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了,很多家長都在求助: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穩定怎么辦?
當然,我們在地面可以進行心理發展評估,結合撫養方式的分析,針對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學習訓練方案。
在網絡如何籠統的說這個話題呢?我們可以集中歸納一下原因和對策,這里向大家推薦閱讀。
通過對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教養方式、孩子自身成長狀態的分析評估,我們看到,孩子成績不穩定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兩個:
造成信心不足的緣由其實是有好幾個的。
a有一些孩子本身就內向膽怯,他們的氣質類型影響了他們的信心發展。
b有一些孩子們是因為被家長打擊壓制的太多,不知道自己能夠做到。
c還有一些孩子就是因為自身的感統失調造成的信心不足,我們平常所說的專注力不好,粗心等等,這樣的孩子成績也會表現的不穩定。
這個原因可能跟知識點有關,也可能是跟題目類型有關系的。
a當孩子們對于章節的知識點掌握得不夠全面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大考和小測的成績表現不一致的現象。有可能小測成績不錯的,大考的時候出現成績集中下滑的現象;也有可能平時小測成績不是很好,結果大考反而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這說明孩子的知識點,是經歷了從小測到大考的一個完善過程。
b題目類型就更好理解了,孩子們的一張試卷上面有很多不同的題型,語文和數學、英語都有很多題型的,比如填空、選擇、判斷、應用題、計算、閱讀分析、作文等等。
語文也好,數學也好,孩子能夠見到更多題型,他們的認知就能夠涵蓋卷面題型的內容,做題的時候就不會太慌張,可是沒見過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常見題型需要讓孩子,了解并掌握的。
成績不穩定的原因我們找出來了,那么究竟,說孩子成績不穩定,家長到底該怎么辦呢?那我們就對應上面兩個原因來說一下對策。
家長要學會正向的回應孩子需求,在孩子向你提出請求的時候,你要認真把他的話當成一回事兒,如果你覺得不知道該怎么做,那么你就需要跟孩子討論,討論清晰,幫助孩子把他想要做的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分析透徹,看看究竟是不是一定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這個需求。
情緒狀態也是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的,如果孩子有情緒堵在心里不能說出來,積攢在身體里面,要么會通過問題行為來呈現,要么就會通過對內的攻擊,也就是生病,來呈現他們的情緒。也會導致孩子的成績忽高忽低。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鼓勵孩子更多的用語言去表達他們的情緒。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的成績的時候,我們同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而很多家長奉行不訓孩子就長不大的理念,看到孩子成績好也不會去表揚。這種方式就會放大孩子的焦慮。事實上孩子自己也很焦慮他的成績,如果家長再傳遞出更多焦慮,那么孩子的狀態就會更糟,還有可能會厭學。
所以,家長經常用的語言進行恰當的分析和及時的肯定,會對孩子鞏固這個好成績有很大幫助,他的成績也就會更少的忽高忽低了。
家長在面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時候,往往會拿出家長的權威來面對孩子,這樣不公平。同時,孩子會感覺家長的權威會對自己辛苦學習有不理解和貶低的方式。
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客觀的看待成績,幫助孩子理性分析,恰當的去分析試卷,我們才能真正的幫助到孩子。
當孩子成績考得還不錯的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和孩子討論,這個好成績是怎么得來的?他做了什么,會有這個好成績?
引導孩子看到他是能夠考好的,自己有這個能力,當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發揮出來,他們的信心就會更足了,成績就會穩定下來,不會忽高忽低了。
在幫孩子分析試卷的時候,發現孩子缺失的重點內容以及題型范圍,有針對性的進行補課,把遺漏的知識點和題型補上,讓這個孩子的知識更全面,提高應考的能力,他的成績,也就會穩定一些。
家長看到孩子成績忽高忽低時,一定要耐心一點,先找原因,再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