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數學教師如何有效利用平時測驗推動教學?

教學過程中,除了階段考和期末考這些大型的正式考試,我們還會安排平時測驗。

有的教師會把平時測驗看作是自找的工作量:“不是有階段考和期末考了嘛,沒事找事做!”對于他們而言,平時測驗無非就是試卷一發、做完一改、改完一講和講完一罰,之后該怎么教還是怎么教。如此循環,測驗除了帶來批改的繁重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對成績的無奈了。

一場有效的平時測驗,應該能夠很好地模擬正式考試。

首先是考試時間。數學的期末考試100分鐘,平時測驗最好能接近這個時間。像我們現在九年級,每周利用一個晚修,一個班可以進行連堂兩節課的測驗,時間有85分鐘左右,還算接近。如果是七八年級,晚修用不了,白天課時緊張,只能用一節課測驗,效果可能就很有限。因為對于學生來講,接近100分鐘的測驗是對專注的耐力很好的鍛煉,如果時間不能對耐力形成挑戰,可能學生一到正式考試就會感到不適應。這就好比正式考試跑1000米,你平時每次都只跑500米,那么跑1000米可能就不適應。

其次是考試試題。數學的期末考試滿分120分,有10道選擇題、6道填空題和9道解答題,平時測驗的試題最好也是這樣設置,而且難度分布相近。一方面,學生通過平時測驗可以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做題節奏,不至于到了正式考試還要臨時調整;另一方面,難度分布相近的測驗,學生的成績能夠為我們和學生提供更加合理的反饋。有的人覺得平時測驗最好出簡單點,讓學生考好了有信心,就更加樂意學數學了。問題是,因為題目過于簡單而導致的“好成績”,可能會給學生帶來“我學的還不錯”的幻覺,于是接下來的學習也懶得投入很多,直到正式考試時被打臉。其實,我們更需要的,不是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感覺,而是幫助學生找到走向優秀的方法,后者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成就感。

再次是考試環境。數學的期末考試會單人單桌,而且要求全套考試用具,嚴肅考風考紀,平時測驗最好也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對學生而言,學習數學的一個功利需求,就是在正式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不僅需要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還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應試技巧,幫助自己大概率正常發揮。平時測驗就是一個極好的時機,讓學生打磨自己的應試技巧。為此,營造一個嚴肅認真的考試環境,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暗示,有意識地調整心態,全力以赴。

有效的平時測驗可以幫助我們做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與平時的練習和作業相比,測驗反饋的含金量要高多了。一來受環境的約束,學生只能靠自己來解題,而練習和作業還可以查找資料和請教別人;二來受時間的限制,學生解題需要更加專注,而練習和作業還可以偶爾發會呆;三來有分數的激勵,學生需要調整自己的做題節奏,而練習和作業還可以悠哉悠哉地寫寫停停。

哪些知識點掌握得好,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好,一測便知。如果沒有及時測驗的話,有些知識點可能我們覺得學生已經學的很好,但其實相當糟糕;而有些知識點我們因為擔心而反復提供練習,但學生其實早就熟到煩了。

第二件事是找到自己教學系統的調整方向。

教學工作的核心組成,是課堂、作業、培輔和測驗。每個教師在這四個部分都會有自己的做法,這些做法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教師自己的教學系統。平時的測驗可以為系統效率的高低提供一個優質的反饋。有些知識點或題型,如果沒有及時測驗,我們還會以為自己在課堂上已經講的很清晰,而且學生在作業和培輔中已經練得很徹底,但其實學生只是一直處于機械地模仿和死記硬背而已。即便是學生已經會做的題型,到了考試也不一定能保證拿分,因為有可能解題格式不規范,或者應試心理不過關。我就問過一個學生:“你錯的這些題目不是已經會做的嗎?”學生也不好意思:“會做啊,可是一到考試我就會緊張,一緊張什么都忘了!”尋求這些問題的解決,通常就是我們教學系統的調整方向。如果一直掩蓋,直到正式考試才暴露,那才是不堪設想。

要想做到及時,每周一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來試題可以更加精細化,某些題型即使錯過了也沒關系,還有下一周的周測,如果隔上幾周測驗,難免會有更多的取舍;二來問題可以更快地暴露,教師有更大的調整空間,如果隔上幾周測驗,問題暴露后,可能時間和空間已經不夠了。有的教師可能覺得周測太頻繁會影響新課的進度。當然,周測會占用比較多的時間,但如果我們對新課的內容進行整合的話,時間還是足夠的。另外,如果周測反饋學生學得好,起碼能給我們更大的信心;如果周測反饋學生掌握的不夠,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做出調整,否則盲目推進新課只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那么,我們如何用平時測驗呢?

第一步,分析學生的解題情況。

在測驗的過程中,在管好考試紀律的同時,我會選擇和學生同時做測驗卷。這樣的好處,是對題目的難度有個初步的感知。測驗多次發現,如果我自己做完試卷都要超過一節課的話,那學生基本上做不完(這是普通班);如果有哪一道題我需要用到一些額外的技巧,那學生大有可能做不出來。

把測驗卷做一輪后,我會從試卷的第1題開始,標記所有感覺學生應該會做的的題目,然后把相應的分值加總,這個總分就是學生的發揮空間。比如總分是90分,意味著在我預期中,學生有90分的空間來發揮正常的水平。如果沒達到90分,很有可能是某些基礎題沒做好丟了分;如果超過了90分,很有可能是某些難題挑戰成功了。

預計發揮空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幫助我們調整當次測驗的預期。如果發揮空間只有80分,可能學生的成績水平會有所下滑;如果發揮空間有100分,可能學生會考的不錯,但我們仍需要保持警惕。

測驗完畢,接下來就是批改試卷。

開始批改后,如果都是打勾,自然沒什么大問題。如果遇到錯誤,在扣分的同時,我會停下來分析一下錯誤的原因。

錯誤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理解型錯誤,就是不會做而做錯,比如有的學生把幾何題的證明過程寫的糊里糊涂,大概率說明他是不會做;另一種是技術型錯誤,就是會做但還是錯,比如有的學生三角函數值背的溜溜的,一做題目就混淆,幫他指出來卻能秒懂錯哪里。

分析錯誤的基本思路,就是順著學生的錯誤答案,回溯學生的思考過程,尋找導致錯誤的原因。有些錯誤很好找,有些錯誤不好找,怎么辦?一個有用的辦法是觀察學生使用的草稿紙,如果學生在該題用過草稿的話,從中很多時候可以從中發現錯誤原因。比如有的學生在草稿紙上算出選項A的答案,到了答題卡就涂了B,你說郁不郁悶。如果學生在該題沒用過草稿紙,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找來當事人直接問,幾乎都能問出錯誤的原因。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要像你這樣批改試卷,何年何月才能改完啊!”起初我也有這樣的擔心,但是做了幾次后發現多慮了。首先,同一個班的學生,錯誤大多都類似,所以最先幾張會改的慢,但到了后面會越來越快,有時甚至一個班改完,另一個班也很快,因為錯誤也類似。其次,同一個班的學生,后進生出錯基本上是因為不會做,所以更值得關注的,是優秀生和中等生出現的錯誤,而優生的錯誤相對較少,這也大大減少了我們分析的工作量。這樣算下來,對批改試卷的速度影響不會很大。

每個錯誤分析完,我會簡單地記錄在自己試卷上相應的題目旁邊。這樣,當兩個班的試卷批改完,我自己的試卷也會寫得滿滿的。這時,我會根據記錄的情況,統計學生未過關的知識點,以備下一步分析使用。

第二步,調整自己的教學系統。

批改完試卷,除了學生的錯誤,我們還能得到一個數據,就是學生的成績。有的教師習慣打印一本紙質的成績冊填寫分數,我會更愿意用一個excel表收集所有的成績,因為excel容量大、易攜帶,還有強大的函數計算功能。

有了學生的錯誤和成績,我們就可以作進一步的分析,從中尋找提升成績的突破口,調整自己的教學系統。

首先是成績分析。

每次測驗成績輸入后,我們可以從平均分、高分率、優秀率和及格率等指標,觀察學生的總體發揮。比如,上次測驗有30個及格,如果這次有31個,成績可以算正常;如果只有20個,顯然就是要反思的信號。

觀察完學生的總體發揮,接著需要關注的,就是各個層次學生的成績變動情況。

總體正常,并不等于個體也正常。比如,上次測驗有30個及格,這次有31個,是不是意味著有1個人進步了呢?不一定,有可能是有3個人退步到不及格,同時有4個人進步到及格。

分數波動是正常現象,但如果一個優秀水平的學生,成績突然變得不優秀,甚至不及格,這時就有必要把他的試卷抽出來進行分析,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分析的切入點,就是他在試卷中出現的錯誤。于是我們進入下一步,錯誤分析。

一張測驗卷的題目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我們預期學生會做的題,稱為基本題,比如簡單的計算題;另一類是我們預期學生不會錯的題,稱為爭分題,比如最后的壓軸題。兩者相比,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學生在基本題上出現的錯誤。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一步分析學生的錯誤。

一個維度是錯誤所在的知識點。如果這樣的知識點比較集中,那可能意味著某些知識點的學習效果不如預期般理想;如果這樣的知識點比較分散,那很有可能意味著我們的教學系統需要更全面的調整。

另一個維度是錯誤的類型。如果多數是技術型錯誤,那么有可能是學生的解題習慣不夠合理,或者是學生對考試的態度不夠端正;如果多數是理解型錯誤,那么有可能是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不夠端正,或者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夠合理,還有可能是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需要進一步鞏固。

兩個維度的分析,能幫助我們圍繞學生的態度和習慣兩個方面,制定教學系統的調整策略。

調整態度的本質,是幫助學生優化對數學學習和考試的思考方式。幫助的做法,就是和學生溝通。有的教師習慣在每次測驗后安排一節課評講,我起初也是如此,后來做出一個嘗試,優先把評講的時間用來與學生做集體溝通。因為每周都有測驗,所以幾乎變成每周都會集體溝通一次。

有的人可能覺得:“每周一次,哪有那么多內容講?再說,學生不會覺得你像唐僧一樣煩?”的確會有這樣的風險,解決的辦法,就是提高溝通的效率,具體來講有三個要點:第一是每次只聚焦一個主題,越小越好;第二是圍繞主題梳理底層思路,力求清晰;第三是圍繞思路找實例和類比,力求多元。

比如新接手一個班級,有好幾次練習和測驗,我都仔細觀察學生的解題習慣和得分率,接著接著點評的機會和學生關于草稿紙的使用進行溝通:

有沒有發現,有的同學本來可以考得更好,但是結果分數總是不順眼?他們的原因不是因為后面的難題不會做,而是因為前面的基礎題做的不夠穩定,總是會粗心大意。

有的同學每次都會信誓旦旦地說:“我下一次一定會認真一點!”結果每次都被打臉,這是為什么?因為他的解題習慣影響了他解題的穩定性,更殘酷的是,當某一道題做錯時,他是沒有辦法意識到自己錯了,直到扣分才后悔莫及。

有一個辦法可以提高解題的穩定性,那就是用好草稿紙。我監考了這么多次試,還沒發現有多少人會主動使用草稿紙,要么就用得亂糟糟的。有的優生鄙視草稿紙,就像比武大賽明明配了劍,但他偏偏鄙視不用,結果一上場就對方秒殺。

沒用草稿紙時,大家在做題的時候,會依靠自己的心算和想象力;如果用好草稿紙,大家就可以依靠筆算和畫草圖,這樣做的穩定性要更強。有的同學在心里算半天,其實筆算幾秒就出結果了。

因此,接下來我會關注大家對草稿紙的使用情況,幫助大家提高解題的穩定性。

當我說完,后來做題的時候,部分學生就有意識地搬出草稿紙,有的學生還是不習慣,這時我會繼續關注他們的解題情況,穩定性還行的就先不管,穩定性不夠的就再次溝通。

調整習慣的本質,是幫助學生優化數學學習和考試的行動方式。調整了態度,如果沒有行動的支撐,原來的習慣還是會把學生扳回舊路,所以有必要幫助學生對原有的習慣進行調整。

調整的做法,就是改變流程。學生的習慣源于對流程的適應,有的教師在遇到問題時,企圖僅僅靠溝通和加強力度來改變學生的習慣,有時可能改變流程效果會更好,學生在適應新的流程中,習慣也隨之改變。從這個角度看,流程的效率,決定了習慣的效率。

比如測驗結束后,我會要求學生把做錯的題收入到錯題本。剛開始只是說明了錯題本的收入格式,結果當然是有一部分學生開始嘗試不交,或者格式混亂。接著我會統計完成的情況,在班上仔細地表揚了好的,并對沒過關的學生進行點名提醒,同時對格式再次解讀。這時,完成的學生又多了一些。于是我向全班描述了完成的情況,對流程做出了調整,按時交的,只需要抄寫錯題,否則就抄寫整張試卷至少一次。這樣調整后,當然會有學生需要抄試卷的,但人數僅僅是個別,不會影響大局。

有的人可能覺得:“一開始就制定懲罰措施,不給學生鉆空子的機會不就好了嗎?還搞那么麻煩!”其實不會,每項流程的執行,不僅是學生會收到約束,教師也會受到約束。一開始把流程定松點,學生覺得可行,教師也不會太大壓力。流程從松到嚴的過程,也是學生逐步調整習慣的過程,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篩選”的過程。當你結合現象提出調整流程時,學生也能理解調整的必要性。

可以說,每一次的測驗,都是幫助學生調整態度和習慣的契機,而每一次的調整,對學生和教室而言,都是一次思想和行動的加速,如此循環,大家的效率都會越來越高。

- End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過失丟分的因與防
從初三到高一怎么樣保持數學的領先優勢
極客數學告訴你:高中數學靠“悟”不靠“練”
如何做好試卷分析和試卷講評
不上課不背書不做題,他每次考試都比同桌多考20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泰宁县| 定西市| 南江县| 莱芜市| 商南县| 响水县| 阿荣旗| 高淳县| 曲周县| 关岭| 恭城| 庆云县| 五常市| 克拉玛依市| 西平县| 漳浦县| 黔西县| 东港市| 辽阳市| 弋阳县| 若尔盖县| 拜城县| 方城县| 玉田县| 玉树县| 兴义市| 牡丹江市| 安义县| 大庆市| 雷山县| 西昌市| 怀柔区| 湖州市| 娱乐| 贡觉县| 乌兰察布市| 广东省| 景东| 卢湾区|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