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永久的老師。最近2年,國家九部委聯合推進家庭教育,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了。那我們來看一下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有哪些,我們做為父母的都應該來自查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一、不打不罵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
有這個觀念的父母容易打罵、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比如忽視、不搭理,不管,這是冷暴力)孩子,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將父母過于頻繁、過于嚴厲的懲罰、責罵和苛刻的要求,內化在自己對自己評價中,會產生明顯的罪惡感、恥辱感和自責感。
這種養育方式不但起不到讓孩子成才的作用,反而會誘發孩子的焦慮和自卑,自我價值嚴重降低,讓孩子喪失資格感,找不到自我。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這種教育方式會使兒童性格上孤僻、冷漠、懦弱、消極、盲從,缺乏自尊,易形成情感障礙,讓孩子產生逆反或恐懼心理,進而會實施攻擊性行為。
二、小孩子不懂事不用教,樹大自然直,長大了自己會醒悟的。
有這種觀念的父母呢,大多和自己的自身成長經歷有關,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太多來自于父母和家庭的指導,所以認為自己的孩子同樣也不用自己過多關注,甚至對于孩子身上的缺點也見怪不怪,他們相信孩子長大了,自己醒悟了、開竅了、自然而然就會變好的。
事實上,就孩子本性而言,他們是一個不成熟的個體,在信念、價值觀、認知水平和行為習慣等方面需要外自外界,特別是父母的幫助和引導。特別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第一次是需要父母及時給予糾正引導的。比如:第一次撒謊、第一次逃學、第一次抄襲等等。調查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是抱著“樹大自然直”這種放任的觀念和態度的話,極易造成孩子的情緒情感的低調、冷漠,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和學習動力,同時也易受社會不良信息和行業的影響。
三、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就怎么管。
有些父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將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對孩子的一切,小到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大到上什么學校、學什么專業、找什么樣的工作和對象,都嚴格干涉和控制。這種控制型的父母,一廂情愿的包辦孩子一切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巨嬰,容易使孩子出現人可靠障礙,多表現為無主見、缺乏創造性和生活熱情,無法很好地照顧自己和適應社會。
四、家庭教育即狠抓孩子學習。學習不好的孩子才需要家庭教育。
有些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盯緊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是源于父母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角色功能的錯位認識和定位。針對社會上興起的文化課補習熱,父母們樂此不疲,可是孩子們卻叫苦連天,影響了子女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選擇能力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另一方面不管學習好不好,父母都需要學習家庭教育,預防大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