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期,貴州烏蒙山區一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莫家更是這個小山村最窮的一家,原因是莫家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莫大、莫二、莫三,戶主在生下莫三后就已經去世,他女人甘氏獨自將三個兒子辛苦扶養長大。
時年,莫大30歲,莫二28歲,莫三25歲,三兄弟長的人高馬大,比同村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米55高出了一大截,可由于貧窮均未娶妻。這里大家可能不明白了,即然人高馬大又沒病沒災的,應該是壯勞力,怎么會那么窮呢?這里我稍作解釋:當時干活是集體出工,掙一樣的工分,而人高馬大就比別人吃的多,穿的也多,所以就比別人窮了。
甘氏自感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恐來日不多,就想在有生之年給兒子娶上媳婦,她積攢了多年也才存了十幾元錢,連娶半個媳婦的錢都不夠。一天,媒婆告訴她,臨村有個剛過門的媳婦,不到一月新郎就死了,婆婆認為是新媳婦克死的,就托她急著把媳婦趕出去。甘氏讓她去問問要多少彩禮?媒婆問回來告訴她,他們娶來時前后花了60多元,起碼要30元。甘氏哀求道“我只有15元,您勞累,再去問問看行不行?”最終,這門婚事就以15元成交。
媳婦娶進門那天,甘氏又犯難了,這媳婦是給哪個兒子娶的呀?于是她把三個兒子叫過來一起商量,老大說“給老二吧,我都30了,就這樣算了。”老二說“給弟弟吧,別人20就結婚了,他都25了”,老三說“給大哥吧,大哥不先娶,我們怎么可以娶。”正當三兄弟互相推讓之時,甘氏突然生出奇想,她說“我們家不可能有錢再娶第二個媳婦了,我不想帶著遺憾閉上眼睛,你們要真孝順娘,就共用一個媳婦吧。”開始三弟兄無論如何不答應,但經不起她的尋死覓活,最后只好默認了。
可又一件事出現了問題,三兄弟同意了,人家媳婦會同意嗎?甘氏對兒子們說“這事由我來很她說”,等到婚宴結束,客人散盡,甘氏走進婚房對媳婦開始訴苦,又說娶媳婦多么不易,還說這一世做牛做馬也要善待媳婦,媳婦感動的抱著甘氏痛苦,慶幸終于遇到了一個好婆婆。接下來甘氏說想讓她給三個兒子做媳婦時,媳婦開始是震驚,接著大哭不止,由于有甘氏前期的鋪墊,并沒有尋死覓活,甘氏臨走時對媳婦說“你若不愿意,我也不勉強你,你就當我親閨女一樣生活就是了”。
甘氏出去后對三個兒子說“從現在起,你們誰也不要去招惹她,以后就當親妹妹一樣對待她”。媳婦姓章,時年22歲,祖輩是從山東一帶移民過來的,她長的比當地人高大的多,前夫只到她脖子根,當時媒婆到她家說媒時,說跟她長的一般高,可嫁到時才發現像個小矮人,木已成舟,只能這樣湊付活下去了,嫁到沒幾天,屋頂開始漏雨,她讓小丈夫爬上去整理一下,還沒等爬到屋頂就滾下摔死了,那個婆婆每天罵她,還不讓她吃飽,就差沒動手打她了,若長的也小一點,非被打死不可。
章氏到了莫家后,甘氏對她像親閨女,三兄弟對她像親妹子,這時山村開始了土地承包,莫家都是壯勞力,他們除了精心種好承包地外還開墾了荒地,種植蔬菜到集市去賣,給章氏買了新衣服,還買了理發用具,章氏把三兄弟每天整理的干干凈凈。莫大忠厚老實,莫二善解人意,莫三聰明活潑,章氏漸漸地愛上了他們。三兄弟都沒上過學,章氏教他們認字、寫字,他們戲稱她老師,章氏嬌怒道“不許叫老師,叫婆娘”。一日,章氏撒嬌對他們說“我每天給你們洗衣、做飯、刮胡子,還要教你們識字,累的背都酸了,現在起罰你們每人每晚輪流給我捶背”,這樣,就開始了三兄一妻的生活。
沒多久時間,村里就有人私下里議論紛紛,這個說“我看莫家有點不對勁,三兄弟種地從不分彼此”,那個說“章氏一會給老大擦汗,一會給老二搧扇,一會又給老三喂水,也不知是誰的婆娘?”還有人說“我聽到他們都管她叫婆娘,你們說奇怪不奇怪?”章氏懷孕后,大家又私下議論“這還不知是誰的種呢?以后孩子生下后管誰叫爹呀?”風言風語傳別了三兄弟的耳朵里,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但也不好去論理,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獨自承擔,唯獨章氏不在乎這些。
某日,已認識不少字的莫三從報紙上看到,已有人開始去廣東打工,于是決定也到外面去闖一闖,莫三這一去就是兩年,回來時帶來了許多他們沒有看到過的新東西,還帶來了一個女朋友,并說準備春節在家結婚,章氏哭著跑進了房間,大家都不知怎么安慰她,甘氏也陪著她不吃不喝,為了婆婆的身體,章氏只能強作精神,春節一過,莫二也準備跟弟弟一起去廣東,章氏再也不肯答應,她后悔,為什么要教他們識字,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呢?然而她的阻攔是無力的,婚姻法明確規定一夫一妻制,最終她只能把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