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經濟性 鋼化玻璃若自爆后需要成本進行維修,更讓人頭疼的是玻璃自爆后灑落地面時可能帶來的意外傷害,以及維修前室外風雨給房間內可能帶來的損壞。為了降低鋼化玻璃的自爆率,有的建筑師或業主要求對鋼化玻璃進行熱浸處理(Heat Soak Test)(熱浸處理是20世紀60年代皮爾金頓公司和圣戈班公司發明的方法,目前只有德國DIN18516有此明確的標準),將鋼化玻璃再次加熱到290oC左右并保溫一定時間,使硫化鎳在玻璃出廠前完成晶相轉變,讓以后可能自爆的玻璃在工廠內提前破碎。但由于一個工程需要的玻璃數量龐大,采用該方法需要消耗大量電能,同時生產率也會大為降低,從而導致玻璃成本將提高1~4倍,而且還不能徹底根除自爆。如果鋼化玻璃數量多,工期又緊,也很難全部進行熱浸處理。半鋼化玻璃由于通常不自爆而一般不存在上述問題。
由于玻璃鋼化和半鋼化的價格基本一樣,有人可能希望通過提高玻璃的強度值來降低玻璃的厚度,但實際上,在很多工程中,幕墻的分格尺寸都比較大,使得玻璃的厚度是由撓度而不是強度來控制,此時玻璃的高強度值并不會減少玻璃的厚度,節省材料。
2.4 美觀性 雖然《幕墻用鋼化與半鋼化玻璃》(GB17841-1999)中規定鋼化和半鋼化玻璃的彎曲度相同,但由于兩種玻璃熱處理后的冷卻方法不一樣,實際得到的彎曲度也不一樣。鋼化玻璃的冷卻方法是在其表面吹冷空氣使之迅速冷卻,而半鋼化玻璃冷卻時的吹風強度大為降低,冷卻時間較長,因此弓形和波形都比鋼化玻璃好,鍍上金屬膜形成熱反射玻璃或低輻射玻璃后平整度更好,外觀效果更理想。
3 實際應用
鋼化玻璃和半鋼化玻璃在國內外很多建筑幕墻都使用過,但香港和國外工程在高層建筑幕墻上更趨向于采用半鋼化玻璃和其制成的中空玻璃,如上海金茂大廈、香港
金融中心二期和美國西爾斯大廈。而且現在更多地采用半鋼化玻璃制成的夾層中空玻璃,玻璃破碎后有更大的殘余強度,一般情況不會墜落。香港廉政公署新辦公大樓,大面幕墻采用半鋼化夾膠中空玻璃,并特意在局部采用鋼化玻璃,并設置明顯標志,以便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室內外的人員可以敲碎此處玻璃進行逃生和營救。因此建議在建筑上的一般部位的采用半鋼化玻璃及其組合的夾層中空玻璃;在易遭受撞擊、沖擊而造成人體傷害的部位,如門和標高在5m以下的玻璃攔河,選用應力大于95Mpa的鋼化玻璃及其組合玻璃。玻璃幕墻下應設置綠化帶或雨蓬,防止路人靠近。總之,設計以人為本,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更安全的材料。
參考文獻:
[1]《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規定》(發改運行[2003]2116號).
[2]《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02-2003).
中國建筑
工業出版社,2003.
[3]《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JGJ 113--2009).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