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語法知識教學 提高學生古文素質
——對初中與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銜接的探討
文/春色滿苑
初中和高中是兩個區別很大的教學階段,它們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評價、教學環境等方面幾乎各自成為兩個比較封閉的系統。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的教學也未能很好地銜接起來: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后很不適應,學習成績不理想;教師覺得學生的基礎太差,“一代不如一代”。而在這些問題中,文言文的教學銜接矛盾尤為突出。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部分初中教師在教學上有些極功盡利,“考什么教什么”,對于中考不直接涉及的語法知識不夠重視,甚至有些教師根本不講。對“雙基”在語文素養中的地位認識不到位,從而淡化、弱化了“雙基”,使學生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另外,實施新課程的初中學生進入沒有實施課程改革的高中,高中與初中怎么銜接就成為突出的問題,這些都凸顯了高初中教學銜接研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首先,初中和高中在文言文教學目標上有很大差異。初中課標要求“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高中課標要求“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從這里可以看出,初中課標和高中課標對文言文的要求跳躍性較大,而這種跳躍性主要體現在文言語法知識上。由于文言語法知識幾乎都安排在高中,而在初中現代漢語語法教學處于無法落實的狀態,所以要學生在高中階段理解這些語法現象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見,初高中課標在文言文閱讀的標準上存在的語法教學的銜接困難問題相當突出。
一直以來,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難點就在語法知識的理解上,諸如詞類活用、特殊文言句式這些內容讓許多學生無所適從。而古代漢語語法和現代漢語語法兩者之間具有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就是知識產生遷移的基礎。因而要使學生學好古代漢語語法就得在現代漢語語法的基礎上進行知識與能力的遷移。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說是存在理解上的難度的。因而,應調整語法教學內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如要減輕初中教學負擔,則應在高中階段集中安排一些語法教學內容。
為解決初高中的教材存在著較大的脫節的問題,對中考不再涉及相關的語法知識時,比如詞語分類、短語結構、復句類型等語法知識,比如文言文中諸如通假現象、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識,初中階段要將基礎夯扎實,為高中階段熟練運用打下基礎。高中語文教師要排查初中知識“盲區”,強化高初中知識銜接的針對性。在新生入學時進行一次摸底考試,排查知識“盲區”——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較高的知識或方法。對可能是初高中知識銜接中的漏洞進行摸底,讓授課教師了解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底子,在教學中可以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內容引出新知識,使知識銜接更有針對性。
為解決文言文教學的銜接問題,在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后,高中教師應集中時間對以下知識進行講解:
(一)現代漢語知識
1.漢字:構字常識。
2.詞:詞的分類。
3.短語:短語的結構(并列、主謂、偏正、動賓、動補)。
4.句子:單句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
復句的主要類型(并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和常用關聯詞語(復句不超過二重)。
5.修辭: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二)文言知識
1.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
2.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虛詞。
3.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
但在集中講解以上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所補的內容應是基礎性的知識,是那些因初中與高中的要求不同而對學生高中語文學習造成困難的內容。切忌一味以高考為標準任意拔高,不能將高中各年級原本就應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一下子強加給學生。不必追求知識的系統、完整,重在運用。
其次,應關注大多數學生,既不能將初高中銜接補課誤解成是因個人原因或因原初中學校教學方法不當而造成知識缺漏的后進生補缺補漏,也不能將其當作針對優等生的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具體的“銜接教學內容和計劃”。
再次,在進行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虛詞、詞性活用與文言句式等內容的銜接教學時,應盡量選取初中課本里出現的內容(如課文)作為講授的例子和練習材料,使之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高中與初中教學銜接的關鍵是教師,教師之間一定要從對學生負責的角度出發,多交流。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高初中教師之間溝通很成問題。高中語文教師和初中語文教師在工作上的聯系、溝通、銜接一般都比較少;他們在教學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學方法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高中教師有與初中教師銜接、與初中教學內容銜接的愿望,因為他不銜接不行——可能高中的教學目標根本無法實現,但是初中教師不一定有此愿望。
高中語文教師要了解并盡量熟悉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初中語文教師也要了解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以便融會貫通,達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高一教師必須制定新課前的復習計劃,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和滲透。做到對高初中語文教材“心中有數”,特別是教材上已經安排,但未列入考試范圍的部分(即前面所列內容)也必須使學生保質保量地學好,為主動銜接、滲透打下基礎。
總之,只要我們認清語法知識對古文教學的重要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把此知識點落至實處,再加上初高中所有語文教師的通力合作,擋在學生學習語文前進道路的這只攔路虎(文言文)也就不再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