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 2070 年古代第一個國家政權夏朝出現 。
(2)制度:始創王位繼承的傳子制度,出現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二、商朝
(1)建立:公元前 1600 年,商湯滅夏,建 商朝。
(2)制度:內外服制度。(內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 ;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商王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內服與外服的實際權力。但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是 有限的,附屬國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 自主權。
(3)商制度的特點: 商朝有神權色彩,商王通過壟斷神權以 強化王權。
三、周朝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東征,滅商建周,史稱西周。
(2)制度:
1、分封制
①概念:又叫封邦建國,是在保證周王室強大的條件下, 將親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
②目的:鞏固統治。
③內容:
a.周王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駐地;
b.對象: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 封地在富庶之處或戰略要地,親族除獲得土地外,還得到 大量物資、武裝和人口;還有異姓諸侯國:功臣、姻親、原來的附屬國、殷商遺民強制遷到姬姓封國內、恢復被商滅掉的古國。
c.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的權威,并承擔各種義務( 派兵戍守王畿或或隨王出征,定期朝覲和交納各種貢賦,經常派勞役為王室服務。 )(西周各諸侯國與王室的關系比商代附屬國密切, 臣屬關系更明確。)
④瓦解:分封諸侯權利較大,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隨著諸侯國實力的不斷增強,王權衰弱,分封制走向崩潰。
⑤作用:
a. 通過分封,周人的勢力范圍擴大, 西周成為疆域廣大的國家;
b. 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鞏固了統治;
c. 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 周王——諸侯——卿大夫——士 ”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
①目的: a. 鞏固分封形成的統治秩序 ;b. 解決貴族在權利、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②內容:確立了大宗、小宗體系。
③核心: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是土地、財產和權力的主要繼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權,為大宗;嫡長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為小宗。 大、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是家族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
④特點: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
⑤作用:
a. 宗法制通過血緣的親疏 ,確立起一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 分配與繼承制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b. 宗法關系有利于 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了一起。 強化了貴族特權地位。
(3)禮樂制度(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 政治和生活準則,成為維護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4)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二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現;宗法制是分封制實施的法則。
《兒童思維導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