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0年代美國確診了第一例HIV感染以來,醫學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在對HIV的鑒定、治療以及面向普羅大眾進行宣傳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然而,很多認識誤區仍然存在——例如“傷口會傳染HIV”——它們經常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閱讀以下內容,你就可以了解對HIV的14種常見誤區背后的真相與事實。
誤區1:將HIV感染等同于艾滋病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攻擊并破壞人體的CD4 T細胞,這種細胞對人體非常重要,起到抵擋感染和疾病的作用。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簡稱AIDS,是HIV感染的晚期表現,此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已經被嚴重削弱了。如果感染了HIV卻不治療,多數感染者會在數年內進展成為艾滋病。事實上,很多人經常把“HIV”和“艾滋病”當成一回事,是因為艾滋病是HIV感染的最后階段罷了。然而,現代抗HIV治療效果已經非常顯著了,能夠很大程度地阻止HIV感染發展成為艾滋病。因此,HIV感染與艾滋病不是同一個概念。
誤區2:認為HIV感染/艾滋病已經可以治愈了
目前而言,HIV感染/艾滋病是伴隨終生的。也就是說,盡管大量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目前還沒有徹底治愈的方法。幸運的是,隨著醫學的發展,HIV已經能夠被有效地控制,發展為艾滋病的速度也隨之大大減緩。通過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HIV感染者是完全有可能度過一個漫長的且富有意義的人生的。事實上,在一些醫療護理水平高的地區,大多數HIV感染者是可以擁有一個正常人的壽命的。
誤區3:認為HIV可以通過日常接觸傳播
HIV無法在體外長時間生存。此外,不是所有的體液都攜帶HIV病毒,比如眼淚、汗液和唾液等。因此,HIV是不能通過觸摸或其他日常社交當中的接觸傳染的,例如擁抱、接吻、握手以及共享食物、飲料等,都是不會傳染的。只要沒有性接觸和血液的交換,就不會有HIV的傳染。HIV也不會在居家生活中傳染,即使普通人與感染者共用廁所、淋浴和廚房等,也不會有任何感染的風險。
誤區4:認為輸血傳染HIV是普遍現象
在現代血液檢測技術發展起來之前,曾經一度有通過輸血或器官移植感染的案例發生。然而,現代血液檢測技術在保障輸血和器官移植的安全方面已經非常值得信賴,近20多年里,在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中,幾乎沒有因上述原因感染的案例。
誤區5:認為口交是HIV感染的高危行為
所有通過性行為感染HIV的案例中,幾乎全部是由于無套性交或無套肛交導致的。通過口交感染的案例極其罕見(幾乎沒有官方證實的口交傳染案例)。寥寥無幾的口交傳染案例,主要都是通過為HIV感染者進行主動口交(用口部接觸對方生殖器的)而發生的;而全世界因被動口交感染的案例幾乎為零(沒有官方證實的案例)。使用安全套是防止HIV傳染的有效措施,并且可以起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誤區6:認為馬桶座圈能傳播HIV
與HIV感染者共用一個馬桶座圈,是一種0風險行為——HIV不能通過這種方式傳染。HIV病毒非常脆弱,它無法在體外長期生存,離開它的寄主后就無法復制了。此外,正常使用馬桶座圈,也不會將易感染的細胞暴露在外。
誤區7:認為裸露的傷口接觸了外部環境中的血液會感染HIV
類似這些傳染方式只是理論上具有一點點的可能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或沒有實證支持。現實中還未出現HIV通過裸露的傷口感染的案例,除了個別的極端案例——傷口本身是被HIV污染的器具(比如含有HIV的針頭)所導致的。即使這種極端案例發生了,也只有當足量的病毒直接、充分地接觸一個新鮮的、流血的傷口才有可能導致感染(大多數小傷口或抓痕在形成后一小時之內就開始愈合,從而無法被感染)。
在沒有任何保護(比如橡膠手套)的情況下,接觸了大量的被HIV感染的血液(比如在救護人員處理傷員時)有可能產生一定的風險,但是在家庭、餐館或其他日常社交場合發生的體表接觸HIV感染的血液或分泌物則沒有感染的案例。
誤區8:認為“指交”或相互手淫會傳染HIV
從來沒有“手——生殖器接觸”而感染HIV的案例,所以在手淫時,哪怕在生殖器分泌物或口水用作潤滑劑的情形下,也不例外。相似地,在性行為中,手指插入對方的陰道或直腸(俗稱“指交”),也從未有過HIV傳染的案例,無論HIV感染者的手指是否存在傷口或劃痕,都不例外。
誤區9: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染HIV
蚊子或其他吸血型昆蟲的叮咬是不會傳染HIV的。蟲子叮咬時,它不會將上一個人的血液輸入你的體內。
誤區10:認為可以通過癥狀來判斷HIV感染情況
HIV感染不一定會產生癥狀。有些時候,一些HIV的近期(感染后2-4周)感染者會表現出類似流感的癥狀(急性期癥狀),癥狀持續1-2個星期。但是,很多人要等上10年的時間才會表現出HIV感染的跡象(從感染到表現出晚期癥狀之間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由于癥狀不一定出現,或者由于癥狀可以由其他(與HIV無關的)原因引起,因此對于有感染風險者,唯一知道自己有無感染的途徑就是通過HIV檢查,別無他法。
誤區11:認為感染早期的藥物治療是不必要的
HIV會嚴重的削弱人的免疫系統。每一個感染HIV的人都面臨嚴重的、潛在的生命威脅,因此所有感染者都應該在確診后,盡早尋求專業醫生的健康護理。及時的治療可以限制或減緩免疫系統的損害速度,也就是可以減緩HIV病毒感染發展為艾滋病的進程。
此外,最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在較早的時期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話,性伴侶之間的傳染可以減少95%左右。
誤區12:認為若雙方都是HIV感染者,那么他們進行無保護的性行就沒有風險
HIV感染者選擇另一名HIV感染者作為性伴侶,這種行為稱為“serosorting”。Serosorting行為關于HIV的安全性尚未有定論,但是有以下可能性供參考:由于HIV病毒具有不同的種類,serosorting行為可能會讓HIV感染者再被感染上另一種類型的HIV,由于不同種類的HIV抗藥性不同,或者某一種標準療法對其效果不佳,這樣雙重感染有可能增加治療的難度,從而對生命構成更大威脅。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serosorting對于無保護性行為來說還有傳播性病的風險,例如淋病、衣原體、梅毒和皰疹。事實上,如今在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中,梅毒在HIV感染的男同性戀人群中存在大規模的流行,這很有可能是由于serosorting行為導致的。
誤區13:認為HIV感染的女性所生的嬰兒都會感染HIV
HIV感染的女性可以在懷孕、分娩或母乳喂養時將病毒傳染給其后代。但是,HIV感染的懷孕母親可以通過采取一些措施,來顯著地降低感染后代的風險。HIV感染的女性如果在懷孕早期接受特殊的治療,并且在產后避免母乳喂養,可以將母嬰傳染HIV的概率降低至2%。
誤區14:認為HIV感染和艾滋病已經不再是一種健康的威脅
HIV和艾滋病流行依然是全球的健康危機。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現在全球有超過34,000,000的HIV感染者,其中有1,200,000美國人。在2010一年中,全球就有2,700,000名新增的HIV感染者。在美國,每年有大約50,000的新增感染者。關于HIV的教育宣傳和醫學研究,應繼續作為公共健康工作中的重頭戲而被重視,以阻止HIV的廣泛傳播,研發新型療法,或者——如果可能的話——發明出徹底治愈HIV和艾滋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