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會寫,不能一味的從寫上下功夫,以讀輔寫,促進寫,提升寫,是行之有效的途徑。閱讀是人一生發展的地基,更是兒重時代的生命底色。兒童進入小學,應該強調閱讀,將整個小學階段看做為濃墨重彩的人生“打底”的重要階段。怎么讀才有效?才能對寫起到有益的助和提升作用?具體地說,小學階段的閱讀,低、中、高三個學段任務和形式各不相同,具體可以將其形象地分為五種讀:悅讀,躍讀,閱讀,月讀,越讀。
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終身與閱讀為伴,就要注意實施悅讀一一讀好玩的書,像玩一樣地讀書。好玩的書首先繪本,它是這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兒意趣味讀本。繪本的畫面視覺沖擊效果,閱讀時的親子互動形式,內容中蘊含的人一生成長所需的大真、大善、大美、大愛,都要盡早地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占據重要位置。這一階段還要允許兒童躍讀,躍就是動,兒童閱讀要鼓勵兒童動起來。躍還有跳躍讀的意思,就是允許兒童有選擇地閱讀書本中的部分內容,不一定要像成年人那樣按部就班,逐字逐句,從頭到尾地讀,跳躍式的閱讀是兒童閱讀的特點,他們受興趣支配和指引,自覺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閱讀,是兒童的閱讀特色。
習慣培養如讀書時不出聲、不指讀、不讀讀停停、讀后多交流多互動談感受。這個階段,要關注兒童讀什么書。如果兒童還沉迷于低俗的漫畫、隱藏著兇殺暴力等信息的不良書籍,則應該給予指導、糾偏、規范。
讀的時間有保證,布置作業時,家庭閱讀每天不少于40分鐘,課內閱讀每周不少于兩課時。一個月后,我們會組織專門的聊書課,聊一聊閱讀的感受、收獲,交換閱讀的信息。一個月中,我會在執數時不斷提及書中的內容,激發大家閱讀的熱情。一個月后,我們再確認下一個月的專項閱讀書目,這樣讀上一兩年,高年級的閱讀就能基本做到保質保量。
閱讀的書目源于兩個渠道,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定的書目,二是兒童群體推薦或當下的社會熱門。我們還提倡越讀,即跨越式閱讀。很多教師在閱讀指導時讓兒多讀本學科或是教育類的書潮,我們在閱讀指導時特別注重跨學科的跨越式閱讀。例如,我們班曾經推薦韓國的科幻、科普讀物,孩子們非常喜歡。閱讀后轉化為習作素材,寫得有聲有色。此外,跨越式閱讀也指跨越傳統的閱讀方式:聽讀,速讀,閱讀微博、博客、新聞、信息、報紙、評論,閱讀的種類多,方式多,收獲的信息也多,這將極大地刺激兒童對社會、對生活的興趣,激發兒意的寫作思維。
一是對比讀。讀的時候多對比,越讀越有味。例如,讀《水滸傳》,可以嘗試將人物做同類對比。如同樣以殺聞名的李達、魯智深、武松、林沖,比較讀出四人的特點。李是逢人就殺,遇神殺神,遇鬼殺鬼,殺時只有一條原則一一擋我者死!魯智深是為義而殺,率性而為,出手時顧忌打擊效果一一震對方即可,點到為止。武松殺人雖師出有名但又帶有作秀的色彩,殺時擺場,殺后留名,殺的過程像一出戲。林沖則淋離盡致地體現著一個“逼”字,被逼無奈時才出手,出手往往又留有一手,實在沒有活路了才下手。這么一比較,人物的性格特點一清二楚,命運及發展脈絡就清晰可見且有真實存在感了。對比,可以在平淡中看見神奇,在雷同中發現異樣。
二是聯系讀。閱讀時如能主動將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就能讀出不同的意味。閱讀能產生聯系就說明不是在讀死書。這樣的閱讀,收獲才更加豐厚。
三是精細讀。讀書如果能細致些,自然是好事怎么做到讓孩子細致讀呢?可以借鑒語文教師備課時的方法,抓住文字文句、文學細讀。首先要關注文字,哪些文字顯得耀眼、特殊、美感十足,哪些文字生僻、古怪、讓人費解,都是關注的焦點。一般情況下能發表的作品,作家在創作時,文字都是極其考究的,那些跳入你眼的“特種部隊”,不是作家的刻意而為就是作家的語言風格、言語表達習慣的體現,必須予以關注。或是查工具書弄懂,或是上下文聯系看懂,或是直接詢問家長。文句就是提醒大家關注特殊語句:散文化或是詩意滿溢的美句,使用特殊表達方式的語句,不按常理出牌的古怪句。但凡句子比較另類突出的,都可以作為看點,反復讀,體會句意。文學則指從文學創作的角度想一想:為什么這么寫,這么寫有什么好處,還可以怎么寫,這么寫寫出了什么,追本溯源,轉換角色、身份思考,你就會發現作者的創作秘妙,將閱讀和寫作合二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