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

一、引子

李斯(約公元前二八四年- 公元前二零八年)生活在戰國末期和秦帝國,而金圣嘆(一六零八年- 一六六一年)是明末清初人,兩人生活的時代相距約一千九百年,看似有點八桿子打不著,咋就聯系在一起了呢?其實不奇怪,主要有兩點:一、兩人皆為名動一時的大文學家,對后世的影響也極大。李斯頭銜很多,是政治家、文學家,還是書法家,其散文現傳世僅三篇,《諫逐客書》、《行督責書》和《獄中上書》。他的文章論證嚴密、氣勢貫通,洋洋灑灑,如江河奔流,魯迅曾盛贊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金圣嘆是著名的文學家,尤擅文學批評,還被譽為白話文的先驅,其博覽群籍,評點古書甚多。其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為“六才子書”,擬逐一批注,但僅完成了《水滸傳》和《西廂記》,《杜詩解》未成就因哭廟案被斬于市。老爺子評《水滸傳》、《西廂記》二書時的藝術見解獨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后將小說戲曲評點推到了新的高度。金老爺子提高了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價值,卓有遠見,被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其開創的細讀文本的文學批評方法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兩人人生軌跡不同,但結局相似,皆淪為死囚、被斬與市曹,李斯更慘,還夷了三族。而且兩人皆留下了悲嘆千古的臨終遺言,千百年來讓多少世人嗟嘆不已!
性格決定命運、文如其人;另人之將死,其言也真!將李斯和金圣嘆的遺言分別放在其人生軌跡,時代大背景下,更能體會其人生的大無奈和大悲傷。

二、李斯

先說說丞相李斯,《史記·李斯列傳》記載 , “秦二世二年七月,對李斯用了各種刑法,打成死罪,擬腰斬咸陽市曹。李斯與次子被押解刑場時,回頭對次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說完后父子相對痛哭,李斯三族的親人---父族、母族和妻族,亦皆被處死。”這句臨終遺言譯為白話就是: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到(家鄉)上蔡東門外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呀!聽起來好簡單的一句話呀,無非是說想去打獵不能成行嘛。但這正是李斯年輕時為了所謂的理想和抱負,鄙視且早早放棄的生活呀!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的時候在郡里當小吏,估計空閑時間比較多,也總牽著黃狗,打獵追追兔子,那時他兒子還小,就和朋友玩、或自己玩。這日子本也不錯,但時間長了,他感覺有些無聊乏味,且太羨慕權勢富貴生活。
一日,李斯看到廁所里吃大便的老鼠,污穢不堪,遇人或狗來時,就嚇得四竄逃走;但糧倉里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的是大屋子,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戲交配,根本不擔心人或狗的驚擾,個個心寬體胖。李斯大悟,慨然嘆息:“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呀。”即人無所謂能干不能干,聰明才智本就差不多,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能否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其時戰國末期,人人爭名逐利,李斯當然也想干出一番偉業來。李斯敢想敢干、說干就干,有了理論馬上指導實踐。李斯地位低下,要想富貴,捷徑當然是親近權力,于是其就到齊國求學,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以期親近帝王諸侯。
李斯認為的“人無所謂能干不能干,聰明才智本就差不多”,其實不太對,他自己就是個反面例子。李斯絕對聰明,能力也超強,學業完成的也是相當好。畢業后找工作,李斯是楚國人,當然首先想到了楚王這個大老板,但通過考慮認為楚王不值得侍奉,又分析了其它六個大諸侯國(韓、魏、趙、燕、齊、秦),最后選定了他的大糧倉---秦國。臨行前的答師宴上,李斯向荀子辭行說:“我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可松懈錯過。如今各諸侯國競爭的你死我活的,都珍惜時機、珍重人才,所以游說之士掌握實權。現在秦王想吞并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動家和游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地位卑賤,而不想著去求取功名富貴,就如同禽獸一般,只等看到現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恥辱莫過于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貧窮。長期處于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境之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謗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說秦王了。”感覺李斯境界明顯比唐僧高,唐僧到西方是去取經;而李斯到西方是去游說秦王,影響秦王,助其一統天下。

其時,文信侯呂不韋是秦國的相國,權勢很大。李斯就請求充當其門客參謀,呂不韋也很賞識他,任命其為郎官。這樣李斯就有了游說秦王的機會,他對秦王說:“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時機,而成大功業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機會并能下狠心。從前秦穆公雖稱霸天下,但最終沒能東進吞并六國,原因就在于那時還有很多其它諸侯,且周朝的德望也沒有完全衰落,情況太復雜。但自秦孝公以來,周朝卑弱衰微,諸侯之間火并的剩下七個大諸侯國,咱秦國最強,其它六個諸侯國服從秦國就如同郡縣服從中央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吹灰之力就足以掃平諸侯、天下一統、成就帝業。這可是萬世難逢的一個絕好時機呀。聽到這話,秦王嬴政大喜,就任命李斯為參謀長,聽其謀,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玉珍寶去各國游說。對各國著名人物能收買的就收買;不能收買的,就殺掉。這條計謀后來流傳到外國,冠了個洋名,叫:胡蘿卜加大棒。

李斯做的順風順水,但一件事觸發了護照制度改革,外國人限期被驅逐出秦國,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外國人以修筑渠道為名,來秦國做間諜被發覺。秦國的王公大臣們看見外國人在秦國混得這么好,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呀!就放下恩怨、一致對外,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奉事秦王您的人,大都是為他國游說,來離間秦國而已,請求大王把外國在秦國當官的人一概驅逐。”事業剛開始就要被趕,李斯那甘心,就冒著生命危險,寫下了著名的《諫逐客書》。不愧為不世出的文學天才,李斯旁征博引、有理有據,洋洋灑灑地論證了外國人、外國貨做的種種貢獻、以及驅逐外國人的種種弊端。秦王嬴政那時候一門心思琢磨統一全國,而李斯也鉆進了其肚子里,《諫逐客書》始終從秦王一統天下的高度立論,正反論證,利害并舉。秦王嬴政聽得高興,就比較講道理,馬上廢除了逐客令,不僅恢復了李斯的官職,采用了他的計謀,還任命其為國家司法最高長官。拜李斯吉言,二十多年后秦王統一了天下,李斯等尊其為始皇帝。始皇嬴政大喜,也封李斯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李斯輔佐始皇嬴政干了幾件大事,如:在政治上,廢除分封制;在文化上,統一文字;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和貨幣;在基建上,在全國范圍內修筑馳道,并統一車軌國家標準。等等,不一而足。

李斯位高權重,在權力最核心區,難免矛盾多。好在李斯能力超強,竟能身居高位數十年而不倒。當然這也得益于其有自省精神。如某次李斯在家中設酒宴,文武百官都去給李斯敬酒祝賀,門前的車馬竟數以千計。李斯慨然長嘆:“唉呀!我聽荀子說過‘事情不要搞得過了頭’。我李斯原是上蔡的街巷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的低下,把我提拔到如此地位。位極人臣、極盡富貴,但事物發展到極點就要開始衰落,我還不知道歸宿在何方啊!” 看看李斯多自謙和自省呀。但自省歸自省,對權力的欲望,還是讓李斯把事情做過了頭。

公元前二一零年,始皇嬴政巡行出游到沙丘時,病重將死,命趙高寫好詔書給長子扶蘇 ,說:“把軍隊交給蒙恬,趕快到咸陽參加葬禮,然后安葬……。”書信都已封好,但還沒交給使者,始皇嬴政就駕崩了。長子扶蘇其時在北部邊境監軍,蒙恬是那的將軍。始皇嬴政有二十多個兒子,臨死前只給扶蘇留了話。且扶蘇還是長子,從說話語氣上也可判斷始皇嬴政有意傳位給扶蘇。但始皇嬴政死在了路上,只有隨從的小兒子胡亥,丞相李斯和宦者趙高以及五六個親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這時政局就非常微妙了,歷史總是如此奇譎,宦者趙高這時粉墨登場。他當然不希望扶蘇當皇帝,因為扶蘇已成年,還手握重兵。且為人正直,連始皇嬴政他都敢多次直言勸諫,在他手下,自己這種人能咋混?而現在自己手里有個金蛋子---始皇嬴政的小兒子胡亥。胡亥年紀輕、沒什么社會經驗,如果扶持他當皇帝,那以后還指不定誰是皇帝呢,嘿嘿。胡亥的工作當然好做,讓他當皇帝,除了擔心陰謀不成,還不是一點就通。就是李斯嘛,好象有點不太好辦,但趙高有辦法。趙高又代表胡亥與李斯談判,趙高講了很多大道理,李斯也回了很多大道理,感覺要談崩。但性格、對事物的看法和對自身利益的保護,決定了事件的走向,也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估計趙高以下這段話對李斯的觸動最大。趙高說:“您自己估計一下,和蒙恬將軍相比,誰更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更謀略深遠而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長子扶蘇的關系誰更好?”趙高又說:“……我還未曾見過被秦王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傳給下一代的,結果都是以被殺告終……。長子扶蘇如能即位,其一定會讓蒙恬任丞相,很顯然,您最終也是不能懷揣通侯之印退職還鄉的。

于是三人小組一同商議,偽造了秦始皇給丞相李斯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了一份賜死長子扶蘇和將軍蒙恬的詔書,歷史從此改向。荒唐的皇二代胡亥當上了皇帝,他對趙高說:“人活在世上,時間過的太快呀,六匹駿馬都趕不上。我既然已經統治天下了,想全部滿足耳目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盡我所能想到的一切樂趣,使國家安寧,百姓歡欣,永保江山,以享天年,這種想法能行得通嗎?”趙高先拍個馬屁,說:“這對賢明君主來說是能夠做到的,而對昏亂君主來說是應該禁忌的。”然后就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核心思想就一個:實行嚴峻的法律和殘酷的刑罰,把犯法的和受到牽連的人統統殺死,直至滅族。殺死當朝大臣而疏遠您的骨肉兄弟,讓原來貧窮的人富有起來,讓原來卑賤的人高貴起來。全部鏟除先帝的舊臣,重新任命您信任的人并讓他們在您的身邊。這樣就使他們從心底對您感恩戴德,根除了禍害而杜絕了奸謀,群臣上下沒有人不得到您的恩澤,承受您的厚德,陛下您就可以高枕無憂,縱情享受了。

秦二世胡亥一聽,感覺趙高就是高,說得好有道理!這樣法令刑罰就一天比一天殘酷,還玩命建阿房宮,修筑直道、馳道,賦稅也越來越重了,兵役勞役更是沒完沒了。想不到的是英雄豪杰卻蜂擁而起,紛紛自立為侯王,反叛秦朝,天下越來越亂了。丞相李斯很著急,那能這么干呀!多次想找機會進諫,但二世不允許,反倒責備李斯。李斯挨了訓,很惶恐害怕,又把爵位俸祿看得太重,不知如何是好,就又想起了廁所和糧倉里的那兩只老鼠,干脆曲意阿奉秦二世。文筆好、又善于旁征博引、歸納總結,李斯洋洋灑灑又奏上了臭名昭著的《行督責書》,以李斯的天才文采,當然寫的臭好臭好的。但二世很愛聞,非常非常高興,有了這么臭好的理論基礎,當然就更加嚴厲地實行督責了。結果向百姓收稅越多的越是賢明的官吏;殺人越多的越是忠臣。以致路上的行人,一半都是有罪之人;街市上每天殺死的人的尸體堆積如山。

宦者趙高想大權獨攬,丞相李斯總歸是絆腳石;李斯當然也對二世胡亥親近趙高心懷不滿。二世胡亥被趙高忽悠的認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李斯不容易見到其真身,只好寫了《言趙高書》(已失傳,幸《史記·李斯列傳》中有所引用),上書給二世,還是旁征博引、洋洋灑灑,揭露趙高的種種惡行和危害,直言這樣下去要國將不國呀!宦者趙高本就想扳倒李斯,《言趙高書》只能更加堅定了其信念,但李斯數十年位極人臣,門生故舊遍布朝野,更有偽詔擁立胡亥之“大功”,實在太強大太強大,不過沒關系,趙高有能力有辦法,其利用可時常與二世親近的有利優勢,耐心地等待時機、創造時機,以伺下手。其實根據三人的三角關系、性格特點來看,李斯天然注定將是失敗者,后其被趙高借二世之手順順當當地打入了大牢。李斯還心存幻想,在牢中給秦二世胡亥寫了《獄中上書》,正話反說,表己之功來辯解,但奏書呈上之后,趙高讓獄吏丟在一邊,說:“囚犯怎能上書呢!”

秦二世二年七月,對李斯用了各種刑法后 ,揍的李斯簽字認謀反罪,擬腰斬咸陽市曹。李斯與次子被押解刑場時,回頭對次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說完后父子相對痛哭。不知此時李斯的腦袋里是否還會想起廁所和糧倉里的那兩只老鼠呢。李斯三族的親人---父族、母族和妻族,也皆被處死。”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此臨終之言,真真道出了將斬于市的七十多歲的李斯的大無奈和大悲傷。同一意境,古往今來的文字多有表述。如《水滸傳》中有首打油詩:“略地攻城志已酬,陳辭欲伴赤松游。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今有首歌中也唱到:“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可都覺單薄,不廣譜,遠不若“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皆寫的驚天地、泣鬼神,也有相似味道,但況味畢竟不同。

三、金圣嘆

再說說不羈才子金圣嘆。要聊金圣嘆的臨終遺言,就先看看金圣嘆是咋死的吧。清順治十七年(一六六零年),蘇州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一邊以官家名義嚴刑催交賦稅,杖斃一人;一邊大舉盜賣官米,中飽私囊。吳中百姓苦不堪言。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順治帝駕崩,哀詔于二月一日下達吳縣,府衙設靈舉哀痛哭三日。金圣嘆等秀才因同情百姓遭遇,寫了揭帖到哭靈場所控告縣官。并作《哭廟文》,與一百多士人到孔廟聚集,以悼念順治帝駕崩為由,發泄郁郁積憤,還言詞激烈地將矛頭指向了官官相護的江蘇巡撫朱國治。巡撫朱國治大為震怒,當場逮捕了倪用賓等五名秀才,后逮捕十一人。四月,金圣嘆等也被逮捕。朱國治列《哭廟文》的起草人金圣嘆為首犯,將一干人等冠以“搖動人心倡亂,殊于國法”之罪,擬不分首從斬決。七月十三日立秋,在南京三山街將金圣嘆等十八人斬于市曹。這就是清初著名的“哭廟案”,其與“江南奏銷案”和“通海案”,合稱清初“江南三大案”。
其實“哭廟”是蘇州士人的光榮傳統。蘇州經濟發達,人文薈萃,讀書人成為了一股重要的社會監察力量,當官府有不法之事、不當之舉,士子們每每聚集文廟,作《卷堂文》,向祖師爺孔圣人哭訴后,更召集民眾向上級官府申告。在明朝,人多勢眾的“哭廟”申告往往能令官府不敢小覷而采納。但換了新朝,清庭初定,有意威懾江南士族,不問協從,嚴刑拷問,皆判斬于市。金圣嘆們的老皇歷就這樣撞了南墻。
狂放如金圣嘆,又是當世文豪,當然要留些臨終遺言。刑場上,金圣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淚如泉涌。金圣嘆悲從中來,吟出“蓮子心中苦,梨(離)兒腹內酸。”旁觀者無不為之動容。將行刑時,剛逾天命之年的金圣嘆,昂然向監斬官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其為人之不羈,躍然紙上。但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其在獄中一本正經地叫來獄卒的要事相告,真真體現了一種大無奈和大悲傷。獄卒滿心期待,指望能聽到些“要事”去討賞。金圣嘆卻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金老爺子為人孤高、率性而為、憤世嫉俗,譏笑他人庸俗愚拙,幽默、不羈了一輩子,臨死還不忘來這一手,真是文如其人啦!

金老爺子的譏諷幽默和孤高不羈有很多軼事,真真假假,試舉兩例。

一、金圣嘆的舅父錢謙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禎手下禮部尚書,后李自成進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又要完蛋,他也搖身一變、屈膝投降,當上了清朝的禮部侍郎。這天,錢侍郎生日作壽,金圣嘆雖然很窮,但是外甥,且已文名天下,當然也在受邀之列。金圣嘆母命難違,前往祝壽。酒宴上,一個個賓客搖頭晃腦,彈冠相慶,氣氛確實融洽。但金圣嘆沉默不語,有點落寞。酒過三巡,一個沒眼力見的賓客拍馬屁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會,正好置酒論文,讓我等開開眼界。”這是雅事,大家贊聲四起。金圣嘆倒也不推辭,說:“盛情難卻,只好獻丑了,就提一對聯吧!”當即寫道:“一個文官小花臉……;”眾賓客大驚。金圣嘆又不慌不忙寫下:“三朝元老……” 眾賓客略喜,先貶后褒,褒更有說服力。但錢侍郎很了解外甥,想見好就收,便上前沖金外甥翹大拇哥,說:“人瑞,真人才也!” 誰知金圣嘆不賣舅舅賬,也不怕他娘揍他,刷刷刷寫完,把筆一擲,拂袖而去。看著金圣嘆留下的:“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 禮部侍郎錢謙益兩眼翻白,手腳冰涼。你說這生日還咋好好過!
二、再說說金老爺子的《三十三不亦快哉》,這不竟體現了老爺子的幽默和不羈,也寫出了老爺子的文采。開篇寫道:“昔與斫山同客共住,霖雨十日,對床無聊,因約賭說快事,以破積悶。至今相距既二十年,亦都不自記憶。偶因讀《西廂》至“拷艷”一篇,見紅娘口中作如許快文,恨當時何不檢取共讀,何積悶之不破。于是反自追索,猶記得數則,附之左方。但不能辨何句是斫山語,何句是圣嘆語矣。”然后,就分別列舉這三十三則不亦快哉。信手拈來幾則:
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無風,亦無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爐,無一鳥敢來飛。汗出遍身,縱橫成渠。置飯于前,不可得吃。呼簟欲臥地上,則地濕如膏,蒼蠅又來緣頸附鼻,驅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車軸,疾澍澎湃之聲,如數百萬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一:十年別友,抵暮忽至。開門一揖畢,不及問其船來陸來,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趨入內,卑辭叩內子;“君豈有斗酒如東坡婦乎?”內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計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其一: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其一:飯后無事,翻倒敞篋。則見新舊逋欠文契不下數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總之無有還理。背人取火拉雜燒凈,仰看高天,蕭然無云。不亦快哉!
其一:冬夜飲酒,轉復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一:存得三四癩瘡于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其一:久客得歸,望見郭門,兩岸童婦,皆作故鄉之聲。不亦快哉!
……。
金老爺子隨性曠達,有生活情趣,讀之會心捧腹,真真大俗大雅,不亦快哉。以金老爺子的文壇影響力,不亦快哉竟還成為了一種“文體”。
如:林語堂寫過《來臺后二十四快事》,開篇提到:金圣嘆批《西廂》,拷紅一折,有三十三個“不亦快哉”。這是他與朋友斫山賭說人生快意之事,二十年后想起這事,寫成這段妙文。此三十三“不亦快哉”我曾譯成英文,列入《生活的藝術》書中,引起多少西方人士的來信,特別嘉許。也有一位老太婆寫出她三十三個人生快事,寄給我看。金圣嘆的才氣文章,在今日看來,是抒情派,浪漫派。目所見,耳所聞,心所思,才氣橫溢,盡可入文。我想他所做的《西廂記》序文“慟哭古人”及“留贈后人”,詼諧中有至理,又含有人生之隱痛,可與莊生《齊物論》媲美。
仿此,我也來寫來臺以后的快事廿四條:
一、華氏表九十五度,赤膊赤腳,關起門來,學顧千里裸體讀經,不亦快哉!
二、初回祖國,賃居山上,聽見隔壁婦人以不干不凈的閩南語罵小孩,北方人不懂,我卻懂。不亦快哉!
……。
看看,林語堂老先生不僅自己寫“不亦快哉體”,還把這種文體介紹給外國人,搞得西方老太太也學著寫,不亦快哉。
此外,賈平凹寫過《笑口常開》;李敖寫過《不交女朋友不亦快哉》、《新版三十三不亦快哉》……;梁實秋寫過《不亦快哉十一則》;三毛寫過《什么都快樂》;太多啦,就不一一列舉了。

金圣嘆寫詩歌,也為文。但其主要的文學成就,還是寫書評,其評點古書甚多。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為“六才子書”,擬逐一批注,但僅完成了《水滸傳》和《西廂記》,《杜詩解》未成就因哭廟案被斬于市曹。金老爺子說這個是才子,又把那個批的一塌糊涂,顯示了其狂放不羈的性格和真性情,而唯有真性情、真情感,才能寫出真真好的文字;金老爺子說這個是才子,那個是才子,其實內心深處更認為自己是大才子,雖其書評也有頗多爭議,但稱其為大才子,絕不為虛。

金老爺子約在崇禎十四年(一六四一年)評點小說《水滸傳》,清順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刊行評點王實甫《西廂記》。老爺子評《水滸傳》、《西廂記》二書時的藝術見解獨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后將小說戲曲評點推到了新的高度。他自謂評書“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跡,伸其神理”,實即旨在探索創作規律,其在這方面也確頗有創見。他還把人物的性格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無非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了。而成功塑造性格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個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性格,也要顯示出同中之異。他的評點中還涉及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應表現出多面性、復雜性,又應表現出統一性、連貫性的問題。如他認為《水滸傳》中先寫魯達以酒為命,后寫魯達涓滴不飲,“然而聲情神理,無有非魯達者”;也涉及人物語言個性化的問題,“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在眾多的人物中還應突出主要人物,說:“《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若更仔細算時,《西廂記》亦止為寫得一個人。一個人者,雙文是也”。
他還說“澄懷格物”,實際上又關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要靠冷靜細致的觀察,要靠設身處地的體驗,即所謂“動心”、“現身”。他也很重視情節和結構:認為情節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筆法”,“龍跳虎臥”,但又要合乎情理。 “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又強調結構的完整性,“一部書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須“全局在胸”,因此講究“過接”、“關鎖”、“脫卸”,要求行文如“月度回廊”,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謂的“靈眼覷見,靈手捉住”,相似于對創作靈感的強調;但他又重“法”,說“臨文無法便成狗嗥”,并總結出種種表現手法。

金老爺子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還自視為權威,了解甚至超越原作者的思想世界,認為文學評點的目的不是去尋覓古人意思,而是為了與后人交往,對作品的解讀,無須與作者原意相同。金老爺子的書評不落窠臼、屢有創新,當然毀亦有之、贊亦有之 。同時代的徐增稱贊他博學多才,見識超卓;李漁贊獨有其能指出《西廂記》優勝之處,深入至一字一句;順治帝亦稱贊他是古文高手,叫大臣不要用八股文的眼光衡量他。亦有同時代的文人董含批評他的評點雜亂無章;還有批評他提倡《水滸傳》和《西廂記》,惑亂人心的。清人馮鎮巒、毛慶臻亦贊金圣嘆《水滸傳》評語匠心獨運;周作人也說“小說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嘆”。但胡適批其《水滸傳》評語用了評八股文眼光,也批評他對宋江詆毀過于主觀,無中生有。

不管怎樣,金老爺子是最早和最有影響力的通俗文學提倡者,提高了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價值,卓有遠見,被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其開創的細讀文本的文學批評方法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嘆雖生前即有大名,但童年貧困孤獨,成年后考取了秀才,又有文采,然而耗費無度,也沒能改善生活,以致常處貧困。他還篤信神佛,喜讀佛經和結交僧人,擅長扶乩降靈,自稱佛教高僧的轉世化身,二十歲就開始在吳縣扶乩,大有名氣,曾到葉紹袁、錢謙益、姚希孟、戴汝義等士大夫家中扶乩,寫出許多優美感人的篇章。卻因是性情中人,率性而為,也沒拿這個賺錢,生活還是常處貧困。其修身、齊家不咋地,卻想“治國平天下”,“瞎惹惹”以致卷入冤案,身首異處。

“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此臨終之言,真真道出了將斬于市的天命之年的金圣嘆的大無奈和大悲傷。同一意境,古人和今人的文字也多有表述。宋代詞人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秋千》:“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很有顧左右而言它的意思,但這是春心萌動的喜悅,不好類比。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有顧左右而言它的意思,無奈感也有,但不見大悲傷。唯有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有顧左右而言它、也有大無奈和大悲傷,得此況味。

四、尾聲

李斯的臨終遺言:“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金圣嘆的臨終遺言“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皆道出了各自人生的大無奈和大悲傷。但細細品味,也有不同。
丞相李斯才華橫溢,渴望權力、追求權力 、尊重權力,數十年位極人臣,但也在權力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權力中放棄自我,阿迎奉承,最終落得個斬于市、夷三族。其臨終遺言:“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道出了其數十年權力場后,向往親情平淡生活的穩穩的幸福的大無奈,可這已不可得了。但假想丞相李斯不被斬于市、夷三族,他真的會甘心只過這種小確幸的生活嗎?感覺以李斯的性格和現實環境,他不會。
金老爺子為人孤高、率性而為、狂放不羈,其文使其生時即得大名,但其憤世嫉俗,譏笑他人庸俗愚拙,自命清高,以致時時在貧困線掙扎。心中的深深矛盾和憤憤不平可想而知。
縣令任維初一邊嚴刑催交賦稅,一邊大舉盜賣官米,中飽私囊;巡撫朱國治謀取私利,惡意袒護,金圣嘆親筆撰寫《哭廟文》,并與一百多士人到孔廟聚集,發泄郁郁積憤,被冠以“搖動人心倡亂,殊于國法” 之罪而斬于市曹,死的有些冤。其臨終遺言“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顧左右而言它,道出了其文有大名,境況窘迫的大矛盾和大無奈。假若可預知是如此結果,他還會這樣做嗎?感覺以金老爺子的性情為人,他還會這么做,只是應該會做的更隱蔽些。
文如其人,此言不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楚漢系列18丨廢長立幼 拉攏胡亥
李斯這一生到底輸在哪里?-今日頭條
李斯為何不幫自己女婿扶蘇上位,反而幫了胡亥呢?
秦朝名相李斯,結局凄慘五刑加身,臨死前的一句話卻讓人感慨萬千
李斯本是忠臣,為何要幫助趙高篡改遺詔呢?
李斯連任始皇、二世兩朝丞相,卻落得腰斬下場,為何沒人為他求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福安市| 定襄县| 富源县| 大田县| 永修县| 大宁县| 勃利县| 吐鲁番市| 梧州市| 海安县| 肇东市| 洪江市| 武乡县| 天峨县| 察隅县| 桃园县| 浦城县| 芒康县| 阿拉善左旗| 修文县| 翼城县| 杭锦后旗| 太和县| 达孜县| 内丘县| 泗阳县| 古丈县| 邹平县| 鹤壁市| 罗定市| 通城县| 合江县| 江口县| 铜梁县| 蒲江县| 潼南县| 宁都县| 调兵山市| 昌平区|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