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中國古代史上,確實可以發現,古人經常開戰,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選擇發動戰爭,我們都知道,只要打仗就會死人。
中國這么長的歷史之中,打了那么多次戰役,為何考古沒有發現大量的尸骨呢?
是的,按照正常的邏輯,可以說在中國中原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打過仗,都有死過人,也都應該有白骨存在。
但是,近年來考古時發現大量尸骨的報道,確實是很少。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要弄清楚這件事,我們就要清楚,古代打完仗之后,他們是如何處理這些尸體的?
一般兩軍對壘,經過一番激烈的斗爭之后,分出了勝負。面對死去的尸體有兩種方法,無論是勝利方,還是失敗方,都會把自己方的尸骨給收回去的。
第一種就是他們會把收集在一起的尸骨,進行掩埋。
這種情況是死傷者少的時候,才會選擇這樣做。
若是大規模死亡的尸體,他們就會選擇第二種方法,把這些尸體給焚燒掉。因為掩埋大規模的尸首,花費的勞力是比較多的。不如一把火,把它們給燒掉來得容易。
當尸首經過烈火焚燒之后,就直接化為了粉末,散落到了泥土當中。所以,我們再也見不到大量因戰爭而死去的人的尸骨了。
當然了,被掩埋掉的大量的尸骨,經過長時間的腐蝕。
這些白骨最終也是會化為泥土的。
而我們如今發現幾千年的尸骨,還有存在的現象,這是十分罕見的情況。像這種一般算是保存的比較好的了。當然這些人,也都是當年的達官顯貴,他們在當年去世的時候,都是有用棺槨一起下葬的。甚至有的人,還穿著金縷玉衣,相對來說,他們的尸骨保存的比較好。
但是,戰死的士兵,他們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而是死亡的一大批人,一起被淹埋到坑里。
然后經年累月,經過雨水的滲透,浸泡,再加上各種生物的腐蝕,無論是肉體還是尸骨,就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亡。
這就是我們見不到大批量尸骨存在的原因。
這時候有人就會說,長平之戰不就是發現了大量的尸骨存在嗎?
是的,長平之戰被白起殺的那些人的尸骨,確實是有發現。
但是,這是極個別的個例而已。古代留下來的像這種,能保存到現在的尸骨,確實是不常見的。
還有古代戰爭的時候,死亡的人,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多,我們就說整個戰國時期,按說戰國時期。那時候的戰爭是夠頻繁的吧,但是,就是如此頻繁的戰爭,整個戰國死亡的人數,也就是一百九十萬,而白起一次就殺了趙國四十萬人。
可是,要知道戰國前后是橫跨了幾百年的時間的呀,所以,種種原因,造成了現在見不到古代因戰爭而去世的皚皚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