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是內科常見疾病之一,是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發生障礙,無法及時將靜脈回心血流量排出心臟,從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且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發病率也呈逐漸升高。
心衰患者如果不及時控制病情,隨著時間延長,癥狀會逐漸加重,不僅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降低生活質量,還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因此,需預防心衰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幾率。現就老年人心衰特點及預防進行講解。
認識心衰,早期識別與診斷
1.什么是心衰?
心衰(心力衰竭)是指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減弱,心臟血液循環障礙,造成缺血缺氧,導致患者“力不從心”,并因此產生一系列臨床綜合征。
心衰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是各種心臟疾病及其他系統疾病的轉歸,患者容易反復發作,給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按2018年中國心力衰竭指南的推薦,目前心力衰竭的病因大體分為三大類:(1)心肌病變(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毒性損傷、免疫及炎癥介導的心肌損害、心肌浸潤性病變、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遺傳異常、應急性心肌病等);(2)負荷異常(高血壓、瓣膜和心臟結構異常、心包和心內膜疾病、高心輸出量狀態、容量負荷過重、肺部疾病);(3)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心動過緩)。
2.心衰有哪些臨床特點?如何識別?
(1)咳嗽、氣喘:心衰患者常常伴有咳嗽、氣喘等臨床癥狀,和氣管炎、哮喘病癥狀極為相似。早期心衰患者會出現干咳、咳白色泡沫痰等癥狀;部分患者在活動后會出現氣促、胸悶、喘息等癥狀;少部分患者會出現夜間突然憋醒,呼吸急促,坐起后癥狀可改善。
其原因與左心衰造成肺淤血和支氣管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加,造成呼吸道通氣受阻。老年人大多伴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當心衰患者出現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癥狀時,常常被誤診為氣管炎或哮喘病。
需要與氣管炎、哮喘病等肺源性疾病相鑒別:心衰患者咳嗽和體位關系密切,臥位臨床癥狀加重,坐立時癥狀可減輕,且癥狀多為夜間發作;除合并感染外,心衰患者一般沒有發熱及膿痰現象;心衰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并不顯著,而接受強心、利尿、護血管藥治療,癥狀有顯著改善。
(2)納差、腹脹、腹瀉:右心衰主要臨床癥狀為納差、腹脹、腹瀉,這是因為右心室擴張和功障礙,導致體循環靜脈壓上升,從而使胃腸道、肝膽等血管內淤血。
臨床表現為食欲下降、腹脹、惡心、嘔吐等,嚴重者甚至出現腹疼、腹瀉等癥狀。臨床上易被誤診為慢性胃腸炎等消化道疾病,因此在診斷中需要詳細了解患者既往史和查體(心衰患者有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等體征表現),避免發生誤診。
(3)尿少、浮腫:尿少、浮腫癥狀和腎臟疾病臨床癥狀極為相似。但心衰患者浮腫主要是從足踝和小腿部位開始,而腎臟疾病浮腫多由面部開始;且心衰患者雖然尿量減少,但尿常規檢查多屬正常同時伴有心衰其他臨床特征。
心衰患者因為心排血量減少,體循環瘀血造成有效循環血量不足,腎臟血流量缺乏,造成24 h總尿量減少,這與夜間睡覺的體位有著密切關系,平臥位時易造成回心血量增加,腎灌注充足,導致夜間尿量增多。
(4)頭暈、失眠、煩躁不安等癥狀:除了上述臨床癥狀外,心衰患者還會有頭暈、失眠、煩躁不安、幻覺、意識不清晰等癥狀。因老年人多伴有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等,發生心衰時因為心臟血液輸出量減少,造成腦部缺血缺氧癥狀進一步加重。
心衰繼發所致的水、電解質紊亂,導致腦代謝異常,從而誘發以上癥狀。臨床上要和老年性精神病、腦卒中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3.心理特點
(1)焦慮。因反復發作、病程較長、改善較慢以及呼吸困難、心前區不適等因素,容易造成心衰患者出現焦慮心理。主要表現形式為面容緊繃、坐立不安、伴有無意識小動作、失眠等。
(2)孤獨。因病程較長,活動較少,對醫院周圍環境陌生等原因,患者極易感到孤獨。
(3) 敏感的自尊心。老年心衰患者心理較為敏感,重視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自尊心較強。醫務人員在檢查時切勿動作粗暴,應注意服務態度,如果患者向醫務人員詢問自身病情或其他問題時,醫務人員需具備足夠的耐心,避免態度冷漠,避免患者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不良情緒,致病情反復,甚至加重。
老年人如何預防心衰?
1.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據流行學研究發現,40歲以上人群如果不注意保持正常體重、吸煙、缺乏鍛煉、飲酒、攝入蔬菜水果及早餐攝入谷類不足等,心衰發病幾率將明顯增高。因此,對于老年心衰患者來說,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是控制病情惡化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
2.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樂觀的態度,可以促進內分泌調節穩定、協調,對預防和改善病情具有顯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不為小事斤斤計較,有利于減少心衰的發生。
3.遵循醫囑用藥
要預防老年心衰,首先要治療原有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易誘導致心衰發生的疾病,同時對于易引發心衰或加重心衰病情的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老年患者要嚴格遵循醫囑用藥,控制血壓及血糖、調整血脂等,以此降低誘發心衰發病的因素。
大部分心衰患者糾正心衰急性期癥狀后,仍要帶強心利尿劑等藥物回家繼續服用。強心利尿劑有嚴格的用藥標準,如果不遵循醫囑嚴格用藥,亂服或擅自停止用藥,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患者要嚴格遵循醫囑用藥,如果感到不適,一定要在心臟專科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而不是自行調整。在病情平穩期,做好家庭自我監測。主要監測心率/心律,血壓,血糖,體重,24 h尿量,定期復查電解質,腦納肽(BNP)或N端腦納肽前體(N-TBNP),醛固酮水平檢測等指標,便于復診,調整治療方案。
小結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臟器功能退化,神經反應遲鈍,且老年人常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易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心肌收縮功能減退,心排血流減少等,增加心衰發生風險。心衰給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我們要積極預防老年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