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書法和藝術評論。不過作為畫家,他有著印象派一般的風格,在元朝影響深遠。如今,沒有他的原作存世,但是像高克恭等元朝畫家,再次讓人們注意到他,而且他們的風格在某種程度上與他十分相近。
這幅14世紀早期的《春山瑞松圖》,傳為宋代米芾所作,圖中描繪云霧掩映的山林景色,圖中白云滿谷,遠山聳立云端,近處古松數株隱顯于霧氣中。松下有亭,空無一人。山巒青綠暈染,再加'米點' (亦稱'落茄被'),松樹筆法細致、嚴密。用淡墨、淡色表現霧中樹木、十分成功,作品描寫的中心不是山峰林木,而是山中浮動的云霧。通過云霧表現春山的濕潤、靜謐和松樹的矯健挺拔。
宋 米芾《春山瑞松圖》
但是該幅作品《春山瑞松圖》不能確證為米芾所作,有可能為宋人仿作。畫右上方有'興霞殿寶'、'殿寶'(半印)、'玉堂柯氏九思私印'。左上方有'黃琳'(半印)。畫面左下角有'米芾'二字款,為后人所加。有宋高宗題詩:'天鈞瑞木。得自嵚岑。枝蟠數萬。干不借尋。怒騰龍勢。靜奏琴音。凌寒郁茂。當暑陰森。封以腴壤。邇以碧潯。越千萬年。以慰我心'。后有太上皇帝之寶、御書之寶二璽及御書房鑒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
宋 米芾《春山瑞松圖》局部
在中國傳統山水畫發展中,米芾獨樹一幟。畫風被稱為'米家山水'、'米氏云山',其技法被稱為'米點'。圖中突破了過去運用線條表現峰巒、云水、樹木的傳統方法,把王維以來的'水墨瀉染'、王洽的'潑墨'、董源的'淡墨輕嵐''及其點子皴,根據多雨迷漾變幻無常的江南自然景色,加以融會貫通,創為以橫點為主, 畫煙云變化,雨霽煙消的山水。
宋 米芾《春山瑞松圖》局部
圖中遠處畫有三峰,右側兩峰重疊,中間較高的山峰聳立云端,左側山峰稍遠,隱于煙靄,白云滿谷。
宋 米芾《春山瑞松圖》局部
水岸土坡上立著造型各異的古松六棵,前實后虛,樹干有的挺拔,有的彎斜,枝疏葉茂,隱顯于霧氣中。枝梢上蒼翠的針葉,與對岸山上成片的蔥郁的新綠相映,是那么的生氣蓬勃,春意盎然。坡岸上有一座草亭,隱約于水邊的霧藹中,也許是等待渡河的行人小憩之處,但此刻杳無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