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學大咖都喜歡游山玩水,借景抒情。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黃鶴樓,就因唐代詩人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一句詩而名聲大噪。
黃鶴樓
黃鶴樓,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享有“江南三大名樓”、'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始建于三國時代吳國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據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筑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可見,黃鶴樓起初是因軍事戰略需要建成,所以在其后的六百年間一直名不見經傳。直到唐時聲名鵲起,這主要得益于詩人崔顥的《登黃鶴樓》一詩。
《登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唐詩三百首》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可見對此詩的器重。《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當然,唐詩有成千上萬首,排名次序必有爭議,如胡應麟就認為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之冠。就是在文人墨客的爭論中,崔顥的《黃鶴樓》名氣更大了,而黃鶴樓也愈發出名了。
后來“詩仙”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
李白
很多名勝古跡因遷客騷人的詩詞文章而被世人知曉。崔顥之于黃鶴樓是如此,王勃之于滕王閣是如此,范仲淹之于岳陽樓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