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詩詞欣賞
——“英子賞析”第一輯
朱超范先生新作付梓來函索詩賦此以寄
高昌
華軒漾紫煙,松菊繞朱檻。
犀管搦山幽,鸞簫吹水湛。
欲羅星斗輝,盡掃瘴云黯。
把卷憶湘湖,金聲揚美范。
英子點評:
此詩是一首仄韻律詩,頸聯是順承關系的流水對,從“欲羅”到“盡掃”可以看出此為時間上的順承。詩人聯想豐富,欲網羅星斗之光輝,掃去瘴云之黯淡,發出了鏗鏘的正義之聲。此聯極富正能量,筆力蒼勁,尤見作者情懷。
飛旗山人贈翠蘭新茶
高昌
飛旗山人千里寄新茶,味永情濃,賦此為謝。
清澄真似碧,鮮嫩最關情。
香自舌尖聚,春從心底萌。
提壺涌甘洌,著椀泛晶瑩。
一飲紅塵遠,陶然坐月明。
注:椀,即碗,異體字而已。愛其木字旁,宛然有生命活力,又有人間煙火溫暖。
英子點評:
此律的中二聯均是順承關系的流水對,從頷聯的一“聚”一“萌”,頸聯的“提壺”到“著椀”可知兩聯均為時間上的順承。清香凝聚于舌尖,春意即刻從心底萌生,寫出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在頸聯里,作者采用借代的手法,以“甘?!薄熬К摗贝覆杷?,寫出茶水的清香與透亮,讓人不由心生喜愛之情,亦間接地表達了朋友間真誠的情誼以及詩人對朋友的感激之情。這兩個流水對充滿情意,理蘊于情。
喜賦西府海棠
高昌
葩吐丹霞壓俗香,葉垂碧霧擁新妝。
牽情嫩蕊飄如夢,扶醉繁枝舞欲狂。
睡去風輕花正懶,醒來月淡蝶偏忙。
興酣西府邀工部,許有佳篇酬海棠!
英子點評:
此律的頸聯是順承關系的流水對,由“睡去”到“醒來”可知出句與對句是時間上的順承。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海棠花睡去慵懶的狀態和醒來充滿生機的狀態,并巧以“風輕”與“月淡”營造幽美意境,給海棠增添幾許嫵媚。尤其是對句采用了烘托之手法,以“蝶偏忙”側面表現了海棠的盛開之狀,給人想象。此聯用語清雅,給人美好享受。
2008年7月1日,北京青年楊佳在滬襲警,死傷慘重。填胸百感。
高昌
驚聞海上起悲瀾,反側沉吟月正殘。
寫到蒼生長切切,欲尋真相卻難難。
青春不識刀鋒冷,方寸應傷斗柄寒。
噩夢撲人如有翼,風移清影入眸酸。
英子點評:
此律以2008年楊佳在滬襲警的特大慘案出發,現實感極強。從頷聯對句的“卻”字可以看出此聯采用了轉折關系的流水對,長嘆唏噓之感盡在其中。詩歌每為蒼生賦,可寫到蒼生總是滿腔的憂切,難以開顏,世間之真理難尋也,悲涼與無奈交織在一起,沉重的詩語為這一現實題材染上了濃墨,如不能化開的心結,而這種心結,正是詩人關注現實民生的一腔正義感。
秋塘小立
高昌
老荷撐起老時光,多少鄉愁已泛黃。
枯葉橫斜寒瓣仄,當年蝴蝶去何方?
英子點評:
作者于秋塘小立,所見之實景為“老荷”,此“老荷”勾起了無限鄉愁。“鄉愁”應是對故鄉的一種愁思,作者巧以感覺變形,將這種愁思著上了色彩,“已泛黃”讓人感覺到“鄉愁”的可視性,感覺到鄉愁的具象特征,進而感嘆鄉愁的流遠,與起句的“老時光”相吻合。轉結亦是虛實相生,轉為實筆,結為由此引發的聯想,巧問當年與荷相伴的蝴蝶去了何方,實是耐人尋味。
麥秸垛
高昌
一夢天涯萬里回,風吹蒼發漫相催。
鄉情暖似麥秸垛,老柵欄邊堆幾堆。
英子點評:
鄉情存于心間,是無形的,然詩人將其虛擬變形為麥秸垛,染上了溫度,賦予了形態,變得具體可感,就像麥秸垛一樣可以堆放在老柵欄邊。如此這般,很好地借麥秸垛表達了思鄉之情,手法高妙。
卜算子·那愛
高昌
總是在奔波,總是求溫飽。總是風霜雨雪多,總是真情少。
那夢美如花,那愛青如草。那朵卿云渡彩虹,那點陽光好。
英子點評:
這首詞語意順暢,很有味道,過片采用了比喻的形式將虛幻的夢比作實實在在的花兒,讓人感覺到夢境像花兒一樣美好;將愛比作青草,表現了愛的活力。詩人通過比喻,將無形的夢與愛變形為花和草,讓人感覺到希望的美好。如此虛實相生,給人想象空間,令人回味。
和葉嘉瑩老師恭王府海棠雅集絕句(其一)
高昌
美在海棠花醒時,茜紅胭粉絕塵姿。
憐春心事飛如蝶,一顫蒼枝有所思。
英子點評:
起承寫實,轉為虛筆,頓生憐春之感,此種傷春情懷,作者以“飛如蝶”這一比喻變形,道出春天的美好短暫,道出憐春心事的美麗。
笨 槐
高昌
故鄉翻覺在他鄉,不見當年老院墻。
只有笨槐知舊我,花開猶似鬢絲蒼。
英子點評:
“笨槐”語意雙關,既是實景,又是心中對故鄉深深的眷戀。轉結妙筆,結句采用比喻變形的手法,將笨槐之花變形為蒼白的鬢絲,巧妙地表達了思鄉之情,給人回味。
小重山·鄉愁
高昌
心上鄉愁涌碧瀾,流千山萬水,已成泉。夢中忽又返家園,雙眸濕,醒后總難干。
獨自卻憑欄。啼鵑鳴不已,月難圓。相思萬縷對誰言。星細看,點點淚珠酸。
英子簡評:
這首詞的主題是鄉愁。作者在開拍與結句巧用通感,將鄉愁這種無形的情感寫得真摯動人。“心上鄉愁涌碧瀾,流千山萬水,已成泉?!睂⑧l愁這一思緒著上了色彩,濺起了波瀾,讓人感受到詞人內心對家鄉的熾熱情懷,“涌”與“成”這兩個動詞的巧用,將鄉愁化為具體可感的碧瀾與泉水。鄉愁涌出了碧瀾,足見愁之切;鄉愁已成泉,足見愁之多。此處的通感,化無形為有形,將心理感受的鄉愁轉化為視覺的碧瀾與泉水,形象入味。結拍的“點點淚珠酸”則將視覺的淚珠轉化為味覺的“酸”,讓人感受到鄉愁的滋味是多么酸澀,增強了對鄉愁的體味。
江油留句
——誦《靜夜思》有感
高昌
九州山水到江油,千古鄉愁滾滾流。
舉首依然那輪月,傷心更是一低頭。
英子點評:
此絕的承句寫的是“千古鄉愁”,因而用“滾滾流”去表現,突出李白對家鄉的思念乃為“千古鄉愁”,而這種沿襲下來的鄉愁是亙古不變的,就如江水一般綿延不絕。此句亦是將無形的鄉愁轉化為視覺的有形之物——江水。
人月圓·牽?;?/strong>
高昌
甜甜喇叭甜甜舉,舉上小籬笆。牽來碧綠,纏成美麗,點綴人家。
清晨鼓吹,平凡日子,樸實年華。開時簡單,凋時快樂,幾朵心花。
英子簡評:
這首詠物詞樸實無華,就如牽?;ㄒ话?。上片全以通感手法去表現牽牛花的形與色。“甜甜喇叭甜甜舉”以“喇叭”指代牽?;?,亦寫出牽?;ǖ耐庑?,將視覺的外形特征賦予味覺的“甜”,讓人感覺牽?;ň腿玎徏倚∶靡粯涌蓯邸!盃縼肀叹G,纏成美麗,點綴人家”亦是將各種感覺互通,“碧綠”與“美麗”屬于視覺層面,然作者將其轉化為觸覺層面,將靜態的“碧綠”這一視覺顏色牽出,纏繞成美麗的景觀,點綴人家,從而表現了牽?;酚诜瞰I的精神。
歲末回眸
高昌
檢點今生賬目清,且將胸口對天平。
無求使我常溫暖,有愛教人更透明。
幾點閑愁隨雪化,一些新夢與芽萌。
耳邊燕語催春步,凜冽心頭驀地輕。
英子簡評:
這首七律回顧了自己過去的一年,句句皆有味道,含義雋永。尤其是頸聯采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形象貼切,耐人尋味?!皫c閑愁隨雪化”將無形的“閑愁”賦予有形的“雪”之形象,且隨著融雪逐漸消逝,完成了心理感受向視覺的轉化流程,讓人看見了“閑愁”正在像雪一樣漸漸消失,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此寫法與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對句“一些新夢與芽萌”則將新夢賦予視覺可感的萌芽,并隨著新芽在不斷萌生,從而形象地寫出了心中的希望,語句優美新穎,給人美的享受。作者運用通感,形象地將無形的“閑愁”與“新夢”具體化、動態化,增強可視性與觸摸感,從而呈現出立體的畫面,創設了美的意境。同時,結句“凜冽心頭驀地輕”以“輕”狀“心頭”之態,亦是通感的巧妙運用。
螢火·詩和唱韞輝老師
高昌
葉下舞奇芒,風中閃異光。
心清尤煥彩,性淡不爭香。
客路隨秋遠,蓬窗伴夜長。
相思燈盞亮,照夢到家鄉。
英子賞析: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云:“作詩不貴用力,而貴有神韻?!弊阋娫娭Ψ蝮w現在詩的神韻上。衡量詠物之作亦是如此,傳神為上,正如王士禎《待經堂詩話》中所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痹佄镌娫诿枘∥锵笾忭氂幸环N使人體味不盡的神韻,高昌老師的這首詠物詩可謂范本也,全詩沒有停留在物之具象上,而是透過表面,挖掘螢火蟲內在的情感色彩與淡泊之品性,賦予螢火蟲自我情思,借物抒懷,巧妙地抒發了思鄉之情。
首聯即以對仗開篇,描寫螢火蟲在葉下舞動光芒、在風中閃耀亮光的奇異景象,展現了一幅迷人的情景,給人遐想,使人不由得對這小精靈心生喜愛之情,從而定下全詩的情感基調。頷聯由外而內,追溯螢火蟲創造美好夜色的原因:心清尤煥彩。此句用語平淡,但含義深刻:唯有心清,沒有雜念的負擔,身姿才會輕盈可愛,才會煥發光彩。對句深化螢火蟲的品性:性淡不爭香。淡泊的情懷最是清香,何須再爭香呢?不爭,自有香氣縈繞。此聯極見筆力,已是融入我之情懷:心清者,所見之物自是美好;性淡者,從來不爭,不爭而自得。頸聯由物激情,思緒幽遠。如果說唐·皇甫冉《赴李少府莊失路》的“月照煙花迷客路,蒼蒼何處是伊川”在于“迷”,那么“客路隨秋遠”則在于“遠”,客路正如秋天的思念一樣深遠,足見故園情之深厚,扣人心懷。思鄉之情如同寂靜的深夜一樣長,往往在夜間逐漸瘋長。思鄉難歸,唯有依著蓬窗,遙望家鄉,很有陸游“茅檐人靜,蓬窗燈暗”的味道,但陸游只能望著燭光在屋子里明明滅滅。而“我”幸有螢火蟲相伴,長夜里少了幾許孤寂,點點螢光撫慰著“我”,給寂靜的黑夜一抹亮色,一絲希望。做足鋪墊之后,詩人在尾聯自然將相思之情道出,螢火蟲的形象更具風采:“相思燈盞亮,照夢到家鄉?!痹瓉?,小小的螢火蟲就是一盞盞相思燈??!且讓相思燈把“我”的夢點亮,照亮“我”歸鄉的路,照亮千百個思鄉的暗夜,一直照到“我”的家鄉。此結令全詩增彩,正如螢火蟲給暗夜光亮一般,使得全詩熠熠生輝,余味悠長。
讀罷此詩,依然回味無窮。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六中說:“詠物詩不待分明說盡,只仿佛形容,便見妙處?!比绻阉佒锩枘〉梅浅T敱M、瑣細,就不會給讀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因而失去了美感。此詩不僅語言清靈淡雅,極具韻味,而且所詠之物形象突出,寄托了美好的情懷。整首詩物我相融,達到了和諧的境界美,展現出獨具魅力的神韻。
儋州東坡書院寄懷,用同聲韻
高昌
一拳襟抱恨難舒,狗仔花繁蘭桂疏。
載酒堂寒空問字,閉門夜寂獨翻書。
有情南島容江海,無悔東坡樂飯蔬。
歇腳椰林覽青史,誰將萬縷亂愁梳?
注:江海,東坡有“江海寄余生”句。
英子賞析:
高昌老師的作品風格多樣,既靈動清新,又溫婉深沉,且常常走在創新的前沿。這首七律采用同聲韻(“舒、疏、書、蔬、梳”均為同音字),在用韻上受限較大,不易寫好,然高老師以嫻熟的寫詩技巧,注重形式與內容的和諧之美,將蘇東坡的遭遇與人生態度表現出來,表達了對東坡的敬仰之情。
首聯以“一拳襟抱恨難舒”總寫蘇東坡難以舒展政治上的抱負,交代他流放儋州的原因。蘇東坡晚年因政見不合,紹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不管是新黨還是舊黨,都難容東坡,東坡在政治上的遠大抱負無法施展,心中恨恨不平自是難免,此乃人之常情也。此句緊扣“恨”字,直擊東坡的內心,真實可信。對句選取東坡書院特有的狗仔花與蘭桂進行描繪,似乎與起句相隔,其實不然,作者描寫這兩種植物的生長態勢是為了與東坡“難舒”的襟抱進行對比,且為下文做鋪墊。狗仔花這一景物暗含典故,花蕊的形狀就如同五條小狗團團圍坐,非常形象。關于此花,民間流傳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相傳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寫過兩句詩,“明月當空叫,五犬臥花心?!碧K東坡看見了,認為寫得不符合實際,便給改成“明月當空照,五犬臥花陰?!蓖醢彩懒舜耸?,就嘲笑蘇東坡見聞不廣。直到蘇東坡被貶到儋州,親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鳥,才恍然大悟,自己當年原來是錯改了王安石的詩。
中二聯寫東坡在書院里的講學與生活,突出其嚴謹的治學態度與樂觀的生活態度。載酒堂,為蘇東坡被貶昌化軍(現儋州市)時居住、講學的場所。《瓊臺紀實史》記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弊髡咴陬h聯上分句以“寒”一詞概括了當時東坡書院的環境,“空問字”進一步寫出了當時儋州人文環境的荒涼。因此,東坡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他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也是海南文化的播種人。對句深化,寫出東坡在寂靜的夜里苦讀的情形,從而表現他對詩詞的不懈追求,更是突出他為傳播海南文化的辛勞。頸聯表現東坡的思想與精神境界,對仗工穩。作者以“有情”形容“南島”,那是因為南島可“容江?!?,蘇東坡《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里有句“江海寄余生”,表現了他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F在來到了南島,此處正是他的解脫之所,可以容得下他的思想意念。雖說東坡被流放,但他已經順其自然,入鄉隨俗,從而達到了自我超脫的境界。下分句之“無悔”充分說明了東坡獲得超脫的心境,他完全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悠然達觀之態盡顯其中。
尾聯統收全篇,照應首句,很好地表現了超然物外的東坡形象,鮮明而飽滿。入住椰林之鄉的東坡將流放當作人生路上的一次“歇腳”,他已經完全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正是他這種心理變化的寫照。歇腳此地,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與閑情“覽青史”,充分表現了東坡的徹悟與豁達。因而作者很自然地以“誰將萬縷亂愁梳?”作結,以反問句式寫出東坡在儋州已經梳理了自身的萬縷愁緒,心境空明,了無“恨”意,回應了開篇的“恨”,至此收筆,結構渾然,耐人尋味。
全詩結構井然,層層推進,截取了東坡在儋州的生活,以人物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先抑后揚,很好地塑造了豁達開明、不甘消沉、積極進取的東坡形象,給人啟迪,感染人心。
作 者 簡 介
高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5年畢業于河北無極師范,1989年畢業于河北大學作家班。曾以新詩入選《詩刊》雜志社青春詩會,也曾以舊體詩入選《中華詩詞》雜志青春詩會?,F任《中華詩詞》雜志主編、中國文化報社專刊中心主任兼理論部主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等。
評 者 簡 介
張金英,網名南國英子,筆名英子。70后,祖籍廣東,定居???。傾心詩詞創作與評論,多次獲獎,經常擔任全國詩賽評委并點評獲獎作品,創辦《英子評詩》公眾平臺,擔任中華詩詞學會教育培訓中心高級研修班導師、《中華詩詞》《詩刊》特約評論員、海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兼會刊《瓊苑》執行主編。
《英子評詩》微刊第四十五期
撰稿、編審、制作:張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