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顏淵季路侍
【精準押題】
《論語》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很多對話,都是我們成長的航燈,如《公冶長篇第五》第26章: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hé】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意:
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顏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說(子: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盍:何不)?”
子路說:“(我)愿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裘:泛指衣服。“輕”字為衍文,是因《論語·雍也》中有“衣輕裘”而誤衍。“裘”:本指皮衣。共:動詞:指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車馬、衣裘用破,用壞。敝:使動用法。憾:懊惱)。”
顏淵說:“(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伐:夸耀),不把勞苦施加在別人身上。”
子路說:“希望(愿的古義)聽聽您的志向。”
孔子說:“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輩的人(朋友)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原創精準押題】
1,孔子的弟子侍坐在《論語》中經常出現,師徒之間暢所欲言,大談理想和志向。在所選文段中,你認為子路和顏淵誰更接近于孔子的仁愛觀?
提示:孔子的“仁”并非兼愛,他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