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者,信也
古時稱璽(鉨)
尊卑通用
秦以后
惟帝王用
群臣莫敢稱焉
玉質
古時的印章,是一個人的憑信。先秦的印章都稱為“鉨”,秦代以來,只有皇帝、皇后、諸侯王與王后的印章可以用“璽”字,其他臣民只得用“印”字。
西漢 皇后之璽
玉質
漢印制式,沿用至南北朝。
漢 渭成令印
紙張未得到廣泛應用的戰國至兩晉之間,是“簡牘時代”,也是“封泥時代”?!扳j朱時代”自隋唐開始。
銅質
印章有官印、私印之分。官印有官樣,私印則異彩紛呈。
私印,原本是印工的工作,唐宋以后,文人逐漸介入,開始是自己撰印稿,印工來鑄、刻。最新證據表明,南宋時期有文人開始使用質地較軟的“花乳石”刻印?;ㄈ槭|地細密,質地比之玉類較軟,易刻,文人可以獨自連篆帶刻。青田石、壽山石更受文人的喜愛。文人的介入,使得印章大放異彩。
南宋
明清時代,書畫家用印的風氣比宋元更為盛行,書、畫家在作品上鈐印成為固定模式,有時甚至以印章代替署名。明代晚期, 吳門的印風趨于活躍,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組成的用印群體,使得書畫上使用的閑章內容開始變得豐富,如唐寅的“南京解元”,文徵明的長子文彭,更是成為文人篆刻流派的先導。文人書畫、篆刻是一種雅逸文化。雅逸的生活情趣是魏晉以來文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節,篆刻作品的方寸空間也在文人手下發揮到極致,方寸陰陽,直抒胸臆。
明 何震
琴罷倚松玩鶴
清 奚岡
龍尾山房
琴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