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實學》講的是稻盛和夫做為企業經營者,在經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七條會議原則。七條原則如下:1、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2、貫徹一一對應的原則;3、徹底地實行筋肉堅實的經營;4、貫徹完美主義;5、用雙重確認的辦法保護公司和員工;6、提高核算效益;7、實行透明經營。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心得體會。
1、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
強調企業經營者要關注現金流,要保持現金的充裕,不僅要實現賬面的贏利,還要時刻保持有錢可用。如稻盛和夫所講,他曾經聽過松下幸之助的演講,說企業要實行“水庫式經營”。就是說,經營企業,要修筑水庫使河流保持一定的水流量一樣,推進事業要留要余裕。就好像我們一家人生活平常要存一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一點,并不難理解,稻盛和夫為什么將這一點做為七原則的第一條提出來呢?其實,我們看到很多成熟的公司都很注意自己公司的現金流管理,比如萬科,目前扣除預收款以外,資產負債率只有25%左右,還有香港很多成熟的公司基本上也是無負債經營。稻盛和夫的京瓷也是無負債經營。負債經營就像是使用杠桿,比如資產負債率從25%提高到50%,那么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的贏利就可以增加50%??梢远鄴?0%,誰不想多掙點錢呢?但是杠桿的使用也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就好像企業借錢經營,用10塊錢再借90塊錢總共100塊錢做生意,掙10%,你的資產就可以翻一番,而賠10%,你的資產就沒有了。很多企業家,急于加快企業的發展規模和步伐,往往喜歡用很高的財務杠桿,這就會使企業走上一條危險的道路,企業外部環境很好的情況下,一切還沒有問題,但是一但遇到經濟不景氣,生產經營不可避免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太高的杠桿,太多的外債就會成為企業的包袱。另外,企業的贏利表現形式可以是存貨,也可以是應收帳款等待,這些贏利的特點是不能隨時變成現金,同時存貨可能因為過時而貶值,應收帳款也有成為壞帳無法兌現的可能,無論如何都要提防有賬無錢的情況出現。
2、貫徹一一對應的原則
一一對應,就是在經營活動中,時刻保證錢、物和票據的一一對應。這樣的好處,就是時刻能清楚企業的經營情況,不出現糊涂賬。稻盛和夫要求經營者必須時刻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每個月都要掌握月度財務報告,盡量早一點發現問題,采取措施,另外,財務報告要盡可能的詳細,比如,水電煤氣等費用,要分開列出水費、電費、煤氣費。這樣才方便找到問題出在哪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徹底實行筋肉堅實的經營
在論述這一項原則時,稻盛和夫分了五項來講,一是使用二手設備降低生產成本。這一章中,他提出設備不一定要用最先進的。采購設備時要計算好生產效益,如果50元的設備能夠生產80個效益,100元的設備能夠生產140個效益,那么選擇50元的設備反而會比較劃算一些。二是堅持健全會計——陶瓷石塊論。他指出要經常對存貨進行盤點,如果存貨等沒有了價值,就應該及早的減值處理。不要虛增企業價值。
4、貫徹完美主義
這一條意思是不允許曖昧和妥協,制定的計劃、標準和目標,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實現,否則,計劃、標準和目標就會失去意義,員工們就會自覺不自覺的降低工作標準。稻盛和夫在經營十二條原則中,就提出了經營者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斗魂,意思也就是說一定要堅持完美主義,面對困難和問題,不能回避,要燃燒自己內心的激情,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百折不撓,堅持到底。
5、用雙重確認的辦法保護公司和員工
這一點其實就是說,在公司日常經營中,員工要相互監督,部門之間也要相互監督,保持員工的廉潔。在這一點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稻盛先生闡述這一原則的意義時,不是講這樣可以保持公司利益不受侵害,而是同時提出這樣可以保護我們的員工不犯錯誤,在監督的外在表象下,其實是一顆善良的用心。他指出人是脆弱的,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起貪念,犯錯誤。雙重確認的原則,表面上是對員工的監督,其實是對員工的保護。稻盛先生的經營哲學,確實真正地把員工放在了第一位。
6、提高核算效益
在本項原則中,稻盛和夫提出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個概念,他指出“提高效益”是對經營活動進行管理的“管理會計”的職責,而“財務會計”的任務是向外部正確地報告企業業績和企業財務狀況,兩者性質不同。對于經營者來說,“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同等重要。另外稻盛先生還指出,會計學(七原則)和阿為巴經營是管理系統的兩輪,是經營管理的根干。如果把京瓷的經營哲學比作地基,那么會計學和阿米巴經營就是支撐房子的兩根柱子。同時兩根柱子缺一不可,兩者相互支持。中國有句話叫做道術兼修,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是他的“道”,而會計七原則和阿米巴是他的“術”,從這個角度上講稻盛先生確實做到了道術兼修的境界。
稻盛和夫指出,只有注入靈魂才能使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生效。經營者要獲得員工的信賴和尊敬,達到“如果為了他,作什么犧牲我都心甘情愿”的地步。不管理技術水平再好,經營管理系統再好,只有在“以心為本”的經營環境中才能發揮作用,因此,經營者必須親臨現場,向現場員工直接訴說工作的意義和目標。經營者要為員工“注入靈魂”。切記,并不是有了好的核算制度自然就會提高效益,而是現場的人們想要提升效益,效益才會提升。我們經常說要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這其實和稻盛和夫講的“注入靈魂”是一個道理。為什么稻盛和夫成功的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發自內心的想到企業辦好,而有好企業無論如何強調嚴格管理,如何制定規章制度,員工們的積極性都無法提高,我想區別在于企業的經營者,在內心深處是不是真的把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幸福作為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和永恒追求。
7、實行透明經營
稻盛和夫把“追求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幸?!弊鳛槠髽I經營的第一目標。以此推理,經營企業的目的既然是為了員工,那么企業經營情況自然而然的要向員工公示,員工不是機器而是經營的伙伴,對待伙伴自然不能藏著掖著。透明的管理,其實是激發員工積極性、增強員工“主人翁”意識的前提,另外透明經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迫使經營者“走正道”,一切都在陽光之下,就促使經營者光明正大的經營,腦子里也就不會有“抄近路,走后門”的想法了,這樣從短期來看,或許會“吃虧”,但是從長期來講透明經營是企業良性發展的最佳途徑和必然選擇。
總結,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即“以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幸?!睘槟繕撕汀白鳛槿?,何為正確”的判斷標準,是稻盛和夫真正的經營秘訣。會計七原則和阿米巴經營,是在稻盛和夫哲學的土壤上結出的花朵和果實。學習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必須要從經營者自己“提高心性”的努力開始,如果沒有像稻盛和夫一樣的經營哲學,那么即使引進阿米巴經營和會計七原則,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哲學即是我們世界觀,是我們的信仰,對于經營者來說,怎么信仰,就怎樣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