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唐詩去旅行NO14預(yù)告:桃花盡日隨流水
詩人張旭
晚上八點,詩詞君將帶你一起到風(fēng)景如畫的桃花溪,欣賞張旭的《桃花溪》。
桃花溪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現(xiàn)在桃花源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湖南省十大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桃源山是道教的圣地,文化的中心。
常德桃花溪
桃花溪美景
從西晉到晚明,以桃源山為主的名勝古跡,代有聲名。這里有“瀟湘一閣”水府閣、“江南一宮”桃川宮、“華夏一院”天寧碑院等景點。在桃源山上可以感受道宮聚紫、高閣流霞、漁舟唱晚的沅湘風(fēng)情。
下面,詩詞君與你一起學(xué)習(xí)一下這首詩:
張旭(675—約750年),唐代書法家,著名詩人,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著名,被稱為“草圣”。根據(jù)《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后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與李白詩歌,裴旻(mín)劍舞,稱為“唐代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創(chuàng)作于唐玄宗天寶年間。此時唐朝已經(jīng)由繁盛走向衰敗。張旭寫這首詩時的心境頗似陶淵明寫《桃花源記》的心境。
字詞解釋
1.桃花溪:在湖南桃源縣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相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里為背景的。
2.飛橋:高橋。
3.石嘰: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4.盡日:整天。
5.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全詩賞析
在莽莽的群山,幽深的野谷,詩人向遠(yuǎn)處眺望,只見云煙纏繞,朦朧飄渺,如幻入天境。透過云煙,一座長橋橫跨在溪澗上,忽隱忽現(xiàn),恍若在虛空里飛騰,詩人興致勃勃往前走,只見近處,水中露出嶙峋石頭,形成的小島星羅棋布,漁舟輕曳。詩人佇立在石磯旁,望著溪上漂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把眼前的漁人當(dāng)作當(dāng)年曾經(jīng)進(jìn)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天真地向漁人問道:“進(jìn)入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一邊呢?”畢竟,滿溪的粉紅,汩汩不絕,不知流了多少個春秋,甚是奇異, 不得不勾人想起那“林盡水源”,通往世外桃源的洞口,可這洞又在哪里,無人知曉,全詩彌漫著淡淡的惆悵。
您有什么話想對詩詞君說
可以到文末給詩詞君留言,詩詞君會看到的
如果喜歡,點擊右上角···發(fā)送給朋友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