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這個詞,讓人感覺有點摸不著頭腦。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等等,關于計劃的書籍和觀念汗牛充棟。雖然書籍很多,但是感覺關于制定計劃的觀念都是大同小異的。大意就是做事情之前先定目標,然后制定計劃,把要完成的事情、任務、夢想等等變成一個可實施性的日程。比如:目標是通過英語專業八級考試,接著去了解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的考試內容,然后開始制定計劃會有每天在什么時候、花多少時間聽聽力、背單詞、學語法,一直堅持下去,知道完成計劃,就可以達到目標了。
這樣制定計劃就像是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一樣,多少時間、多少量、會有什么變量都考慮進去了,乍一看是很科學??墒?,實際去實施過自己制定的計劃的人,不管你制定了看似多么科學、多么彈性、多么周全的計劃,就會發現很多自己在制定計劃存在很多問題。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總是時不時的出現。
對于一個從來沒有實施過的計劃,完全不知道的新領域,那么,制定的計劃就會存在很多問題。侯世達在《哥德爾、埃舍爾、巴赫》一書中提出:做事所花費的時間總是比你預期的要長,即使你的預期中考慮了侯世達定律。因此有了侯世達法定律:做復雜任務需要花費的時間總是很難預計的。
斯坦福大學的約翰.克拉姆博茲教授在他的《運氣并非偶然》一書里說:“我的一生以及整個事業都在被不可干預的事件影響著。”而他的調查發現,在35歲時任然在做自己18歲時最想做的事情的人,在整個樣本群體中占的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不是要否認計劃的重要性。只是,制定計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做長期計劃顯然是正確且必須的,但是,并非每個人都有制定長期計劃的能力。實際去做一下就知道,長期的計劃還不如短期的計劃。至少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是如此的。
中國最大的節日莫非春節莫屬了,每年的新年都會有辭舊迎新。然后,我的頭腦里就會出現很經典的詞句,去年的計劃,實現了嗎?不要說實現了,徹底實施都沒有。我想不光我是這樣的。
長遠的計劃可以當做是理想、夢想、熱血。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短期的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才是更為重要的。因為,讓你制定一個一天、一周、一個月的目標,明顯事實到底的可能性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