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有這樣一種夫妻相處模式叫“LAT伴侶”,簡而言之,一對情侶相愛后選擇走入婚姻,持續保持親密關系,但結婚后卻并不每天同床睡,甚至可能都不同房住。在西歐的一些國家,保持“LAT伴侶”生活方式的成年人不在少數,再如日本近年也流行起了“分居婚”。
夫妻雙方約定好解除同居義務(有暫時的,也有永久的),親密的同時給彼此自由,減少因為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導致的雞毛蒜皮瑣碎矛盾,互相依靠、扶持的承諾卻還在,至于半分居(比如一周3天各回各家、4天同居在一起)還是永久分居則由夫妻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這種不同居、不同床的婚姻模式雖然比較現代自由化,但它比例不高,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并且有條件去實現,絕大多數人還是更習慣傳統的模式,也就是一旦結婚便應履行同居義務,甚至“分居”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滿足離婚條件,因為它往往意味著:夫妻感情破裂了。
大家都知道離婚共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雙方到民政局去協議離婚,另一種是一方到法院去起訴要求判決離婚,法院確認“夫妻感情已破裂”且“調解無效”可以判離,比如有以下這些情形,調解無效的,應該準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夫妻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就能通過訴訟離婚方式解除婚姻關系,這足以說明夫妻雙方分居、分床而睡在多數人眼中還是代表著感情不佳的,所以推崇LAT伴侶關系的人去找對象,恰好又遇上了堅持傳統模式的人,觀念交鋒往往比較激烈。
這不68歲的齊阿姨和75歲的王大爺相親,就為結婚后是否需要同房同床、夫妻生活有無必要的事“聊”了起來。
齊阿姨離異30年,住公租房,她辛苦將兒女養大之后還是想找個老伴互相陪伴、照顧著過完余生,對挑老伴她是有一定要求的,物質條件雖說不用太好,有保障就行,但雙方要聊得來,齊阿姨年輕時在印刷廠工作,愛好讀書看報,年紀大了依然有文雅的氣質,人顯得精神漂亮,看重精神交流,還喜歡出去旅游。
她希望能找跟自己合得來的老伴,平時一起旅游談古說今,至于夫妻生活就沒需要了,齊阿姨直接表示“再婚我想分床睡”,紅娘聽了有些吃驚,不確定要跟齊阿姨相親的王大爺是否能接受。
說到王大爺,王大爺比齊阿姨大7歲,離過兩次婚,有兒子孝順打點他的日常生活,有套房子,退休金3300,各方面條件還算是不錯,但齊阿姨一眼見到王大爺就有些失望了,直言長得老,聽說真實年齡后又表示可接受,看到王大爺住的房子,認為小了些,沒收拾干凈。
對于王大爺離過兩次婚,齊阿姨也有些擔心,她認為離一次婚還行,但離兩次婚就可能是性格不好了,紅娘隨即勸說,離婚應該雙方都有原因,不能只推到一個人頭上,再說,齊阿姨自己也離過婚,應該更能理解。
這些都只是小插曲,兩人坐下來聊天后重點才開始,王大爺和齊阿姨都是想找個老伴度過余生,但王大爺想要的妻子比較傳統,愛旅游往外跑是不行的,他表示自己的前妻就是因為喜歡旅游,心都玩野了,同時王大爺也吐槽了之前兩任妻子:一個圖他的錢,一個不孝順他的父母。
齊阿姨一聽就皺起了眉頭,可能覺得王大爺這樣說自己的前妻情商低了,不過雙方還是繼續聊,看出王大爺平時不愛收拾屋子,也不愛拾掇自己,便忍不住問王大爺是否能接受她給買衣服,作為女人,就算老了也還是希望另一半能管理管理形象的,而王大爺明顯覺得多余。
王大爺說自己有衣服,也可以穿兒子剩下來的,不用齊阿姨給打扮,他不干涉齊阿姨穿啥吃啥,齊阿姨也別來管他。齊阿姨臉色不太好,兒女孝順是一回事,自己的心意對方不接受心里肯定不舒服,可以看出雙方追求不同,王大爺更務實,而齊阿姨強調生活要精致。
關鍵還是夫妻生活的問題,齊阿姨的想法讓王大爺驚訝,她認為就算雙方走到了一起也沒必要同床睡,她獨身多年對夫妻生活看得淡,有些老頭不正經,睡在一起就歪門邪道的,齊阿姨擔心這點,再說就算對方是正經人,一個人睡了多年冷不防多個人搶被子也難受,如果不同房同床睡眠質量會高很多。
但王大爺顯然無法接受思想比自己“前衛”許多的齊阿姨,在他看來,結婚不同床共枕,結婚還有什么意義?那不是夫妻感情有問題嗎?只有不正常的夫妻才這樣,他直接回懟“要你何用”,再加上他還拒絕齊阿姨為他添置衣服的好意,兩人越聊越覺得聊不下去,齊阿姨直言,這場相親和想象的不一樣。
最后雙方自然沒牽手成功,齊阿姨的“堅持自我守身如玉”,在王大爺眼中有些超乎常規認知,而齊阿姨則認為,王大爺各方面都不符合她的期待,他甚至無法接受他人的好建議,太倔,兩邊都覺得生活觀念合不來,不單單是婚后同床同房的問題,所以還是及時打住的好。
跟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相親更直接一些,齊阿姨和王大爺到了這個年紀,顯然都不懼表達觀點了,能否成夫妻不光看緣分,也看彼此生活習慣、三觀價值理念能否相合,先了解對方最真實的一面再決定要不要攜手應該說是件好事,太急于求成婚后才發現合不來反而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