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作者 | 番茄媽
前幾天,看到一條新聞:
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離婚率高達43.53%,最高省份達70.56%。
不得不承認,現代人離婚率越來越高了。
而對于女性來說,離婚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
帶著好奇與探究,我在后臺近千個離婚的女性讀者中,挑選了幾十位讀者與她們進行了深度交談,聆聽她們離婚背后的“故事。”
最后,我整理了這4個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分享給大家看看。
@小艾,22歲,超市收銀員
離婚3個月,有1孩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上面有1個哥哥2個姐姐,下面還有1個弟弟。
記憶深處,父母從來就沒給我任何的愛與關懷,身上的衣服都是穿姐姐剩下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會先拿給哥哥弟弟吃。
8歲那年,我在捕魚時不小心跌到河里,死死扒住岸邊的石頭才免于被湍急的水流沖走,還好有路過的好心大爺救了我一命。
而我媽看到渾身濕透的我,只說了一句:“穿成這樣像什么樣子!趕緊把衣服換了去地里干活。”
至于讀書嘛,因為我媽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也沒用,我高中就輟學了。
后來在家呆著也沒什么事,我就跟著我二姐去廣東那邊打工了。
打工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男生,比我大7歲,長得挺周正,對我也特別好,我晚上餓了想吃煎餅果子啥的他都會給我買。
還有第一次情人節那天他送了我9朵紅玫瑰,說是寓意天長地久,我當時真的特別特別感動,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對過我。
在一起大概一年吧,我就嫁給了他,因為我那個時候特別希望能有個家。
其實結婚第一年我還挺幸福的,有自己的小家,我每天在家給他燒菜洗衣服,他下班抱著我看看電視,真的挺好的。
后來他就慢慢暴露本性了,經常和工廠的女員工下班后去喝酒唱歌,夜不歸宿,后來聽說還跟著幾個哥們去嫖。
我罵他,他還拿皮帶打我,后來干脆收拾東西離開了這個家。
說是離婚,其實我們一直沒去領過證,雖然他不要我了,但我心里還是很愛他,如果他能回來找我,我想我會原諒他吧。
@華子,33歲,醫生
離婚3個月,有一孩
我25歲那年嫁給了前夫。
他是我父母給我介紹的,說是離得近,家里知根知底,人又老實。
其實婚前我就發現他有酗酒傾向,卻被我媽一句話堵住了我的嘴:
“哪個男人不喝點酒啊!”
后來,我們結婚了,結婚后家里家外都是我一人操持,他每天除了在家里睡覺就是喝酒,甚至還去跟人家賭博,一心想發大財。
為此他借了很多錢,也欠了很多債。
我除了每天照顧他的起居,還要辛辛苦苦地工作替他還債。
而他呢?每天除了抱怨命運不公,就是對我發脾氣,8年的付出沒有換來一句暖心的話語。
我總覺得我能感動他,以為他會改,終于爆發是因為被我發現他在手機上和別的女人曖昧,還拿著我的錢給她轉賬。
離婚之后女兒的撫養費一分沒給,但我不在乎了,因為我此生都不想和他有任何交集,連看到他都覺得惡心。
很多人也曾問過我,為什么這樣的婚姻還能生生熬了8年。
其實我想說,在我過去人生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極度惶恐而自卑的。
從小到大,在我父母的眼里,我就是一無是處。
我怎么生出你這樣的女兒,笨死了; 你連隔壁XX的一根腳趾頭都比不上; 你長成這樣,再怎么捯飭自己也沒用,老母豬上樹...
連我拿到了心儀大學的通知書,我媽也只是淡淡地掃一眼:“以后出去了別給我丟人。”
現在我離婚了,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租房子住,雖然累一點,但是感覺每天都神清氣爽。
我用了33年的時間找回了自己,接下來的日子,我要為自己好好活。
小西,35歲,某互聯網大廠員工
離婚半年,無孩子
我爸是個負心漢,是我媽獨自一人拉扯我長大的。
在我印象里,我媽做事果斷、干脆、冷靜,可是她又對我尖酸、苛刻、非常情緒化。
小時候,我興高采烈地拿攢的錢買的糖給她吃,她卻一把把我手里的零食扇飛“我給你錢就是讓你買這種垃圾的?”
初中那會有小男生給我寫信,她當著我的面把信撕碎了,大罵我不要臉。
所以從我小學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要考到一個省外的大學,離她越遠越好。
但是很不幸,在我媽的影響下,我的性格變得敏感、易怒又扭曲,控制欲極強,畢業之后的每一段親密關系都是以男方受不了我的性情而草草收場。
后來32歲那年,我終于結婚了,老實說,老公是個難得情緒平和的人。
婚后我也想努力經營好這段婚姻,可是日子一長,我性格深處的小心眼和神經質又冒了出來,經常看什么都不順眼,總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他吵架。
而且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電視劇看多了,經常對老公的行程疑神疑鬼,每次他從外面回來,我都要盤問半個小時。
哪怕老公和女同事正常工作溝通,我都忍不住大發脾氣。
每次吵架,我老公都對我極力忍耐、包容,哪怕我對他動手他也從不還手。
其實我真的不想這樣的,可是情緒一旦上來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直到那一次,我們又因為吃飯的小事吵架,我拿起飯桌上的鐵勺,直接朝他扔過去,他躲閃不及,額頭縫了三針。
當時他什么也沒說,只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收拾東西離開了家。
而這一次,他再也沒回頭。
琳琳,30歲,設計
離婚1年,無孩
在我的記憶深處,我的童年基本是伴隨著父母吵架的畫面度過的。
吵到激烈的時候,他們會用最尖酸的語言羞辱對方。
而我呢,只能躲在屋子里把自己裹在被子里瑟瑟發抖。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么明明這么恨對方的兩個人還要勉強生活在一起。
這種漫長而痛苦的折磨一直持續到我上了大學,他們終于撕破臉皮,老死不相往來。
后來,我談戀愛了,但是一旦跟對方吵架我就會很害怕,所以基本只要吵過2次就分手了。
后來,經朋友介紹,遇到一個條件相仿的人,我們相處了一段時間,想著年齡也到了,這個人人品也不錯,便結了婚。
婚后,我有努力試著去愛他。
可是我發現我還是對他有著深深的防備和不信任。
自己有什么計劃,去哪里出差都不會告訴他,就連去醫院做手術都是喊了閨蜜陪我。
每次履行夫妻責任的時候,我都感覺像只被小火炙烤的咸魚,只想趕緊結束。
有次我過生日,許愿的時候,他從后面抱住了我,我身體本能的排斥和抗拒,那一刻,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失落和受傷。
后來,我們面對面地坐下來談話,他說:我累了,咱們也別彼此折磨了。
我點點頭,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了,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解脫。
我想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結婚了,我感覺我根本不會去愛一個人。
看完這4個離婚女性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共同點:
縱觀她們身上的傷痕、會發現或多或少的帶著原生家庭的影子。
22歲的小艾,因為在成長中經常被父母忽略,這導致她格外想要進入一段親密關系,對愛特別渴求。
遇到一個對她好一點的男人,她便感動得死去活來,以為就是真愛,失去了辨別能力。
33歲的華子,因為小時候長期被父母貶低、羞辱,性格中帶著自卑的種子;
這導致她很容易在親密關系中放低姿態,極力地討好對方,最后傷得體無完膚。
35歲的小西,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她的母親把對生活的怨和丈夫的恨都灑在了她的頭上。
而她呢,一方面恨著母親,一方面又把自己變成了第二個她,把這種糟糕的情緒帶到了自己新的家庭里。
30歲的琳琳,因為目睹過夫妻相處中最可怖的一幕,使得她留下了心理陰影,開始不相信愛情,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也很難與異性產生信任。
的確,每段婚姻之所以走上滅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誘因,其中錯綜復雜,難以言說。
但是,當你抽絲剝繭后總會發現,在一個人的行為方式里,在那些心底無人問津的角落里,總會藏著一絲原生家庭的暗傷。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很多時候,一個孩子從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往往需要一生去治愈。
我知道,我們在座的不少父母也經歷過糟糕的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會把這種特質延續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可就像作家劉娜所說:
原生家庭就像是一張床: 你一直躺在上面,就會哀怨自己無力,無能,不配,不可以。 但如果你足夠勇敢,不懼嘗試,無畏探索,你就會從那張床上跳起來,走出黑暗的屋子,走過婆娑的陰影,翻越起伏的山脈,趟過兇險的激流,來到遼闊的高地,遇見另一個自己。
我也見過身邊不少曾經深陷糟糕原生家庭泥沼的女孩子,她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己和解,她們樂觀、積極、善良、開朗、愛家庭、愛孩子……未來可期。
所以,盡管原生家庭是原因、是根源,卻不是一個人糟糕下去的借口。
而今天我想在這里給各位父母提個醒,尤其是家有女兒的父母。
請一定謹記: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曾經在原生家庭受過的創傷沒有被治愈,那么很可能會傳給你的下一代,并且影響她一生的人格形態,乃至于婚姻和整個家庭。
所以,請務必救贖自己,更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孩子。
只有在童年用足夠的愛和關注滋養她,將來才不會輕易因為一束花、一支口紅就被渣男騙走;
只有經常鼓勵她,支持她,讓她在一個和熙而正能量的氛圍中長大,她才會變得真誠、樂觀,大方、溫暖如春;
只有真心關愛自己的伴侶,夫妻和諧,才能讓她以后相信愛,大膽地去擁抱愛。
勇敢地擺脫原生家庭的枷鎖,做一個煥然一新的成長型父母,才是你的孩子一生之幸。
愿每位父母都能成為孩子的力量和鎧甲,助她一生平和無憂、燦爛如暖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