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以百分比而言,“55%”是指第一印象分,如果能在第一印象中取得會見對方的好感,便能提高信賴度,如此才有機會展露自己的專業能力,由此看來第印象何其重要。
所謂第一印象是對不熟悉的社會知覺對象第一次接觸后形成的印象。初次見面時,對方的儀表、風度所給我們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時的依據。一般人通常根據最初印象而將他人加以歸類,然后再從這一類別系統中對這個人加以推論與做出判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人際關系的建立,往往是根據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論斷。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內容如下。
心理學家分別讓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文件夾的青年學者,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女郎,一位挎著菜籃子、臉色疲憊的中年婦女,一位留著怪異頭發、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邊搭車,結果顯示,漂亮女郎、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很高,中年婦女稍微困難一些,那個男青年就很難搭到車。
這個實驗說明: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
我們常說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說的是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因此,在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后的交流和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某家大公司招聘秘書,翟曉鑫就去面試。但是她在乘車時,不小心劃破了絲襪,左腳腳踩上出現了一個小洞。應聘單位的辦公樓下正好有個商店可以買雙新的絲襪,但是翟曉鑫覺得破洞在腳踩上,而且又不明顯,誰會注意它呢。所以地就沒在意,徑直走進了電梯。
然而,就是因為這個不起眼的小洞,翟曉鑫給面試官留下了一個很差的第一印象,沒被選聘。面試官認為,秘書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而一個對自己儀表不在乎的人,不可能會對工作細心和耐心。翟曉鑫知道后后悔莫及。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第一印象永遠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可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交往成功、和諧人際關系的良好開端。第一次與人溝通是后續成功發展的關鍵。人們對你形成的某種第一印象,通常難以改變,而且,人們還會尋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這種印象。因此,初次見面就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的人,通常是不討人喜歡的人,而第一次交往就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的人,更容易受人歡迎。
卡耐基說過:“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登堂入室的門票。”不可否認,給他人第一印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在他人心目中受歡迎的程度。美國心理學家亞瑟所做有關第一印象的研究中指出,人們在會面之初所獲得的對他人的印象,往往與以后所得到的印象相一致。那么,怎樣才能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從根本上說,它離不開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和修養水平,離不開進行經常的心理鍛煉。心理學家提出下面幾條建議。
第一條,注意儀表。儀表是一個人內部思想的體現,它反映了個體內在的修養。得體的儀表,是展現個人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第一次見面,別人是沒辦法去了解你的內在美的,而你體現在著裝上的個性讓別人看得明白。如果你穿得得體,那就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注意自己的穿著,不一定要穿最流行、最時髦的衣服,只要穿著整潔,合適你的性格和體型的就可以了。
第二條,注意談吐。一個人的談吐可以充分體現其魅力、才氣及修養。一個人有沒有才氣最容易從講話中表現出來。在社交談吐時,要注意環境氣氛,決不要喧賓奪主,自說自話。風趣、幽默的言談給人以聽覺的享受和心靈的美感。
第三條,展現風度。風度是一個人的性格和氣質的外在表現,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好的性格、氣質的自然流露,屬于一個人的外部形態。要有美的風度,關鍵在于個人在實踐中培養自身的美的本質,形成美的心靈。古人早就說過:“誠于中而形于外。”心里誠實,才有老實的樣子。當然,人的風度是多樣的,不能強求一律。人的風度的多樣性,是為人的性格、氣質的多樣性所決定的。但是,無論性格、氣質的多樣性也好,還是風度的多樣性也好,都應當體現出人的美的本質。只有美的心靈,美的性格、氣質,才能有美的風度。
第四條,注意行為舉止。行為動作是一個人內在氣質和修養的表現。男生的舉止要講究瀟灑、剛強。女生的舉止要注意優美、含蓄。在一般情況下,大方、隨和、樂觀、熱情的人總受人歡迎;炫耀、粗魯或過于拘束的人則讓人生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