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上教育部網站的截圖給大家看
等到開學的時候,孩子們的語文課本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我們整理幾條要點:
1、 小學1-3年級,語文、道德和法制全部使用全國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2、 初一至初三,語文、歷史、道德和法制全部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3、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制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使用新教材的語文有什么值得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里設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并測驗默寫的。這一欄里經常會出現文言文,一年級下冊已經要求背誦并理解《論語》選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增加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內容,并有指定書目;小學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語文那么重要,變化那么大,該怎么學?
數學可能刷幾張卷子,掌握一些技巧,成績就能提高;可是語文呢,就算你刷一年的題,也未必有效果!
越來越多的陪讀家長已經意識到:語文,是最難學好的一個科目,是見效最慢的科目,也是對教師功力要求最高的一個科目!
以后,語文的考試范圍是這樣的:
最拉分的科目變成了語文,是因為語文變難了!
那么現在的語文變的有多難?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驚呆了眾人:“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接下來語文到底怎么學?怎么考?溫儒敏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溫儒敏繼續透露,“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也就是說,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對于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語文的超綱內容、考察全科素質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沒有指望。
說實話,不重視閱讀,高中生已經來不及;初中生,還有救;小學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當時!
“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確切地說是閱讀水平”
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次教改是全國上下從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進行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頂層設計的結果。
這次的新教改前后醞釀了整整4年時間,經過了10多輪討論,才最終確定了下來!
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和中招辦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后的中考理科題目中會增加閱讀量,考察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不僅是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閱讀、語文水平欠佳,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會出現考生連題都沒時間做完的情況。
未來,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最重要基礎,如果你依然說自己的孩子沒時間讀書,等同于說要自己的孩子放棄所有學科。
學好語文的學習習慣,
說起來簡單堅持難!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好課堂上用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娛樂化的淺層次閱讀是無效的。
一位語文名師曾經說過:
學語文不閱讀,再多的刷題和應試技巧也救不了你!沒時間閱讀怎么辦?爭分奪秒,見縫插針。歐陽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時間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鄭板橋讀書則利用“舟中、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
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一旦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不用家長督促,他們自動會抓緊一切時間閱讀!
勤做閱讀筆記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于培養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
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
1、摘抄、摘錄;
2、做卡片;
3、提要鉤玄;
4、寫讀后感。
5、勤于分享、探討
6、勤于練筆、寫日記
語文考試的大頭是寫作,也是今后孩子一生必備的生存技能。
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勤寫!
比如,堅持寫日記就是學好語文的最重要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日記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存知識。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寫得簡單,語言也不一定通暢,但堅持寫下去就會逐漸提高。
寫作和閱讀一樣,一旦形成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更是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出口。而這種習慣也同樣需要從小學階段開始養成。還是那句話,習慣一旦養成,對孩子來說,閱讀也好、寫作也好,不是負擔,而是成為一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