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新到任的知縣,接任后,發覺衙門里的衙役,不是老弱病殘,便是酒色之徒,要辦事時不見蹤影,有什么好處就你爭我搶,于是便下決心搞人事改革,讓老弱病殘者病退,把游手好閑者辭退,最后只剩下張三、李二兩個衙役留用。
堂堂一個知縣衙門,只兩個衙役怎么行?于是,他就對張三李二說:“本老爺不拘一格選人才,明日起,你倆替我去物色三個人來,一個要急性子,急到吃赤蝦等不及殼燒紅,一個要慢性子,溫得火燒屁股不跳,一個要愛貪小便宜,最好雁過能拔根毛。限你們一個星期辦好,辦得好,重獎,辦不好,重罰!”
張三李二聽了,心里想:抓個小偷、逮個毛賊好辦,去找這三種人,總不能去大街上問,你是急性子嗎?你是溫吞水嗎?你愛貪小便宜嗎?要真的這樣問,不吃耳光才怪哩!但這是任務,不辦不行呀,他倆只得在大街小巷到處亂找,可一個星期過去了,還是交不了差,被知縣打了四十大板,還說再放一個星期寬限,辦不好,就叫他倆卷鋪蓋回家去吃老米飯。
張三李二手捧著屁股,忍著痛出了衙門,張三說:“李大哥,看來咱倆這碗飯是沒法吃了,有被他炒魷魚,不如自個兒識相些,卷鋪蓋走人。”李二說:“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不干了,喝酒去!”
他倆來到一家酒店門口,見兩個人坐在街沿石上下象棋,一個跳馬,一個飛相,正殺得難解難分。這時候,匆匆跑來個小孩 ,對其中的一 位說:“爹,不好了,家中火燒了,媽叫你快回去。”誰知那人頭也不抬,慢吞吞地說:“急什么,等這盤棋下完了再說。”對方卻坐不住了,說:“你家中火燒了還下什么棋,救火要緊,快回去。”說著要收棋盤。那人卻抓住對方的手不放,說:“火燒的是我家,又不是燒的你家!”
張三李二見了,想: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天底下竟有這樣火燒屁股不跳的人,拿出鐵鎖,“嘩啦”一聲把那人鎖了,又說:“別下棋啦,等一會兒跟我倆去見知縣老爺。”
說著,兩人進了酒店,要了些酒菜吃了起來。他倆正吃著,又見外面急匆匆地進來一位壯漢,剛坐下就拍著臺子說:“快,快,一碗陽春面! '
店小二應了一聲,剛進去準備,那壯漢卻等不及了,大聲喊道:“難道店里的人都死光了嗎,還不快把面端出來!”
話聲剛落,那店小二說了聲“來啦”,端出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面,“嘩”地倒在那壯漢的面前。那壯漢見了,急紅著臉說:“我還沒有吃,你怎么把面倒在桌子上?”店小二說:“你急著要吃,可我急著要洗碗哩!”
張三李二見了,拿出鐵鎖,“嘩啦”一聲把店小二鎖了,說:“想不到你躲在這里,走,跟我們去見知縣老爺。”
張三李二拉了急性子和慢性子去見知縣,可還缺了個愛貪小便宜的,到哪里去找呢?正想著,忽聽見前面燒餅攤上有人在爭吵,走過去一看,只見買燒餅的那人嘴里說要買燒餅,手指卻在桌子上亂劃,趁機把落在桌子上的芝麻蘸在手指上,然后放到嘴里吃了,他把桌子上的芝麻蘸了個精光。還有一粒嵌在桌縫里蘸不到,急得沒有辦法,這時店老板生氣地說:“你這個人到底買不買燒餅?”
那人假裝生氣地用拳頭一擊桌子說:“誰說我不買!”把那粒芝麻從桌縫里擊了出來。那人連忙把芝麻蘸起來放進嘴巴就走了。
張三李二見了,想,天底下再也找不出像他那樣貪小便宜的了,知縣一定喜歡!所以把那人也一起帶到了縣衙。
知縣獎了張三李二,又根據三個人的特長,分別叫急性子擔任隨從,有什么急事誤不了,叫慢性子的給自已看小孩,孩子怎么頑皮他也不會著急。貪小便宜的叫他做買辦,保證不會吃虧。
有一天,知縣的頂頭上司要來視察,根據規定,知縣要去三里路外的接官亭迎接,就叫急性子去備馬。急性子急忙去了馬棚,那馬欺生,左躲右閃,不肯上鞍,急性子急死了,拿起旁邊鍘草料的鍘刀,“嚓”的一-聲把馬頭給砍了。知縣換好官服出來一看問:“你,你怎么把馬砍了?”
急性子說:“我想備鞍,可它偷懶,不聽話。”
知縣說:“你把我惟一的一匹馬砍了,我怎么去迎接上司呀!”
急性子說:“沒事,我背你。”說著 ,背起知縣就跑。
這急性子身材魁梧,體力又好,他背者知縣,跑得飛快。知縣見他忠心耿耿,辦事又賣力,還沒到接官亭就說:“你跟著老爺好好干,我回去賞你二十兩銀子。”那急性子聽了,猛地來了個急剎車,“嗵”地跪在地上,說:“謝謝老爺。”他這一跪一謝,可苦了知縣,為啥,知縣從急性子背上摔了個狗吃屎,額角上還腫了個包。
知縣從地上爬起來說:“你,你怎么把我扔下來啦?”
急性子說:“給老爺道謝。”
“到接官亭再謝也不遲呀!”
“那你不會到接官亭再賞我嗎?”“這.....”知縣氣得無話可說。
辦完公事,知縣回到衙門,額角上還在隱隱作痛。他看見慢性子坐在那井邊曬太陽,便喊:“慢性兒。”
慢性子用眼睛望望知縣不回答。知縣火了,說:“慢性兒,我叫你,你聽見嗎?”
慢性子才慢慢地說:“聽見了。”“那你怎么不答話?”
“我不是拿眼睛在瞧你嗎?”知縣知道對他發火沒用,因為他是慢性子么。便問:“少爺呢?”
慢性子反問:“您問哪個呀?”
“我問大少爺呢?”“大少爺不是上學去了嗎?”
“那二少爺呢?”慢性子朝井邊努了努嘴說:“掉井里了。”
“啊!”知縣一聽,跳了起來,問,“什么時候掉的?”
慢性子說:“一大早就掉進去啦。”
“那你為什么不早說呢?”
“急什么,反正已經掉在井里了,他再也不會跑到其他地方去了。”
知縣聽了,心痛得差一點昏倒, 急忙叫人把尸體從井里撈了起來,可慢性子仍坐在一邊不緊不慢地說:“反正已經死了,今天撈明天撈不是一個樣嗎!”
知縣死了兒子,買棺材的事理所當然地輪到買辦貪小便宜。貪小便宜到了棺材鋪,這邊張張,那邊看看,好的嫌價錢太貴,便宜的嫌木料太差,最后看中一口很大的棺材,問掌柜的多少錢。掌柜的說:“既然是縣太爺家的,便宜些,二十兩銀子。”
那貪小便宜的聽了,跳起來說:“你摸摸額角,熱昏了在說昏話是嗎?我看最多十兩銀子。”掌柜說:“十兩銀子連買材料都不夠。”
“那十二兩吧。”“不行,最少十八兩。”
“那十四兩總行了嗎?”
“十四兩不賣,你到別處去買吧。”貪小便宜的狠了狠心說:“干脆十五兩吧!”
他把掌柜磨急了:“十五兩就十五兩,拿銀子來!”
貪小便宜的拿出二十兩銀子,“找五兩給我。”他趁掌柜到里面換零錢時,急忙把旁邊的一口小棺材裝在剛才買的那口大棺材里,等掌柜找完錢,就把那兩口棺材扛回來了。
那知縣見貪小便宜的扛了個大棺材回來,就不高興了,責怪貪小便宜的說:“你買那么大的棺材干嗎?”
貪小便宜的說:“老爺你別急,里面還有口小的哩。”
知縣一看更火了 ,“你買兩口棺材干嗎?”
那貪小便宜的說:“老爺,小少爺睡這口小棺材,說不定那一天大少 爺死了,你就不用買棺材啦!”
(張道余根據傳統相聲《日遭三劫》、民間故事《知縣用人》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