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春耕備耕情況良好
春耕備耕工作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對于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確保糧食安全意義重大。為及時了解臨汾市春耕備耕生產進展情況,我們于2014年3月中旬對臨汾市農業部門、水利部門、部分化肥銷售網點、以及部分種植大戶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全市春耕播種面積擴大,農資供給充足,價格穩定,技術支持有力,春耕備耕工作有序開展。
一、全市春耕備耕基本情況
1、耕種面積略有擴大。據統計,全市春播面積預計為288.63萬畝,比上年略增。其中玉米播種面積為176.5萬畝,比上年略增;豆類播種面積為22.35萬畝,比上年增加2.35萬畝;薯類播種面積18.1萬畝,同比持平;棉花、油料播種面積分別為4.3萬畝和12.98萬畝,與上年持平;蔬菜播種面積29.65萬畝,比上年增加2.89萬畝。耕種面積增長的原因:一是受市場對糧食作物實際收購價提高和國家提高糧食保底收購價的雙重影響。二是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各種補貼直接發放到農戶,保障了農民利益。
2、技術支撐有力。今年農業部門緊緊圍繞春耕備耕,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發揮技術優勢。一是提供針對性的技術指導。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制定出分區域、分作物的技術指導意見,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方式,傳播給農戶,提高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并深入生產一線,查苗情、墑情、病蟲情,制定技術方案,指導農民搞好田間管理。二是舉辦多種形式技術培訓。結合春季田間管理和春耕備耕的實際,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三是發揮農技推廣指導員的作用。根據農時節令深入農戶,加強分類指導,落實好春季田管技術措施。
3、農資供給充足。加強調度,保證春耕備耕所需的化肥、種子、農藥、農膜等農資供應,確保全市農資價格穩定。全市春播化肥總需求量約為13.61萬噸,農藥總需求量為1336.81噸,農膜2955.39噸,玉米種子4023噸,棉花種子333.4噸,均已備齊。據調查,化肥價格總體下降,種子價格略有上升,農藥價格持平,農用柴油基本穩定。其中,尿素1600元/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3%左右;復合肥3000元/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4%左右;化學農藥價格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玉米種子比去年同期上漲7%左右,農用柴油6.96元/升,比去年同期下降6%左右。
4、氣候條件適宜。2014年2月上、中、下旬全市出現3次降水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土壤水分,對增加土壤表墑有利。針對目前全市部分縣(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市共開動水井5528眼,大中型高灌站5處,小型高灌站114處,小型水利設施66處,灌溉面積56.9萬畝,通過及時灌溉,降低了旱情對全市春耕工作造成的影響。
5、農機投入加大。一是組織農機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幫助和指導農機合作社、農機手搞好機具維護保養和測試檢修,確保以良好的機車技術狀態投入春季農機化生產。二是加強農機維修網點管理,做到機具隨到隨修,配件供應齊全,確保維修質量和效率。三是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化肥深施、節水灌溉等機械化新技術,著力提升農機春耕生產科技水平。四是發揮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機專業戶的骨干作用,積極推行訂單作業、承包服務、“保姆式”服務等多種作業運作模式,引導、組織和帶動更多的農業機械投入到春季農機化生產中來,確保機具投入總量和合理有序調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盡管國家不斷出臺惠農扶農政策,但由于種田收益較小,導致絕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勞力棄農務工,致使許多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多為年齡偏大或婦女,這部分生產者文化水平、科技素質、生產能力相對偏低,生產活動多呈現隨意性、盲目性和習慣性,增加了科技推廣應用的難度,制約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也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削減了農民種植收益。
2、農田基礎設施薄弱。目前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的力度不夠,一些地方溝渠淤泥嚴重、雜草叢生,排灌功能喪失,難以抵御自然災害,基礎設施薄弱已影響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3、市場信息相對匱乏。農民種植結構的調整往往是根據上年市場效益決定,缺少正規、綜合、及時、系統的市場需求信息、主要價格預測、市場發展的潛力和空間預測。無序盲目的生產,造成產品難以適銷對路,往往形成增產不增收。
4、金融機構支持尚需加強。一是農村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多采取擔保貸款辦法,且手續復雜,造成農戶很難及時貸到所需款項;二是貸款利息偏高,加大了生產成本。
三、當前農戶期盼
一盼農田水利設施更加完善。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一些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難以抵御自然災害。機耕道少,部分機械設備無法直接到達田間,只能靠人力,不但降低了勞動效率,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二盼土地流轉政策更加合理。土地流轉已凸顯成效,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流轉行為不規范,土地承包糾紛隱患較多;二是土地流轉范圍小,規模化經營程度不高。
三盼涉農部門服務更加到位。農戶普遍未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學習,對農業新技術掌握的較少,科學種糧水平低,迫切需要農技部門專家進行技術培訓與幫助,尤其在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間管理及標準化生產等方面得到專家和農技人員的及時指導。
四盼金融機構融資更加便捷。農業生產季節性強,經常需要一定的生產周轉金,受農村金融政策和貸款權限上收的影響,糧食規模種植戶貸款渠道較窄,貸款主渠道是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大多數種糧戶還是家庭經濟型,能獲得的貸款額度小。
五盼糧食價格適度上漲。近年來,國家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適當上調了糧食收購價格,但是,隨著各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種糧利潤增長空間有限。
四、幾點建議
1、強化扶農惠農政策。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高度,積極探索農業結構調整新思路,不斷加強小型水利設施的投入和建設,不斷增加種植業補貼范圍、加大補貼數量、簡化補貼手續,切實降低農業投入成本,使農民從種糧中得到更多實惠。特別是要關注占大多數的小、散農戶的農業生產活動,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結對幫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種糧積極性。
2、積極引導土地流轉。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引入市場,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把農業從家庭分散經營轉向適度規模經營。一是通過政策引導和行政推動,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積極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和中介服務組織,通過自愿入股、委托入股、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多種形式,不失時機地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促進種糧大戶的發展。二是建立土地流轉平臺,通過土地流轉平臺,不僅能規范土地流轉方式,還能成為聯結市場供需的紐帶。三是加強對土地流轉的有效監督和規范管理,確保土地流轉健康有序地進行。
3、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保持農業有效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離不開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要進一步增加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并建立固定的水利投入機制,確保水利建設、管養有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
4、加強農資市場監管。針對農資市場放開后,經營渠道繁多,價格比較混亂,違法現象時有出現的情況,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督和管理。要強化農業行政執法,加強對化肥、農藥等農資和種子的出廠以及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重點查處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種子等方面的違法行為,保障種糧大戶的合法權益。
5、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春季是災害多發季節,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趨勢,及時了解和掌握“倒春寒”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動態。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及時發布信息,指導農民做好農作物防寒、防凍、防旱、防病蟲等工作,趨利避害,防范于未然。(臨汾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