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滿 ◆ ◆ ◆
雙調憶江南·夢回故鄉
淚濕枕,炊煙夢里香。
萬家燈籠掛枝頭,兒童散學羊染山。
狗跳兒歌唱。
月漸朗,母親聲聲喚。
父扛犁耙牛歸急,我甩鞭兒羊蹄歡。
至今淚未干!
莫愁前途渺,只求心不老。
多少風流事,自古隨風飄。
青春獻國防,何曾圖回報?
少壯凌云志,卸甲也逍遙!
淡看浮華一徑輕,清風明月伴我行。
幽蘭空谷東籬下,舉杯向天鳥和鳴。
溪水潺,琴聲應,朝朝暮暮皆如醉。
醉飲詩書五千年,不負人間走一程。
秋雨未約敲西窗,佳人對鏡理紅裝。
昨夜一壺思鄉酒,至今未能洗愁腸。
初心不改面朝東,身向黎民體感同。
雖有千難萬重險,一笑滄海得始終。
作者軍旅生涯二十余年,幾乎所有青春都獻給了偉大的國防事業。國土得以保全,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都是海陸空三軍的偉大不朽功勛。首先在此,僅以個人(中華一員)名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謝!軍人的詩詞,居然完全脫離了那種烽火連天和烈馬嘶鳴的硝煙味道,也富柔情,也具婉柔,也合風雅情致,十分難得。《相思》篇,起句鋪景,秋葉敲窗,承于佳麗對鏡,轉至一壺酒而思鄉,收合于一衣帶水,看不到易安居士的那種哭哭啼啼凄哀悲涼,卻境象全出。布局嚴謹,章法井然,朗麗細膩。同時又化“抽刀斷水水自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為己用,渾化無跡。《初心》篇,起句面朝東,東字下得穩健而厚實,結于一笑滄海——得始終,初衷之表達,前后呼應,完善而自然。絕句能寫到這份上,當真了得!絕句一滿四句話,如果不得要領,是極難成此體統的。人生歲月,雖然忽忽匆匆,畢竟萬事穿梭,凌亂無序,若是心中無乾坤,休想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條人生路,會忘記所來,又不知所向。心中之乾坤靠什么打造呢?《鷓鴣天·歲月》一詞的收合,一語中的:醉飲詩書五千年,不負人間走一程。這則為人生哲理的隨心所欲之體現了。無論詩詞,可以哀婉,可以惆悵,可以豪放,可以淡定,但是,離開人生,沒有人生的感知和縮寫,將為廢文。人生的過程,大都少年夢想遠大,老來菱角磨平,趨于淡定。如果徹頭徹尾淡定了,那就失去了人生的一半魅力。淡定還要灑脫,才是豐富多彩的人生結局。《致復轉軍人》詩的收合,給人們做出了表率:少壯凌云志,卸甲也逍遙!人生之最美時光,莫過于孩童時段,還沒有成熟,不懂什么叫立志發奮,也沒有接觸勾心斗角和爾虞我詐,一軀童趣,一心純真,一家摯愛,一片藍天……何其美好呀!也因此,飽經風雨后,每每思來,會暗自落淚。《雙調憶江南·夢回故鄉》一詞,寫的就是這過程。回不去了,又能作何感想呢?令人共鳴之篇。五首詩詞,皆有亮點可尋,因此俱為值得一讀的佳作。美中不足,有逆格處,景致與議論之筆未能成正比。詩以景而宏闊,詞以景而嫵媚。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