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游戲中的“飛花令”,和數學概念圓周率π本來毫無關系,可就在前天晚上,它們雙雙出現在了一檔傳統文化節目——山東衛視《國學小名士》第三季中。
節目中,出題者逐一給出圓周率π小數點后的數字,答題者則需“飛”出含有該數字的詩詞。結果,《中國詩詞大會》2018年冠軍雷海為、14歲“飛花令少女”賀莉然等詩詞達人以此為題,聯句不斷,直至突破小數點后第203位,上演了一出史詩級飛花令。當晚,由這則“人類最長飛花令”引發的話題也迅速在社交網絡上刷屏,甚至沖上微博熱搜,有人贊嘆這簡直就是“神仙打架”,看得讓人過癮。
在一些人文學者看來,傳統古詩詞要“親近”現代人的生活,需要一些橋梁,而這類文化節目就承擔了這樣的貫通功能,有助于喚起更多年輕人對中華傳統詩詞的關注和愛好,值得肯定。
“飛花令”遇上圓周率,比的究竟是什么
按照圓周率3.14159265……在這檔“飛花令”比賽的初始階段,氣氛還算輕松,五位參賽選手對詩句信手拈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孤飛一片雪,百里見秋毫”“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可越往后,隨著重復的數字越多,比賽難度就進一步加大,但選手們依舊能在幾秒的時間內反應出來。一來一往,直至突破小數點后第203位。最妙的是,在大戰上百回合之后,當有選手說出重復的詩詞時,另一名選手竟然能馬上提醒:“這句說過了。”
隨著這段節目視頻上了熱搜后,也有人提出質疑,現代“飛花令”比拼的究竟是詩詞功底還是記憶能力?
“挑戰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整地說出一聯含有約定關鍵字的詩句,這也使得改良版‘飛花令’競賽感更強,觀賞性更高?!比A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告訴記者,在電視節目中出現的“飛花令”,比拼的是選手儲備詩詞的數量以及準確記憶詩詞的能力,同時也考驗著選手臨場反應和心理素質。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詹丹認為,詩詞作為有機體,其記憶不完全是機械的。對于詩詞的理解而言,只有記憶到一定的量才具備賞析能力,積累多了自然能脫口而出。
打開一扇門,更多現代人找到心靈安頓之所
“飛花令”本是中國古代喝酒時用來助興的酒令,譬如在《紅樓夢》里鴛鴦曾說“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合韻。錯了的罰一杯。”近年來,借助電視節目架起的橋梁,古時深受喜愛的民間詩詞游戲“飛花令”,而今又開始引起年輕人的興趣?!敖袢擞挚梢韵窆湃艘粯尤?,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大家記憶、學習古詩詞的趣味性。”詹丹說。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方笑一還專門提到了此次“飛花令”的獲勝者雷海為。在比賽場上十分鎮定的雷海為,此前干過多份工作,他當過電工、洗車工、服務員、外賣小哥,但在他心中,“詩詞夢想”從未消散。在等外賣的那些零碎時間,都被他用來讀書、背詩。閑暇時,他也總是靜靜地在書架前看書。
據悉,雷海為之前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并獲得總冠軍,現在已經是一所學校的全職教研教師。
“如今,熱愛古詩詞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的癌癥患者將心靈寄托于詩詞之中,得到了精神慰藉;有些在生活上遭遇困境的人通過讀詩,豁然開朗?!绷罘叫σ蛔钚牢康氖?,在他身邊,一些年過五旬的中年人在收看電視臺播出的古詩詞和文化節目后,開始重新購買并閱讀《唐詩三百首》,“是電視節目打開了一扇門,喚起了他們小時候背詩的記憶和快樂?!?
讓詩詞生命力不再限于本專業領域,讓大眾覺得詩詞是好玩的,繼而產生走近詩詞的愿望,這便是這類節目所承載的積極意義。
作者:李晨琰 儲舒婷編輯:儲舒婷責任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