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閱讀,收藏并轉發!
中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
氣海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脈、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益腎固精,升陽補氣,調理沖任。①腹痛,泄瀉,便秘。②遺溺。③疝氣。④遺精,陽痿。⑤月經不調,經閉。⑥虛勞體弱,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配伍】配三陰交穴治白濁、遺精;配關元穴治產后惡露不止;配灸關元穴、膏肓、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氣(元氣虛憊);配關元穴、命門穴(重灸)、神闕穴(隔鹽灸)急救中風脫證。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樞穴、上巨虛穴治胃腹脹痛、呃逆、嘔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氣虛弱);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會穴治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附注】任脈穴
陰交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脈、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溫腎益精,調理沖任。①小便不利,水腫。②疝氣腹痛。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陰癢,產生出血。
【配伍】 配陰陵泉、帶脈穴治赤白帶下;配子宮穴、三陰交治月經不調、崩漏;配大腸俞、曲池治臍周作痛;配天樞、氣海治腹脹腸鳴、泄瀉。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
【附注】任脈與沖脈交會穴
神闕穴
【定位】在腹中部,臍中央
【解剖】穴下為皮膚、結締組織、壁腹膜。淺層主要有第十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臍周靜脈網。深層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①中風脫證,四肢厥冷。②泄瀉,偏身出汗。③水腫。
【配伍】 配足三里,調理腸胃,治腸鳴腹痛;配長強、氣海,升陽舉陷,治脫肛;配氣海、陰陵泉,益脾氣、利寒濕,治療泄利不止;配重灸關元,益陰斂陽、回陽固脫,治療中風脫癥;神闕拔罐配刺天樞、足三里,益氣健脾和胃,治療泄瀉、嘔吐
【刺灸法】禁刺;宜灸。
【附注】任脈穴
水分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下動脈、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健脾化濕,利水消腫。①水腫,小便不通。②腹痛,泄瀉,翻胃吐食。
【配伍】配天樞穴、地機穴治腹水;配內關穴治反胃嘔吐;配中封穴、曲泉穴治臍痛;配脾俞穴、三陰交穴治浮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任脈穴
下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橫結腸;有腹壁上、下動、靜脈交界處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健脾和胃,消積化滯。主治胃脘痛,腹脹泄瀉,嘔吐,呃逆。
【配伍】配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針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太陰、任脈之會。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后點擊樓下傳送門,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