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閱讀,收藏并轉發(fā)!
中醫(y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yī)人的掌上知識庫!
頭竅陰穴
中醫(yī) 經典 腧穴之頭竅陰穴
[定位]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沖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三分與下三分交點處。
[解剖]有耳后動、靜脈之支;布有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會合支。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胸脅痛,口苦,耳鳴,耳聾,耳痛。
[配伍]配強間治頭痛;配只支溝、太沖、風池治肝膽火盛之偏頭痛或巔頂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少陽之會。
完骨穴
中醫(yī) 經典 腧穴之完骨穴
[定位]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附著部上方,有耳后動、靜脈之支;布有枕小神經本干。
[主治]頭痛,頸項強痛,頰腫,喉痹,齲齒,口眼歪斜,癲癇,瘧疾。
[配伍]配風池、大杼治瘧疾;配風池治癲疾僵仆;配風池、合谷治風熱上犯喉痹、齒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少陽之會。
本神穴
中醫(yī) 經典 腧穴之本神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fā)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與外三分交點處。
[解剖]在額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額支和額動、靜脈外側支;布有額神經外側支。
[主治]頭痛,目眩,癲癇,小兒驚風,頸項強痛,胸脅痛,半身不遂。
[配伍]配前頂、囟會、天柱治小兒驚癇;配水溝、太陽、合谷、大椎、天柱、百會治中風不省人事、小兒驚風。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陽維之會。
陽白穴
中醫(yī) 經典 腧穴之陽白穴
[定位]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額肌中;有額動、靜脈外側支;布有額神經外側支。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外眥疼痛,雀目。
[配伍]配太陽、睛明、魚腰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陽維之會。
頭臨泣穴
中醫(yī) 經典 腧穴之頭臨泣穴
[定位]在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發(fā)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在額肌中;有額動、靜脈;布有額神經內、外支會合支。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流淚,目翳,鼻塞,鼻淵,耳聾,小兒驚癇,熱病。
[配伍]配陽谷、腕骨、申脈治風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溝、十宣治中風昏迷癲癇;配大椎、間使、膽俞、肝俞治瘧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