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楊月軍
近端午懷屈原
風(fēng)凄日暮長天老,秉燭猶思羋姓人。
一夜龍舟行到楚,汨羅江上祭靈均。
2
風(fēng)聽雨荷
端午屈原祭
汨水千年怨幾多,向天百問又如何。
英靈早已隨波去,唯剩濤聲作楚歌。
3
呂萬昌
七律·端午憶娘親
噩耗傷懷端午前,泣聞慈母赴西天。
猶疑夢里心燃火,始信靈床淚若泉。
禮佛三生多善舉,孀居半世少人憐。
龕堂追憶承歡事,撩起相思韻化箋。
七律·端午祭娘親
但逢端午痛肝腸,晨祭靈均暮祭娘。
達(dá)理重情明善惡,居霜守節(jié)耐炎涼。
勵兒學(xué)讀千年史,送子從戎五尺槍。
每憶慈恩難自抑,心香化雨淚流長。
4
胡青俊
悼屈原
端午粽飄香,神州欲斷腸。
離騷垂后世,天問耀東方。
舉足詢民意,投河赴國殤。
汨羅波浪涌,日夜泣忠良。
5
潘孝杰
七律·話端午
綠幔青紗蓋嶺川,汨羅玉帶水連天。
箴言諫語空飄淚,奮筆離騷載史箋。
怒海投身忠骨恨,乾坤浩蕩美名傳。
留芳萬古民間祭,艾葉雄黃粽子鮮。
6
吳元法
蝶戀花·端陽悼屈原
五月端陽舟會戰(zhàn),擊鼓掀波,飛渡輕如燕。屈子赤心君不見,化為水底忠魂宴。 艾葉中分插兩面,青劍驅(qū)魔,粽子香一片。日月如梭光似箭,雄黃永系楚辭卷。
午日特使
一
腰圓角冒尖,身世不一般。
專裝精打扮,特使祭屈原。
二
君皇意既偏,臣子理難詮。
光陰疏對錯,民意證貪廉。
午日龍舟
鼓聲激勵號聲頻,隔岸狂呼汗洗塵。
只見滔滔浪花里,躍出劈水眾飛神。
7
耿 弘
七律·端午懷屈原
龍舟競渡排湘汨,萬丈驚濤今古律。
經(jīng)國籌謀諫敢言,向天責(zé)問疏何黜?
可憐大志歿懷沙,猶嘆忠魂空頌橘。
楚客悲歌一縱身,江河不廢千年筆。
8
月 兒
七律·端陽屈子吟
端陽佳節(jié)向天歌,一曲離騷憤慨多。
奸佞當(dāng)途難進(jìn)取,忠良流放奈如何。
才高不曉迂回道,性潔徒勞溺汨羅。
遺恨千年東逝去,龍舟今日逐清波。
9
侯樹林
七律·也吟屈子
書懷亂象說幽思,病切今人有幾知?
為搏虛名成雅趣,無聊枉語做清詩。
離騷句句千年恨,天問聲聲七國嗤,
坐受吟壇標(biāo)古韻,難憑屈子赴江時。
10
任武德
端午抒懷
五月端陽溢艾香,龍舟蜜粽祭忠良。
一身浩氣鬼神敬,千載英魂史冊揚(yáng)。
雨沐山新摧客夢,離騷曲舊斷人腸。
心柔不忍花含露,意硬常憐竹淚長。
11
何 強(qiáng)
西江月·端午節(jié)偶感
逢節(jié)端陽重午,舊時記憶滔滔。千門萬戶粽粑包,佩戴香囊艾草。 無奈數(shù)聲天問,憂思千古離騷。清心讀罷嘆今朝,不覺鄉(xiāng)愁裊繞。
12
郭永鋒
端午節(jié)悼屈原(新韻)
(一)
披發(fā)行吟悲汨羅,楚都不見舊山河。
而今端午誰人在?道義崇高仰拜多!
(二)
端午雄黃艾草香,龍舟賽罷古風(fēng)揚(yáng)。
醉醒善惡千年事,留與后人話短長。
13
周亞強(qiáng)
時近端午
粽葉青青糯米香,山光晴暖近端陽。
知君心意如江水,萬里奔流繞故鄉(xiāng)。
14
毛 凡
相見歡·祭端陽
每逢五月端陽,憶悠長。千古屈魂悲葬汨羅江。復(fù)國志,無奈逝。唱罷離騷拭淚念忠良。
15
何克林
七律·也說伍子胥
棄楚投吳策略謀,雄才初露顯風(fēng)流。
攻城掠地平天下,修法任賢爭上游。
輔國佐王成一霸,掘墳鞭尸罵千秋。
匆匆來也匆匆去,終究沉沙葬骨髏。
16
趙濤峰
憶秦娥·端午(新韻)
祭屈原,汨羅江上飛龍船。飛龍船,斯人去矣,敬仰先賢。愛國《騷》賦激兒孫,弘揚(yáng)精粹中華篇。中華篇,同心協(xié)力,蕩棹揚(yáng)帆。
17
魚水翔
端陽感言
暑風(fēng)清序伴驕陽,棕葉飄來十里香。
一曲離騷歌正氣,楚辭滌起萬重浪。
端午節(jié)讀離騷
五月榴花火樣紅, 牽情端午意融融。
離騷一曲歌正氣, 楚賦千帆載漢風(fēng)。
汨水煙波沉故事, 屈原白骨藏龍宮。
九章傳世忠魂鑄, 醉飲雄黃入夢中。
浣溪沙·五月端陽
五月熏風(fēng)沐艷陽,圖騰百舸竟雙江。楚辭章句賦滄桑。 遺韻壯歌千載唱,包金角黍錦囊香。憂思屈子祭忠良。
浣溪沙·憶童年端陽
門插柳枝滿院芳,菖蒲艾葉荷包香。露採百草藥成綱。 夢里幾番絲襻結(jié),饞涎糯粽想雄黃。追思民俗憶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