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20高考復習古詩詞鑒賞Ⅱ 真題研練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Ⅱ 真題研練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總體要求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簡釋:“淺易”指合格的高中畢業生能夠基本讀懂的程度。

分項考點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簡釋:該考點規定了鑒賞的內容。①形象。它也叫意象,包括景物、事物、人物三類形象。②語言。包括品味詞語、明確風格。③藝術技巧。指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行文結構、材料取舍、修辭手法等。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簡釋:評價包括內容主題的評價、思想感情的評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評價”要求較高。從近幾年的高考命題看,真正要求作出評價的試題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詩歌思想感情的試題較多。

年份

卷別

詩題

體裁

題材

三年試題

考點

題點

題號

題干

分值

2016

卷Ⅰ

《金陵望漢江》

五律

即景抒懷詩

8

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6分

鑒賞形象

景象

9

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分

概括感情

典中情

卷Ⅱ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選)》

古體詩

題畫詩(或詠物詩)

8

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

5分

讀懂詩歌

句子理解

9

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做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

6分

鑒賞技巧

結構技巧

卷Ⅲ

《內宴奉詔作》

七律

即事抒懷詩

8

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

5分

鑒賞語言

句子比較

9

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

6分

概括感情

感情比較

2017

卷Ⅰ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七律

即事抒懷詩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5分

形象、技巧和思想感情

15

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

6分

鑒賞技巧

賞句

卷Ⅱ

《送子由使契丹》

七律

送別懷人詩

14

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鑒賞技巧

用典

15

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

6分

鑒賞形象

人物形象

卷Ⅲ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七律

題贈詩

14

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讀懂詩歌

15

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

6分

分析感情

全詩感情

2018

卷Ⅰ

《野歌》

七律

即事抒懷詩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技巧、思想內容

15

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

6分

分析情感

尾聯

卷Ⅱ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選)》

古體詩

即事抒懷詩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思想內容、技巧

15

詩中前后兩次出現“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6分

鑒賞形象

意象作用

卷Ⅲ

《精衛詞》

古體詩

詠史詩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思想內容、技巧

15

一般認為,詩最后兩句的內容是以精衛的口吻表達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解讀?請結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

6分

探究思想感情

結尾感情

1.選詩特點

(1)由非名家到名家,名家作品或將回歸。

(2)唐宋為主,律詩為主,偶有絕句和詞。

(3)題材輪流,偏愛即事(景)抒懷詩,選材關注家國情懷。

(4)難易適中,稍偏難點。

2.考點、題型特點

(1)考向涵蓋所有考點,偏重思想感情和表達技巧理解、分析。

(2)題型由一道選擇題(或單選或雙選)加一道主觀題構成。選擇題注重詩句的基本理解,主觀題考深層次理解,尤重思想感情、表達技巧的分析。

全國卷Ⅰ

1.(2018·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野 歌

李 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

(1)讀標題,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野歌”意思是在田野中放歌,有抒懷明志之意。

(2)讀正文,明主旨

整首詩前四句描寫場景,后四句即事抒懷。頸聯中“心不窮”“嗔”等情感語言,表明了詩人雖處逆境但不甘沉淪的心態;尾聯借景抒懷,抒發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豪情。

鑒賞 此詩表達了詩人“屈窮心不窮”的高遠志向,寄寓了詩人對未來的熱情向往。首聯寫詩人仰天射鴻,實際上是借此喻指詩人欲憑借出眾才華在應舉考試中摘冠折桂。其中“箭”“弓”喻指詩人的才華,“銜蘆鴻”喻指折桂。詩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繪出自己的理想圖景。然而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詩人內心極其苦悶、悲憤,彎弓射鴻也可以看作詩人在排解心頭苦悶。頷聯,詩人以麻衣沖風、帶酒晚歌的灑脫不羈的方式表達對黑暗社會環境的極大憤慨。“黑”字渲染了壓抑和陰森的氛圍,“北風”借指炎涼的世風。頸聯是詩人不甘沉淪、堅守志向的宣誓。盡管詩人為“枯榮不等”的殘酷現實而感到沮喪、懊惱,責怪起上天,然而仍能夠“屈窮心不窮”,堅守自己遠大的理想抱負。尾聯寫時令景物的轉換,冬天過去終將迎來春暖柳綠,詩人借此表達了對未來的樂觀自信,相信自己終將走出困境,施展抱負。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彎弓射鴻、麻衣沖風、飲酒高歌都是詩人排解心頭苦悶與抑郁的方式。

B.詩人雖不得不接受生活貧窮的命運,但意志并未消沉,氣概仍然豪邁。

C.詩中形容春柳的方式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相同,較為常見。

D.本詩前半描寫場景,后半感事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脈絡清晰。

答案 B

答題提示 B項中“生活貧窮”錯,“屈窮”中的“窮”偏重精神層面,指“不得志,處境艱難、窘迫”。

(2)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評分標準:①意為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綠枯柳,綴滿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②表達了詩人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第①點是描述句面意義,3分;第②點是揭示句子深層意蘊,3分)

答題提示:題目問“有何含意”,一般要從表層意思和深層含意兩方面回答,首先把詩歌最后兩句的意思準確地描摹出來,再結合意境把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歸納概括,這既回答了“有何含意”,又是對詩歌作簡要的分析。

首先是表層意思,主要內容是描述冬去春來后柳樹富有生機的樣子。詩句包含了三點: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綠枯柳,綴滿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如果把詩句“寒風又變為春柳”簡單地理解為“寒風變為春柳”,就沒有把握住詩歌凝練跳躍的語言特點,表明還未讀懂詩歌。詩句中“寒風”和“春柳”是兩個典型意象,象征著人生的失意和得意,其中用“變”聯起,結合“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所表達的思想,這一“變”就帶有了一種樂觀的、自勉的信念。所以接著挖掘深層含意的時候,就必須扣緊兩點:“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如果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為“相信自己一定能苦盡甘來”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表述為“希望自己能苦盡甘來”,其樂觀、自勉的意味就減弱了。

2.(2017·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1)讀標題,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標題點明了寫作的中心內容和情感觸發點(“閱進士就試”)。

(2)讀正文,明主旨

該詩使用了“群英”“戰士”“賢”“公卿”等表情感態度詞語,流露出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在尾聯中,表達了要為國選出英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鑒賞 首聯著力渲染了禮部試的考場環境。群英畢至,貢院里肅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肅靜的氣氛。頷聯重點描繪舉子們答題的情況。考生們入場后,沒有一點喧鬧嘈雜之聲;試題下發后,考生們奮筆疾書,一片沙沙的聲音,好似春蠶在吃桑葉。頸聯表明考試意義。作者面對此景象不禁生發感慨:濟濟賢士,盡是天下英才、國家棟梁。尾聯作者自謙年老多病,諄諄囑托同僚,作為選拔人才的考官,應當具有慧眼認真鑒別。全詩透露出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也表達了要為國家選出真正的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又怡人的環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答案 BE(選對一項得2分,選對兩項得滿分)

答題提示 根據題意,要求選出“不恰當的兩項”,從選項看是按全詩的自然順序排列的,因此,可邊逐聯閱讀邊逐項對照思考正誤。B項古代行軍時士卒口中銜著枚(一種器具),以防喧嘩。詩歌第三句用“銜枚”來形容考生肅靜的狀態,不是寫考生的奮勇爭先。E項詩歌的尾聯是作者自謙的話,表現了他對同僚的諄諄囑托,不是說作者自己就是體弱多病。

(2)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評分標準: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②動中見靜,越發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每點2分)

答題提示:根據題意要求“賞析”“下筆春蠶食葉聲”一句。“賞析”意謂要從表達技巧切入,而且是“這一句”,可以按“局部先修辭,再看表現手法”的順序思考。這句詩可以拆分為“下筆”“春蠶食葉聲”兩部分,思考二者的聯系可知,詩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春蠶食葉聲”來比喻考生下筆寫字的聲音,以此表現作者的喜悅之情;作者用“春蠶食葉聲”來反襯考場的安靜,是動中見靜的方法。

全國卷Ⅱ

1.(2018·全國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選)

陸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1)讀標題,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詩題點明了寫作緣由,“醉”與“草書”暗示了詩的內容。

(2)讀正文,明主旨

首聯出句一個“藏”字,表明詩人胸有才華與抱負。對句中一個“空”字,寫出了詩人抱負無法實現的無奈。中間兩聯借創作草書的過程表達他仍愿為國殺敵的決心。尾聯用一個“清”字表達他希望天下一統、太平的心愿。

鑒賞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首聯便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無奈與失落,令讀者也忍不住為之抱不平。在失意落寞的彷徨中,詩人因為自己為國作戰的愿望不能實現,只能通過書法藝術的形式抒懷解憂。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這是以書前喻戰前,是蓄勢,筆力千鈞,給人以勢不可遏的感覺。酒是進軍的旗鼓,筆是殺敵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氣吞萬里的聲勢向敵人沖鋒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這是以書中疾筆喻戰中拼殺,展現了李白《草書歌行》中“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詩句所描寫的意境。勇士揮刀殺敵,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

三至六句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書的生動畫面:筆力千鈞,如銀河從天傾瀉;燭光與濃重的墨色相映,詩人走筆縱橫,真是“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李白《草書歌行》)。詩人把為國平胡塵的戰斗場面和整個草書的過程(蓄勢、疾書、書成)以及高度的草書技巧自然而緊密地結合起來了。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這是以書后的喜悅喻戰后的歡快,展現了勇士凱旋,設宴慶功的場面。須臾收卷之神速,舉酒復飲之愜意,瞬間勝利之迅疾,狼煙盡掃之自豪。勇士橫掃千軍,敵人不堪一擊,如鳥獸潰散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

詩中借醉中作草書的情況,表達了詩人為國立功的思想感情。詩中表明詩人為國征戰的愿望無法實現,便把豪情寄托于飲酒和寫字當中。詩人從作草書聯想到用兵,表現他時時處處不能忘情于收復國土。最后,詩人又從書、酒之中返回到現實,盼望著早日出關塞、平逆虜、立軍功。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貼切生動的比喻、奇特豐富的想象、新穎別致的構思,把澄清萬里胡塵的戰斗場面與純熟精湛的草書藝術高度完美地結合起來了。吟哦之間,我們仿佛置身于緊張激烈的戰場,始而緊張,繼而痛快,最后沉浸在玉宇澄清萬里埃的狂歡之中。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這首詩寫詩人觀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書作品,并回顧它的創作過程。

B.詩人馳騁疆場殺敵報國的志向無法實現,借書法創作來抒發心中郁悶。

C.詩人把書法創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戰場上的戰士,氣吞山河,勢不可擋。

D.詩人豪情勃發,他在硯臺中磨出的濃黑墨汁,也映射著燭光縱橫飛濺。

答案 D

答題提示 “燭光相射飛縱橫”一句應該指燭光與墨色互相映射,寫燭光映射著墨光,渲染出詩人縱橫走筆的磅礴氣勢,并非如選項中說“墨汁也映射著燭光縱橫飛濺”。

(2)詩中前后兩次出現“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評分標準:①第一個“酒”出現在作書之前,詩人把它比喻成戰場上的旗鼓,起到醞釀情緒、積蓄氣勢的作用;②第二個“酒”則用來表現創作完成之后詩人的心理狀態,他“如見萬里煙塵清”,似乎贏得了一場戰役的勝利,心滿意足、躊躇滿志。(每點3分)

答題提示:本題就詩歌的意象提問,要求考生就“酒”這個意象的作用結合詩句作答。“酒”首次出現在頷聯中,“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意即“我只好在醉中草書,以酒作為旗鼓,以筆作為長矛來當作武器,筆勢急驟,像是銀河從天而瀉一般”,這是以書前比喻戰前,是蓄勢,筆力千鈞,給人以勢不可遏的感覺。酒是進軍的旗鼓,筆是殺敵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氣吞萬里的聲勢向敵人沖鋒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

“酒”再次出現是在尾聯中,“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意思是“轉眼間,我收起書卷,重又把酒,如同看見了山河萬里清平的氣象”,這是以書后的喜悅喻戰后的歡快,展現了勇士凱旋,設宴慶功的場面。須臾收卷之神速,舉酒復飲之愜意,瞬間勝利之迅疾,狼煙盡掃之自豪。勇士橫掃千軍,敵人不堪一擊,如鳥獸潰散的情景在這里重現了。

2.(2017·全國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1)讀標題,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標題表明此詩為送弟弟蘇轍出使契丹而作。

(2)讀正文,明主旨

全詩以“送”字為中心,首聯寫不因遠適而傷心,頷聯寫勸勉弟弟要不辭辛勞,不辱使命,頸聯寫囑咐弟弟不忘故國,不要辜負哥哥的期待,尾聯寫望歸,希望弟弟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3)讀注釋,挖暗示

注釋③暗示的是:該句用典,含有深意。

鑒賞 首聯點題,寫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盡管兄弟情誼頗深,樂觀曠達的蘇軾卻不作兒女之態。“那因遠適更沾巾”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詩句。頷聯勸勉,上句勉勵子由要不辭辛苦,“凌風雪”寫出了路途的艱辛。下句鼓勵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讓契丹國王認識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不要失大國風范。頸聯囑咐,上句要身居沙漠的子由,時時回望故國的月亮,不要忘記故國。下句設想子由夢境,夢中的湖光山色應該是杭州之景。尾聯望歸,這里用李揆代指子由,這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契丹,決不可追求盛名,須小心謹慎,安全而歸。聯系當時契丹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實,蘇軾的擔心并非多余。這首詩以送別為題,寫出蘇軾對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復雜心理,寫尋常之題材,寄兄弟之親情,明國家之大義,實乃蘇詩中抒寫愛國情懷之佳作。

(1)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本聯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杰輩出,即使卓越如蘇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從李揆的故事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蘇軾告誡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答案 BD(選對一項得2分,選對兩項得滿分)

答題提示 根據題意,該題專門考查典故手法。先要讀注釋③,了解典故內容,再結合詩作分析使用典故的用意。B項“即使卓越如蘇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錯,D項“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錯,這兩項都是從蘇軾要求弟弟蘇轍謙虛處世的角度分析的。結合詩歌內容及注釋可知,蘇軾用這個典故是出于對弟弟的安全的考慮,告誡他要小心謹慎,希望他平安歸來。

(2)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評分標準:表現了詩人曠達的性格。蘇軾兄弟情誼深重,但詩人遠在杭州,與在京城的蘇轍已是天各一方。這次雖是遠別,詩人表示也不會作兒女之態,悲傷落淚。(答出性格2分,結合詩句分析4分)

答題提示:該題要求答出詩人的性格,并結合首聯概括、分析。首聯下句最能體現詩人的性格,尤其是關鍵詞“那因”表達的反問語氣,同時它還化用了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典故,此時“曠達”性格呼之欲出,分析時主要解釋此聯意思,也可結合典故分析。

全國卷Ⅲ

1.(2018·全國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精衛詞

王 建

精衛誰教爾填海,海邊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魚龍何所為。

口穿豈為空銜石,山中草木無全枝。

朝在樹頭暮海里,飛多羽折時墮水。

高山未盡海未平,愿我身死子還生。

編者注

精衛填海:(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山海經》

(譯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里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于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1)讀標題,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詩題點明了詩的中心內容:寫精衛,暗示這可能是詠史懷古詩。

(2)讀正文,明主旨

該詩可分為三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寫精衛填海的動機;五至八句為第二層,寫精衛填海的艱辛;末兩句為第三層,寫精衛填海的愿望。全詩表達了對精衛填海堅韌執著精神的贊美。

鑒賞 精衛即精衛鳥。相傳精衛原是上古炎帝的小女兒,在游東海時,被海水淹死,變成精衛鳥,從此她不斷銜來西山的木石發誓填平東海。本詩詠贊了精衛填海的誠意、堅韌不拔的壯志、奮斗到底的毅力。第一、二句以設問開篇,描繪出海邊石頭堆積的情況,讓人為精衛的成就吃驚不已。第三、四句回答了第一句的設問:精衛填海,是為了讓興風作浪的魚龍再也不能作惡。第五至八句著力描寫精衛填海的艱辛:精衛的嘴都磨穿了,山中的草木殘缺不全;她一天天不停地奔波,以至于羽毛都折斷掉入海中。最后兩句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表達決心:只要大海未被填平,高山還在,我就要世世代代地填下去。全詩語言質樸無華,平白如話,不假藻飾,有一種質樸之美。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作者對精衛辛勞填海的動機感到困惑,因此用提問的方式來開啟全篇。

B.詩的第三、四句設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魚龍也會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著力描寫精衛填海的艱辛,不僅奔波勞碌而且遍體鱗傷。

D.這首詩的語言質樸無華,平白如話,與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相近。

答案 A

答題提示 A項“作者對精衛辛勞填海的動機感到困惑”理解有誤。“口穿”“朝”“暮”“羽折”“墮水”“草木無全枝”寫出精衛填海的艱辛,奔波勞碌而且遍體鱗傷。

(2)一般認為,詩最后兩句的內容是以精衛的口吻表達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解讀?請結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評分標準:(觀點一)同意。

①這兩句詩是精衛堅韌不拔、前赴后繼奮斗精神的自我抒發;②意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業,也希望子孫后代能夠繼承遺志,填海不止。

(觀點二)不同意。

①這兩句詩是作者對精衛的同情與崇敬之情的表達;②意為移山填海的事業尚未完成,我愿犧牲生命來幫助精衛,以自己的生命來換精衛的生命。

(每點理由各3分。理由先說句面意思,再說深層含意)

答題提示:該題是以探究題形式考查對詩句內容與情感的理解與把握。答此題,首先應對全篇情感與結構層次有所理解與把握。(這一點參見前一題選項及“讀懂文本”)審題時要特別注意“一般認為”,它暗示你最好“從眾”,要答“同意”。理由要集中分析這兩句詩的表層意思及深層情感。

2.(2017·全國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

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1)讀標題,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標題交代了寫作緣由和寫作目的(“戲贈”)。

(2)讀正文,明主旨

該詩以“戲”為詩眼,通過“風情”“正聲”“偷”“伏”“成”等詞語,以戲謔的口吻夸耀自己的文學成就;通過“身后文章合有名”暗含對自己現實境況的無奈和自嘲之情。

鑒賞 元和十年,作者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諷喻詩針砭時弊,觸怒了權貴,從而遭讒被貶江州。這段時期,作者極為苦悶,專門對自己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創作道路做了全面的回顧與總結,他痛苦、憤激,但對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此詩既是作者為自己的詩集題記,又是贈友之作,而且是“戲贈”,即兼有與友人戲謔的意思。首兩句,作者舉出自己的代表作,表現自己以詩歌干預現實的思想和成功實踐。三、四句表現出元、李、白三人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五、六句是作者對自己命運遭際的牢騷話,蘊含著不平和辛酸。最后兩句,作者更以故作驕傲的語氣,夸飾自己新編詩集后的得意心情。

(1)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夠作為其詩歌創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對白居易的詩歌進行模仿,這從側面說明了白詩較高的創作水準。

C.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作的意思。

D.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E.在詩的最后兩句中,白居易稱,自己新編出的詩集可以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

答案 CD(選對一項得2分,選對兩項得滿分)

答題提示 根據題意,要求選出“不正確的兩項”,從選項看是按全詩的自然順序排列的,因此,可邊逐聯閱讀邊逐項對照思考正誤。C項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是一種戲謔,沒有不認可李紳的詩歌創作的意思。D項這首詩透露出作者對自己現實境況的無奈和自嘲,說明作者還是想得到當世的認可的。

(2)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評分標準:①詩人戲謔友人,夸耀自己,通過詼諧的態度表現出對文學成就的自得;②詩歌并非全是戲言,也透露出一絲對自己現實境況的無奈與自嘲。(每點3分)

答題提示:題目要求從“戲贈”入手分析詩歌表達的情感態度,所以不僅要體會其表層情感,還要體會作者“戲贈”背后的微妙心思。詩歌首聯,寫作者的詩歌成就;頷聯,寫自己的詩歌被元稹模仿,讓李紳服氣。詩歌的前兩聯表現作者對自己詩歌創作成就的自得。頸聯,是作者的牢騷話,表現了自己在當世不被重用,體現了作者的不平與無奈;尾聯,表現作者對自己詩歌新編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態度有兩種:一是作者對自己詩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對不能被當世重用的無奈和自嘲。

全國卷古詩詞鑒賞主要有兩種題型:選擇題與簡答題。

(1)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讀懂了詩歌,尤其是對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設誤點小,做題時必須細心。

(2)簡答題。涉及考點全面,偏重思想感情與表達技巧。

①表達技巧賞析題。

a.問法寬泛:不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較具體的問法,而是用“什么手法”“賞析”等較寬泛的問法。

b.考查的技巧相對靈活,主要考查表達方式(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不大涉及修辭手法。

c.答案嚴謹規范,步驟齊全:點(點明手法)+析(分析運用)+指(指出效果)。

②分析思想感情題。

a.分析情感的切入口小,多問的是一聯或兩句的情感,很少籠統地問整首詩的情感。

b.題干情感用語多變。如“感情”“情緒”“感情基調”等。

c.都要求分析感情,而不只是概括情感。

d.答案往往包含多種情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18年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8:詩歌鑒賞
6、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題-選擇題專項訓練 - txdingxl@126的日志 - 網易博客
中考詩歌鑒賞
2016年中考試題匯編之詩歌鑒賞(二)
古詩賞析題
2018年中考古詩詞閱讀專題(課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太保市| 驻马店市| 连州市| 枣阳市| 齐齐哈尔市| 克拉玛依市| 赞皇县| 遂溪县| 兴城市| 雅江县| 嘉义市| 界首市| 什邡市| 富裕县| 桃园市| 城市| 资阳市| 巫山县| 石景山区| 兴义市| 新绛县| 宾川县| 大渡口区| 日土县| 扬中市| 南和县| 南丹县| 桐乡市| 永平县| 长阳| 徐汇区| 惠州市| 板桥市| 白城市| 巨野县| 平邑县| 兴海县| 城固县| 丰都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