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是有潛力記憶2.5千兆信息的。
這大約等同于3百萬小時的視頻,也就是大約150萬部電影。
那實際的情況是,一部我們昨天晚上剛剛看過的電影,今天再和朋友討論,很多情節就記不住了。
關于如何發掘這個潛力,并運用這難以置信的潛力讓學習更加高效。這里有13個已被神經學研究和學霸們證實有效的技巧。
1
間歇重復
為了最大化你的學習效率,可以經常短時間學習。
神經科學家已經證實,神經突觸讓你記憶和理解事物。
而神經突觸在你晚上睡著時生長。
這就意味著有規律地學習,期間有睡眠休息,這樣更有效率。
2
每日練習15分鐘
每天15分鐘,幾周之后會發現進展不錯。
這個試用與學習英語、看書等可以長期堅持的良好習慣。
練習15分鐘,一方面是一個不斷的重復,一方面有助于適應此種習慣。
3
找到你的風格
小的時候老師講課時,有人在好好的聽課,有人在課本上涂涂畫畫,還有人在偷吃小零食。
人,生而不同,從做事到為人,從興趣愛好到學習方法。
找到適合自己的 最重要。
比如有人喜歡看書有人更喜歡看視頻、有人喜歡獨自學習、有人喜歡和朋友一起交流學習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必曲意逢迎,如果你覺得在圖書館學習沒有在寢室學習效率高,大可不必因為自己的室友去了圖書館就屁顛屁顛和他一起去。
4
良好的睡眠
睡覺與做夢是處理和儲存新信息至關重要的部分。
一項哈佛的研究顯示,那些在記憶學習資料后睡了一晚上好覺的學生,比那些早起又熬夜學習的學生效果好35%。
所以你看到,我們生命中的學霸往往不是熬夜苦學的哪一種。
5
集中注意力
如果你經常拖延,也就是說你傾向于從進行學習數學之類的困難任務轉到輕松的事情上如玩手機刷微博為了免于分心,你可以關閉手機或者去一些你更喜歡的地方。
6
番茄工作法
定時25分鐘,在此期間完完全全專心于你的學習,鬧鐘響起,放松5分鐘。
如果你想繼續學習,再定時一輪。
在學習之間小小的暫停休息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并且可以促進你繼續下去。
7
先做困難的事情
早上有最強的意志力,而且一旦你完成了困難的事情,一整天你都會感覺良好。
說不定會激發你完成其他的事情。
行為科學家也發現, 創造幸福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痛苦的經歷加入早期的過程中。
在心理上,我們會更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會變好。
這就意味著,先做困難的事更符合我們是認知,會把我們對于困難事的反抗排斥情緒弱化。
舉個不相關的例子:我們在去看醫生時,比起 10 分鐘在候診室 10 分鐘在檢查室,直接在候診室等 20 分鐘會讓大腦覺得等待的時間更短一些。
8
運動、冥想及交談
這是已經被證實的,有助于大腦增長的活動。
運動冥想和交談可以讓大腦增長,產生新的神經元,并有助于發揮神經元的潛力。
關于神經元的理論知識:我們的大腦是由數以千億的微小的神經元構成的,它們之間通過電化學信號互相傳遞著信息,如同計算機的網絡一般。
如果你高中生物沒全忘的話,這些神經元之間,是由突觸來傳遞信號的。
當大腦同時向兩個神經元發送神經遞質信號時,記憶便隨之產生,此時兩個神經元之間通過信號連接了起來。
即是說:記憶產生于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當這種互相連接的神經元數量越積越多時,就構成了一個簇神經元。
簇神經元之間又繼續互相連接,形成神經網絡。
研究表明,神經元以簇神經元的方式運作,效率會更高。
即是說,簇神經元與單個神經元相比,信號會成倍放大。
由此可知,我們要想提高記憶效率,必須要讓神經元以簇神經元的方式工作,其方法是增加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有研究證明,如果能經常進行有規律的、適量的運動,能讓大腦中的海馬體長出更多的細胞,讓人的思維、感覺和反應都更靈敏,從而讓人變得更聰明。
據《衛報》報道,隨著我們的年齡日益增長,記憶力可能確實會越來越差,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健忘,而且這種情況已經影響到了你的日常生活,你應該去看醫生,但如果你只是因為年齡的原因而感覺記憶力在日漸減弱,那冥想可能有助于你增強記憶能力。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進行冥想可以使得大腦皮層里負責決策、注意力以及記憶力的部分增厚。
在冥想時試著專注想像一個圖像、一種聲音或是只注意你自己的呼吸聲,這樣效果會更好。
9
換不同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更豐富,有助于你創建對事物更深刻的記憶。
變換學習環境你能得到更多的視覺線索,從而進行記憶。
在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被分為兩組,共同的任務是記憶隨機的單詞。
第一組在學習時變換了教室,第二組不換。
實驗結果表明,第一組回憶起單詞的幾率比第二組高出40%。
10
認真看待樂趣
不管是什么找到有趣的方式去練習,現代科學相信,積極情緒對于增加學習潛力非常重要。
李開復在談到興趣時是這樣說的:做你真正感興趣、與自己人生目標一致的事情。
我發現我的“生產力”和我的“興趣”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這種關系還不是單純的線性關系。
如果面對我沒有興趣的事情,我可能會花掉40%的時間,但只能產生20%的效果;
如果遇到我感興趣的事情,我可能會花100%的時間而得到200%的效果。
要在工作上奮發圖強,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變你的狀態的關鍵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問題。
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渴望、一種意志。
11
間歇再學習
為了讓事物記得更久一些,間隔重復記憶材料
拿記單詞舉例子,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初次學習1-2天后再次回顧,然后是一周、然后是一個月,重復記憶材料。
其實就是和遺忘作斗爭。主要參考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學習一個新事物以后,并不是平均的將其遺忘,最初的遺忘速度會很快,往后逐漸變慢。
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先快后慢。
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 甲組在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復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
使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復習計劃表后的效果圖,見下圖
利用遺忘曲線,具體的復習點:
1. 第一個記憶周期:5分鐘
2. 第二個記憶周期:30分鐘
3. 第三個記憶周期:12小時
4. 第四個記憶周期:1天
5. 第五個記憶周期:2天
6. 第六個記憶周期:4天
7. 第七個記憶周期:7天
8. 第八個記憶周期:15天
12
30%閱讀70%背誦
假如你要公開演講,你的準備時間是60分鐘,那么按照20分鐘學習正文、40分鐘復述背誦,這樣往往可以得到最佳的結果。
記憶術里有一句話,沒有回想的復習不是有效復習。
意思是你不把書關起來,自己完整的回憶出來的東西,都不是有效的。
很多人,學習非常刻苦,筆記一遍一遍的做,書重頭看到尾,又再重頭看到尾,但是沒有抓關鍵點,沒有回想,鞏固加強記憶。
心理學家把復習的策略分為:回想和再現。
當我們在復習時,我們以為自己在記憶知識時,其實大腦是不認賬的。它是情景記憶的,也就是大腦會把當時聽到看到觸到以及感覺的東西打包在一起記憶。
13
及時自我檢測
完成小階段學習后,自我檢測,測試或者對學習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小結回顧。
這可以提高30%的內容記憶量,因為對于大腦來說,回顧比閱讀更困難。
這種額外的努力,對于大腦來說相當于一種突破,可以制造更深的記憶痕跡。
最后:不要強迫
積極性就像饑餓感,你不能強迫自己去變得積極,就像你不能要求別人變得更餓一樣,如果你現在不餓,沒有關系,休息下,先做點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