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意象的疏密美
古典詩詞中的意境,是由一個個意象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組合而成的,是一種充滿審美意蘊的境界。詩詞的疏密,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等意象的密度。
一、疏:粗筆勾勒
詩詞中,意象密度小者為疏,其以簡潔傳神,利于寫大景。詩詞風格豪放的,一般意象較疏。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皟砂肚嗌较鄬Τ?,孤帆一片日邊來”,意象比較少,給人一種鮮明而又疏朗的感受。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里,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廣闊胸懷。
二、密:工筆細描
詩詞中,意象密度大者為密,其目的在于鋪寫渲染,利于寫小景。詩詞風格婉約的,一般意象較密。
溫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此詩描寫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半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各有三個意象:“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詩人只把六個詞語連綴成句,意象密度高卻干凈利落。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早行圖景:鄉村旅店旁雞鳴聲聲,天上殘月如鉤;石板橋上秋霜濃重,行人足跡清晰可見。句中沒有一個字是直接抒情,然而早行的辛苦、心境的寂寥皆浸透在這些物象之中,讀來令人感動。全詩語言明凈,結構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也是文學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
三、疏密相間:讓詩意富有張力
詩詞中意象“密”,會產生緊促感,而“疏”容易產生弛緩感和開朗感,一密一疏之間,能給讀者帶來心理的愉悅。很多優秀的作品中, 作者往往采用疏密相間的手法,構成詩歌意境。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共六個意象,顯得綿密急促;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每句只有一個意象,意象稀少而顯得意境疏闊,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把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廣闊的背景中,相互掩映,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