友,學會傾訴煩惱,這是促進精力恢復的園地。
(2)訓練承受與轉化負能量
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當與朋友關系出現矛盾時,不要讓負面情緒充斥你的腦海,嘗試轉化這些情緒,給予自己以積極的自我暗示,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精力,而不是把精力花在壞情緒上,導致效率低下。
3、思維
有意識鍛煉思維能力,提高大腦的負荷量,這是提升精力的法寶。
4、意志
強大的意志力是獲取充足精力的堅實后盾。
常常對自己說“堅持一下”,試著發自內心喜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這是增強意志力的秘訣。
抓住課間時間補覺,給自己一定的午休,在周末和伙伴們吃一頓大餐,閑暇時間看一部電影,給生命的彈簧恢復限度的時間。
1908年,兩位心理學家在對一群小白鼠進行試驗后發現,雖然一定的舒適感能讓人表現平穩,但人們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焦慮—“最佳焦慮”(optimal anxiety),它是一種有建設性的、讓我們充滿創造力的不適,它雖然在舒適區之外,卻能夠讓你表現得更好。
比起輕言放棄,試著對自己說“堅持一下”,小小的突破是增大抗壓能力的第一步。
從某一天開始試著改變,堅持21天讓改變成為習慣;試著培養儀式習慣,形成程序化思維,良好的儀式習慣是行動的關鍵。
習慣養成的步驟:
掌握這些精力管理的方法,你也能成為高效且自由的學霸,過你想過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情,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這一切都從精力管理開始吧。
2019,你將會通過精力管理的方法來實現個人成長,還是會依然保持以前習慣默默的度過歲月?探知365邀請你在評論區亮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