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古至今都是被世界各國冠以禮儀之邦的稱號的,能獲得這樣的稱號主要是因為中華民族非常注重禮儀,大到一些重要的場合或是活動,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即便到了今天,很多禮儀規范也都一一被傳承了下來。
然而在眾多的禮儀之中,最嚴肅也是細節最多的當屬喪葬禮儀制度,生死之事乃是人生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因此其中有著不少鮮為人知卻又不得其解的規定,就比如在古代王公貴族家的女子,或者是妃子在下葬時一般都會將肛門堵上,那這樣做究竟是有著怎樣的原因呢?在得知真相之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死者為大,隆重的葬禮和下葬規格
自古以來,人們就秉持著死者為大和入土為安的理念,每當家中有親人去世,無論是家境貧寒,還是富足有余,都會想方設法為自己去世的親人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這不單單講究的是一種排面,更是對于死者的尊重,其中也表達了晚輩對于長輩的孝敬之心。
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以及家庭經濟狀況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所以古代不同階級的人們舉辦的葬禮的規格自然也是天差地別,像底層的百姓因為生活貧困,所以沒有辦法為逝去的親人修建豪華的陵墓,或者是放入極為珍貴的陪葬品,一頂多就是準備一些對于他們來說“奢侈”的貢品罷了。
可反觀那些王公貴族卻是截然相反,他們擁有雄厚的財力,一般會提前修建陵墓,就比如歷朝歷代的帝王,在自己尚在人世的時候就開始修建,一開工就是多少年的大工程,很可能人沒了,皇陵還沒修建完成,秦朝時期的秦始皇就是,哪怕到了他兒子秦二世那一代皇陵也就是勉勉強強完成。
墓室豪華只是一方面,重要的陪葬品,放入陪葬品的傳統是自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當時因為沒有科舉制度,選官的標準就是舉孝廉,人們推舉誰是最孝順、最清廉的人,誰就能夠當上官,一時間這種風氣盛行,內卷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
可是實際中大家所表達孝心的方式大體都一樣,并沒有什么突出的特點,直到后來有人在親人去世之后將自己貴重的物品或是全部家當都葬入其中,以此來表示孝心,這才引起人們的關注,自此之后,這種放陪葬品的方式也迅速流行了起來。
除此之外,喪葬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需要經過比較繁瑣的流程,比如停尸多少天,什么時辰起棺和入土,埋葬的地點和朝向又是怎樣的,這其中的講究都要仔細推敲才行,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現如今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很多埋葬的妃子或是貴族女子都會用一個玉塞堵住肛門,那這樣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迷信思想,尋求永生
首先這第一個原因是源自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迷信思想有關,從道家學派提出來了說法來看,雖然每個人無可避免生老病死,但是可以通過修行和使用特殊方法實現羽化飛升,或者是長生不老,例如很多朝代的皇帝都癡迷于煉制丹藥,他們希望服用這所謂的“仙丹”成就不死之身。
而這樣的做法放到現在來看是非常愚昧無知的,不但不會延年益壽,反而還會因為丹藥之中所含的重金屬以及有毒物質對個人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現實中那些胡亂服用丹藥的帝王也的確沒有長壽的,與此同時,不少的妃子也和皇帝一樣,因為這種愚蠢的做法導致早早離世。
不過在人去世之后,古人認為這也有復活的可能性的,只要留住人體內的精氣和三魂七魄就有機會在未來復活,可人的精氣會因為機體的停止運轉流失,所以古人便想通過堵住人的九竅這種方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肛門正是其中一竅。
話說回來,要想堵住人體的九竅也需要肯定不能草草了事,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器物,對于那些上層社會的貴族來說自然要使用相對比較奢侈的東西,那么玉塞就成為了首選之物,玉在國人眼中一直都有著獨特的含義,更是貴族階層的標配之物,選擇使用玉塞既符合身份,又能夠很好的達到目的。
欲求尸身不腐,保持死者尊容
其次這第二種原因就是古人想要風風光光下葬,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尸身不腐,容貌永駐,這也是他們一直渴求的,雖然現如今人們普遍采用火葬的方式安葬死者,但是在古時候,有些朝代并不是采用這種喪葬方式,他們會選擇土葬方式,目的就是要完完整整地保留死者的尸體,這在他們眼中是出于對死者的尊敬。
為了能夠保證尸身不腐古人會用水銀浸泡尸體,別看這只是土方法,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水銀的確是有著殺菌防腐的功效的,可是在浸泡尸體的過程中,如果不堵住身體的進出的器官很容易發生水銀進入體內的情況,這不僅僅會對尸體內部造成損傷,也會影響保存尸體的效果。
而使用玉塞的話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水銀碰到玉的話會馬上凝固,以保證整體的完整性,再就是堵住肛門還能夠很好地避免排泄物的流出,因為人死后所有的身體器官都會停止運作,在搬運尸體或是下葬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搖晃和顛簸。
在這一過程中上依舊留在死者體內的一些排泄物沒有了神經的控制就會自流出來,弄臟衣物和棺槨,此時要是再清理的話只會誤了時辰,而且也會臟了死者的身體,這可是非常不吉利的,要想避免這種意外情況堵住肛門就是很明智的選擇了。
結語
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雖然古人偏聽偏信,總是存在著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但是有時候一些做法卻的確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還真是讓我們佩服,當然,最重要的是表達和傳遞孝心,傳承千年來一直秉持的理念和習俗,這也是民族精神的延續,以此感染后輩,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