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他和郭晶晶帶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并配文說: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照片中他們一家三口,頂著烈日,挽著褲腿,站在滿是污泥的稻田里插秧。
辛苦勞作之后,一家三口還在村民家里吃起了農家飯菜,即使是粗茶淡飯,也一臉滿足。
這條微博一經發出就上了熱搜,并引來無數網友點贊,有人說:“他讓我們學會了分辨貴族和土豪。”
還有人說:“正能量爆棚!真正的言傳身教,相信孩子會印象深刻。”
為什么霍啟剛郭晶晶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引來網友如此盛贊?
因為在生活中,無論是富有家庭還是普通家庭,大多都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別說在城市,就算在農村,現在也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頂著烈日、沾滿泥巴、流著汗水,親身體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
甚至還有部分父母在溺愛和驕縱孩子。
有了孩子后,我們總希翼把這世間一切美好都給孩子,殊不知,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點苦。
就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不過霍啟剛和郭晶晶的正能量教育不止舍得放手讓孩子去體驗、去吃苦,生有一兒一女的他們,還有很多教育方法值得父母們學習。
給孩子樹立正能量價值觀
低調、簡樸、務實
霍啟剛和郭晶晶一直被稱為富豪界的一股“清流”。
身在豪門世家,不但沒有揮霍成性,反而樸素低調。
很多人以為郭晶晶嫁入豪門以后會過上闊太太的生活,現實卻不是。
好幾次郭晶晶被拍到逛地攤。
買幾十元的衣服。
甚至和霍啟剛參加國慶大閱兵這種大場合時,頭上扎的是價值5毛錢的發圈。
而霍啟剛也沒有豪門貴公子的做派,常常肩上挎著一個環保袋,就和郭晶晶去逛超市。
甚至在搬離霍家大宅的時候,霍啟剛還背了一個超級接地氣的編織袋。
對于兒子,郭晶晶霍啟剛也沒有像其他富豪或者明星,給孩子穿幾千幾萬的衣服鞋子,而是穿200元左右的鞋。
《非誠勿擾》中有一位女嘉賓曾說:“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笑。”
這是拜金主義盛行的時候,最火的一句話。
近幾年,隨著直播以及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收入可觀的網紅,也漸漸影響了00后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去年就有一個來自美國的9歲女孩Liltay,通過在網絡發炫富視頻走紅,有140萬關注者,每個視頻點擊量高達百萬次。
在視頻中,她滿嘴臟話,口無遮攔,生活日常就是不斷的曬自己的豪宅,豪車。
有錢炫富就算了,她還以此來“攻擊”圍觀的網友是“窮鬼”,聲稱“這個馬桶都比你的房租貴”、“我喝的酒就足夠支付你們的大學學費了”……
買了蘭博基尼就大喊“你們這些人根本付不起”,“你們是窮鬼嫉妒我”,“你們一輩子都賺不到這么多錢”。
一個才9歲的孩子就如此奢靡、狂妄、拜金,不敢想象這種價值觀,以后會有大學肯收她嗎?會有公司敢要她嗎?
因此給孩子樹立理性的價值觀,做一個低調、簡樸、務實的人非常重要。
法國學者波達斯曾說:“人的觀念、標準,深受家長影響,并根植于腦海。”
霍啟剛和郭晶晶夫婦低調、樸實的作風,不是作秀,而是給孩子示范,什么才是理性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言傳身教
讓孩子學會善良和感恩
霍啟剛和郭晶晶一直都熱衷于做公益。
今年2月霍啟剛和老人一起收垃圾的舉動就打動了很多人。
網友評論霍啟剛真是孩子的好榜樣。
其實霍啟剛不僅用行動告訴孩子們要善良和感恩,在兒子霍中曦在三四歲的時候,霍啟剛就開始帶著孩子一起做公益。
兒子4歲時,帶他去地鐵站,幫婦聯義賣籌款。
兒子5歲時,帶他去拜訪郭晶晶的母校,教育兒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意義。
去鄉鎮衛生所探望醫生和村民,向鄉鎮醫生學習和致敬。
今年兒子6歲了,又帶兒子去體驗插秧,幫忙宣傳公益組織。
有人說才五六歲的孩子,能明白參與公益事業的意義嗎?或許暫時不能明白,但是父母的言行卻深深地印在他腦海里。
人智學研究發現,七歲之前的孩子是一個全然的“感知器官”。
他們的全身就像一個大眼睛,會對環繞他們周圍的人產生一種印象,而這種印象會傳入孩子的全身血液循環系統及新陳代謝系統。
看見父母時常去幫助別人,孩子也會學著去幫助別人,看見父母時常去感恩別人,孩子也會學著去感恩別人。
有位媽媽深夜在朋友圈發了以下這張圖片,收獲無數的點贊。
不過這張圖不是這位媽媽本人,而是孩子發給她的。
她配文說:“這張圖片是兒子發給我的,在我批評他看電視而不看書時,他沒有像以往一樣頂嘴,而是把這張圖發給了正在玩手機游戲的我,我真的很慚愧……”
常常有人問該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不如問問自己,多久沒看書了。
還有人問為什么孩子不體恤父母,不如問問自己,平時對待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態度。
陪伴孩子
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心理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童年期情感忽視”。
概括來說就是:父母在子女童年時期沒給到足夠的情感回應,將會給孩子造成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抑郁等心理創傷,并嚴重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個人成長與人際交往。
有心的父母都會擠出時間多陪伴孩子,郭晶晶和霍啟剛就是如此
兒子出生后,霍啟剛就減少了工作應酬,一完成工作就回家,因此還被惹惱了父親。
不過對此,霍啟剛有自己的想法,他說:
'人生有3個波,即是事業、朋友、及家庭。始終會彈上來,朋友如是,事業如是。但是家庭關系做錯了或錯過了,好似玻璃球般,跌落地就碎了,就沒有了。'
對于女兒霍啟剛也是盡心盡力,前不久霍啟剛參加一個聚會,媒體拍到霍啟剛儼然一個奶爸模樣,縱然周邊的人都在喝酒談天,他卻一個人在角落里哄娃。
郭晶晶對孩子的養育更加是親力親為,霍啟剛說連兒子幼兒園舉辦體育會,郭晶晶都會加入委員會,然后親自去開會討論體育會的各種事宜。
今年2月霍啟剛郭晶晶在廣州南沙出席活動,記者問霍啟剛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他一番話警醒了不少父母,特別是爸爸。他說:
'雖然工作很忙,但時間是自己安排的。
每天我都堅持早起,一定陪兒子吃早餐。我今天也是陪他吃完早餐,送他上學之后才來南沙。如果不珍惜這些時間,小孩子很快就長大了。
所以,我覺得學什么還是不要緊,一定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沒責任了。'
經常有爸爸說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可是仔細觀察身邊的爸爸們,會發現,工作越忙收入越高的爸爸越重視陪伴孩子。
前段時間看了主持人王芳的書——《最好的方法給孩子》。
因為工作性質原因,王芳每天都是深夜下班,為了多陪伴孩子,她每天早上6點20就會起床,然后打開空調或暖氣,靜靜地看著女兒,輕輕地叫女兒起床,陪女兒洗漱、吃早餐、聊天。等女兒走了再睡一會兒。
王芳的媽媽說其實沒必要這么折騰,周末陪孩子就好。但是王芳知道,給孩子的陪伴彌足珍貴,稍微偷點懶,孩子就長大了。
正如龍應臺所說:“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錯過了有效期,再怎么努力也難有效。對于這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父母應該珍惜。孩子是上天給的一份禮物,我們應該在有效期內全情投入,耐心的陪伴著他們長大。”
寵愛妻子
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中成長
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寵愛妻子。
霍啟剛在這一點上可以稱得上是典范。
和郭晶晶結婚當天,請帖22頁,寫滿了八年來兩個人相愛的點點滴滴,簡直就是一本小說。
結婚第二年郭晶晶生完孩子后,霍啟剛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給她煲湯。
面對媒體的采訪,霍啟剛多次提到說郭晶晶生育孩子很辛苦。
而且還說自己什么都要聽老婆的。
2016年6月,郭晶晶和霍啟剛參加《極速挑戰》,從很多細節上都可以看出霍啟剛是個寵妻狂魔。
自我介紹說是郭晶晶的老公。
車來了,趕緊跑去給老婆開門。
老婆被冷風吹得縮了下脖子,立馬把自己的長袖外套脫下來遞到她面前。
老婆做了一個難度極高的后空翻,立即炫耀說:“我老婆十歲就能翻后空翻。”
因為在節目中霍啟剛過于寵妻,連郭晶晶都害羞了。
去年兩會期間,霍啟剛接受采訪,雖然和郭晶晶已經結婚6年,但是言語之間全部都是對郭晶晶的寵溺。
問他最喜歡內陸哪個城市,回答說河北保定(郭晶晶老家)。
問他為什么普通話能說這么好,回答說要和老婆溝通,不能讓老婆學廣東話,自己要帶頭學普通話。
正是因為受到爸爸的影響,兒子中曦也很有愛。
在郭晶晶懷二胎時,中曦沒有任何嫉妒心,還每天抱著媽媽肚子。
在郭晶晶生下女兒時,中曦給妹妹送去了第一個吻,還給妹妹準備了禮物。
霍啟剛發微博說:“你看哥哥多乖,一點嫉妒都沒有,很疼愛小妹妹,很溫馨,期盼做哥哥好久了。”
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師在《見識》里說:“一個孩子能走到什么程度,跟父母有很大關系。”
正如霍啟剛自己所說:“一定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沒責任了。”
因此,想要孩子走得更遠,請放手讓孩子吃點苦。
想讓孩子三觀正,請引導孩子建立理性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想讓孩子懂得感恩,請多做給孩子看。
想讓孩子更自信更有安全感,請多陪伴孩子。
想讓孩子更懂得愛,請多寵愛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