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馬云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但在公司股權持有方面,他并不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甚至不是第二股東。
而且近幾年,馬云和阿里巴巴集團副董事長蔡崇信的持股比例還在不斷下降。
近日,阿里股權結構曝光,截止2017年6月9日,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29.2%,為第一大股東。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權15%,為第二大股東。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持有阿里股權7%,看似不多,但依然是阿里的第三大股東。阿里巴巴集團副董事長蔡崇信持股比例2.5%。
此前,截至2016年5月20日,馬云持有7.8%股權、蔡崇信持有3.2%股權。
其實,雖然馬云及合伙人只持有公司的少數股份,但卻有絕對的控制權。
在公司成立之初,為了防止大權旁落,阿里合伙人與軟銀、雅虎達成了一整套表決權拘束協議,以進一步鞏固合伙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選擇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而非香港上市,就是因為馬云及團隊實行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相當于同股不同權,與香港股市要求同股同權不符。
也就是說,美國的雅虎以及日本的軟銀雖為第一、第二號股東,但是沒有權利決定阿里巴巴走向,只可以享受阿里巴巴的分紅收益。
這種同股不同權的現象普遍存在,李彥宏雖然占股16.1%,但是B類普通股享有1:10的投票權,從而掌控了百度公司60%以上的投票權。
劉強東持股京東15.8%,卻擁有80%投票權,也是絕對掌權者。
經常有人因最大股東是韓裔日籍的孫正義,而抨擊阿里巴巴是日企,認為馬云是在為別人打工,其實從控制權上來說,阿里巴巴是絕對的中國企業,孫正義等只是在享受當年投資的資金回報。
騰訊也被質疑過是南非的企業,因為大股東是南非的一家報業集團(MIH),持股近34%,但南非MIH集團一開始就放棄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權,公司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和幾位聯合創始人來負責。
這也是因為幾十年前,大多數中國投資者并不看好互聯網行業,馬化騰差點就賣了QQ,馬云被三十多家公司回絕,只有外國人冒險投資,所以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都有外資參股。
當年把馬云介紹給投資人的吳鷹,說過這樣一番話:
銀行不給馬云錢,當時中國PE、VC的規模都很小,哪怕我們也沒有這么多的錢給他去做,他需要相當多的錢來做。最后,就是雅虎看中了他們。
雅虎的楊致遠一句話打動了馬云,“咱們都是中國人,一塊兒做點兒事情。”
而馬云是有戰略性眼光的,投資人可以賺錢,但絕對不能有控制權。
對于阿里的命脈支付寶,2011年,在股東反對、董事會未通過的情況下,馬云單方面斷掉支付寶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協議控制關系,確保螞蟻金服(支付寶母公司)和外資劃清了界限。
同時馬云積極布局,讓螞蟻金服成為第二個“阿里巴巴”,目前螞蟻金服估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一旦上市,馬云離問鼎世界首富就不遠了。
這也是馬云一再減持股票套現的原因之一。據說,馬云套現所得主要用于兩方面,一來用于投資螞蟻金服與口碑,二來用于做慈善。
在2014年的胡潤慈善榜中,馬云成為2014中國首善,捐贈145億元。在他的捐贈中,教育領域捐贈人數最多,其次是社會公益和賑災。
另外,在胡潤全球華人大慈善家中,歷年捐款額超過百億的就有馬云和馬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