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會說:堅持原則 非常 重要。 比如定好了規矩就要執行,定好時間不能遲到,說好了的話就要做到,而且我們也這樣教育孩子,因為這是一個做人最基本的價值觀。
但 日常生活 中 ,父母碰到 的 一大 挑戰 就是 不能 堅持原則。 父母 們 覺得 堅持原則 很 困難, 有可能 是因為 不了解 如何 入手, 也有 可能 是 不知道 如何 在 忙碌 的 日常生活 中 放慢 節奏, 養成 堅持原則 的 習慣 模式。
大家 先來 想 一想, 為什么 一定 要 堅持原則 呢? 靈活 一點兒 不是 很 有趣 嗎? 在家 里 堅持原則 會不會 破壞 自然 和 放松 的 家庭 氛圍? 對于 最后 一個 問題, 我們 要 辯證 地 來看。 自然 和 靈活 當然 很重 要, 而且 生活 本身 以及 健康 的 家庭 也 十分 需要 有趣 的 氛圍。
可是 反過來 看, 堅持原則 的 確 會 給 孩子 創造 一種 安全感, 讓他 們 感覺 生活 有 依靠、 不動搖, 不會有 虛無縹緲 的 感覺。
兒童 最 需要 的 往往 是 可 預見性, 可以說, 孩提 時代 的 通病 正是 焦慮 感和 不安全感, 所以 可 預測 性 和 堅持原則 對于 孩子 來說 至關重要。 和 其他 兒童 一樣, 十幾歲 的 青少年 也 渴望 始終如一 的 環境, 盡管 他們 常常 將 這種 渴望 深藏 在 心底。 總之, 孩子 需要 家長 堅持原則, 這樣 才有 機會 改正錯誤, 提升 自我 價值。
處在 兒童 期 的 孩子 學習 能力 極強。這一 時期 的 孩子 也 喜歡 讓 父母 開心, 而且 相 較 于 幼兒 時期 來說, 他們的 理解力 大大 增強, 有著 強烈 的 求知欲, 所以 也比 較 成熟, 愿意 學習 和 追隨 家庭 的 價值觀。
孩子 通過 參照 具體 的、 現實 的 物體 進行 思考, 具備 了 守恒、 排列 和 分類 的 能力, 但不 具備 假設 和 抽象 的 能力。 這一 階段 是 孩子 認知 發展 的 第三 階段, 他們 還不 能 應對 各種“ 可能性”, 注意力 僅 停留在 具體 的 物體 及其 所處 的 環境 上。
舉個 例子, 你的 兒子 剛才 打了 小妹 妹 一頓。 表達 具體、 清晰 的 父母 會 這樣 對 兒子 說:“ 好孩子 不會 打 自己的 小 妹妹 的。”
然后 讓他 到 一邊 坐著 好好 反省。 相反, 如果 告訴 兒子 說:“ 下次 再 遇到 這種 情況 的 時候, 你就 要 想想, 好孩子 應該 怎樣 對 自己的 小 妹妹 呢?” 這么 說 只會 讓 孩子 糊涂。 總之, 要 教育 這個 階段 的 孩子, 必須 用 孩子 能聽 懂的 方式 跟他 講話。
上面 說過, 這一 時期 孩子 的 思維方式 比較 具體化, 通常 會 比較 簡單, 一視同仁 地 看 問題, 包括 如何 看待 父母。 如果 父母 一方面 在教 育 孩子 要 誠實, 另一方面 卻在 電話 上 對 朋友 撒謊 說 自己 因為 有事 不能 去 參加 聚會 了, 這不 是 自相矛盾 嗎?
父母 是 孩子 心目 中的 英雄, 是 孩子 的 榜樣, 盡管 偶爾 也有 出 糗 的 時候, 但是 要 記住, 我們 這里 講的 是 習慣 問題, 父母 一旦 在 孩子 心中 樹立 了 某種 形象, 孩子 就會 千方百計 地 維護 它,制造 樂趣。 孩子們 最喜 歡 探險。 在 夏令營, 我們 曾經 把 二 到 四 年級 的 孩子 帶到 休息 室里, 讓他 們 一個 個展 示 自己 學到 的 餐桌 禮儀。
在我喜歡的一本書《 現代 的 父母, 古老 的 價值》里, 每 一章 的 結尾 都 介紹 了 一種 活動, 目的 是 幫助 父母 們 進一步 加強 自己 想要 傳遞 的 價值 理念。 現在 大家 也來 發揮 一下 想象力:想象力: 父母 可以 創造 哪些 有趣 的 活動, 不僅 讓 孩子們 參與 進來, 還能 使得 自己的 口頭 教導 更加 有分量 呢?
這就是我們的講的父母堅持原則、有價值觀的重要性,以及兒童與價值觀,家長朋友們,你覺得如何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