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上元都是指我們今天的元宵節,一般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農歷的正月稱為元月,而古人稱夜晚為宵,故稱“元宵”,又稱為“上元節”。
那么詩人、詞人筆下的元宵節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解析: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下半闕寫一對意中人在燈會上巧遇的場景。點睛之句在最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睂懗隽艘凰残老驳拿篮镁辰?。
2.《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解析:這是一首相思詞,以今夕作對比,去年元夕佳節與戀人甜蜜相會,而今日卻孤身一人,物是人非。詞意淺顯易懂,明白如話,卻頗具韻味。
3.《十五夜觀燈》——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解析:這首詩主要描寫元夕夜的繁華熱鬧,寫花燈如晝,明月高懸,人們盡情歡舞,充滿歡聲笑語。表達了元夕的美好與詞人的喜愛之情。
4.《上元》——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解析:這首詩描繪的是上元夜神都觀燈的景象。縱觀全詩,詞采華艷,絢麗多姿;而音調和諧,韻致流溢,有如一幀古代節日的風情畫。
5.《蝶戀花·密州上元》——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杌柩┮庠拼挂?。
解析:這首詞上闕寫錢塘杭州上元,下闕寫密州上元,以追憶杭州上元的熱鬧來反襯自己到密州后的心境荒涼。
6.《永遇樂·落日熔金》——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解析: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避難江南時的作品,寫她在一次元宵節時的感受。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詞的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凄涼景象作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