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越臨近夏,雨水越發多了起來。每每遇到下雨之時,除了“綿綿細雨”“傾盆大雨”“瓢潑大雨”……似乎,我們很難再抽調出形容詞,來形容一場雨的神采。在自然萬物面前,大師們還曾慨嘆自己語言的匱乏,而我們,仿佛更是時常面臨詞窮的境地。
那么,古人們是如何寫雨?我們一起去10首經典古詩詞里尋找答案。
01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如果要論寫雨之柔和,韓愈的這一句在許多人那里怕是都能拔得頭籌。大道上,小雨細膩潤澤,在雨色的映襯下,遠看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卻稀疏零星。“潤如酥”,傳神地寫出春雨的柔和綿密,與草色青青一起,烘托出春景之清新可愛。
02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同樣寫春雨之細密溫柔,宋代詩人志南的這句名句從另一觸感著墨,“沾衣欲濕”,用衣裳欲濕未濕寫出春雨若有似無的柔和細膩之感,而“杏花雨”“楊柳風”更是為這細細小小的春雨增添了無盡的美感。
?03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雨,也并不全是來得和風柔潤的,也有這般風急雨驟的。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小船橫在水中。寫出雨中的自然之景,空曠,寧靜,充滿野趣。
?04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兼無葉底花。
春景美好,卻總是短暫。唐代王駕的這首《雨晴》,通過雨前雨后春花的變化對比映襯,寫出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致。
05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這首《春寒》,實寫海棠之風采,蒙蒙細雨,洗盡凡塵,海棠雨中盡顯胭脂色,紅翠欲滴。雨與海棠,共同構成了這眼前的美景。
?06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宋詩《春日游湖上》,雨后水漲,小橋被淹沒,人無法渡過,一條小舟撐過柳蔭。前兩句同是春日名句:雙飛燕子幾十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07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每每夜雨來時,讀書君總會想起李商隱的這首《夜雨寄北》,總有一種夜雨襲來的清涼與孤寂之感。
?08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極寫湘江秋雨,氣象高遠,境界壯闊。
09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立夏后梅子由青轉黃,江南多雨,細雨綿綿,處處蛙聲,烘托周遭的寂靜。
?10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不著一字,卻盡是雨聲,寫盡夜雨之綿轉、清幽。
當然,詩詞中寫到雨的詩詞還有許多許多,尤其聽雨名句“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老年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矣。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最教讀書君所愛。那么,哪一句才是你心中的寫雨“絕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