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初為人父母的喜悅,1年后就會被孩子的不聽話帶來的煩惱取代。
你工作時,孩子還總是要纏著你,你想要出門,孩子非要一起出去,不管怎么講道理都不管用,遇到這樣“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只需要讓“小鬼當家”,效果就會出奇的好。
閨蜜分享了她和女兒的小故事。女兒1歲半了,已經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能跑能跳會表達,可正是這樣的年齡,也是讓閨蜜傷透了腦筋。
早上給女兒拿了面包,女兒不小心弄到地上了,然后就不開心了,閨蜜這個時候過去哄孩子,說:“要不要我把我的餅干分給你一半?”閨蜜原本以為女兒會很愉快的答應,但是沒想到女兒反而想要整個餅干,并且拒絕分給閨蜜。
閨蜜了解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以自我為中心,通俗地講就是很自私。
于是閨蜜換了一種說法:“那這樣,我把餅干全都給你了,你分給媽媽一半好不好?”沒想到女兒很暢快地答應了。
其實看似都是平均分了餅干,但是孩子擁有了掌控權后,便會更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議。
因為孩子身材嬌小,會有深深的無力感,她不能和媽媽一樣,打開冰箱取出最上層的牛奶,也不能像爸爸一樣,可以打開電腦玩游戲和工作。所以孩子需要掌控感來填補無力感。
所以自始至終,孩子想要的從不是平均分餅干,而是由自己決定餅干如何分的掌控權。大人這時候完全可以讓出這個權力,讓小鬼當一次家。
還有一個類似的小故事。
女兒想要爸爸陪著睡覺,但是寶爸正在處理工作,沒有時間,所以還得閨蜜來哄女兒,可是女兒不領情,哭鬧著就是要找爸爸。閨蜜先講道理:“爸爸正在工作,媽媽陪著你好不好?”女兒正在鬧情緒,很干脆地回答不行!
閨蜜這個時候就是戲精本精了,她先是對孩子撒嬌,是真真地撒嬌:“你陪我睡覺嘛,嗚嗚嗚~”邊說著邊假裝哭了,女兒一看樂了,原來媽媽也會撒嬌也會哭,自己和媽媽也沒什么差別,在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但是戲還是要演足的,女兒也學閨蜜的口吻說“你哭吧”,閨蜜也很配合繼續裝哭,最后逗的女兒哈哈大笑。閨蜜見火候差不多了,就又詢問女兒:“你陪媽媽睡覺,好嗎?”女兒也十分情愿的答應了。
看似你陪我和我陪你沒什么差別,但是孩子看來,這就是掌控權的問題了,孩子想要的,也不過是可以有掌控的成就感。
育兒本身就是家長陪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不光是孩子在成長,家長也在學習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多一些觀察和理解,你會發現哪兒會有不聽話的孩子,有的只是不懂孩子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