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
通過事物的詠嘆來體現人文思想。
其實,通俗點說就是通過
寫“物”來抒發內心的情感,
比如說王冕的《墨梅》,
寫梅花的高潔品格,其實就是說自己啦。
再譬如羅隱《蜂》,
寫蜂來表達一個道理或觀點。
詠物詩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
就是將事物的特點同
想要表達的意思完美結合,
十分考驗詩人。
下面十首詠物詩,比一比,
哪位詩人的才華更高。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隱娘說: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隱娘說:蜜蜂在平地或山尖辛苦勞碌,釀成蜂蜜后,自己沒有享受勞動的果實。這首詩在贊美蜜蜂的高潔品質同時,諷喻那些不勞而獲的人。勤勞的蜜蜂對陣不勞而獲的人,十分應景。
《蟬》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隱娘說:這首詠蟬詩與其說是說蟬,直接點說就是說李商隱自己。蟬棲息在高高的樹上,所以難以飽腹,悲恨的聲音無人理會,怎么鳴叫都是徒勞。李商隱以蟬自喻。
李商隱的仕途一直不順,一直不得志,處境也每況愈下,可即使是如此,他依然堅持高潔的品格,就如同那高高的蟬一樣。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隱娘說:竹子因其秉直的性格一直為人所歌詠,在此,詩人歌詠竹子的剛毅不屈,不論怎樣的風吹雨打,都不改正直的本性。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隱娘說:梅花在不知名的地方,孤獨的開放著,不管境遇如何,依然不改其清香之氣。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筆致細膩,意味深雋。
《詠石灰》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隱娘說:要做成石灰,先要在深山中千錘萬擊,還要火燒,最后即使變成白色的粉末。于謙是一位與岳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潔、正直的清官。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擬人化的描寫,表達了他不怕艱險、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隱娘說:孤雁就是離群的大雁,此時的杜甫身在夔州,故交零落,處境艱難,就如同那離群的孤雁一般。詩寫的是孤雁,無一字涉及詩人自己。但詩人通過這只不飲不啄、穿飛哀鳴、思尋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間接暗示了詩人在戰亂中只身顛沛流離、懷念親朋的情懷。
《白蓮》
【唐】陸龜蒙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隱娘說:這首詩描寫白蓮花含著怨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謝落,暗喻潔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會里,總是受到冷落和排擠,只能默默無聞的被埋沒掉,表現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孤芳自賞、懷才不遇的心理。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隱娘說:苔蘚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所以,微小的苔花也像牡丹一樣,自顧自的開放。作者借《苔》表達即使身處不利,也依然要自立自強的心態,令人佩服。
《鷓鴣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隱娘說:李清照在此詞盛贊桂花,以群花作襯,以梅花作比,展開三層議論,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桂花的由衷贊美。全詞自始至終都像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風格獨特,筆法巧妙,以議論入詞,托物抒懷,頗得宋詩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