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繁榮昌盛,在這個背景下也孕育出很多優秀的詩人,寫下很多流傳千古的詩作。我們學過太多以詩言志的詩句,其中或“得意洋洋”,或“官場失意”,每一首詩大概都會有這樣的背景。但有一位詩人就不同,他寫詩為的是喜歡,喜歡寫山水,喜歡寫花草,詩中沒有鴻鵠大志,卻能朗朗上口。他就是“詩佛”——王維。大家熟知他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卻不知《畫》這首詩,表達了更美的意境。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首小小的五言絕句,是王維賞畫之作,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第一句“遠看山有色”,這個色可以是顏色,也可以是景色。若是不看標題,讀者會很自然的理解為王維去踏青,離得遠遠的便能看到山間景色。這就是王維真正有才的地方。一遠一近相照應,“近聽水無聲”才向我們說明面前的不過是一幅畫罷了,畫中的水不會流動,當然就無聲。
可是這也不單單指畫中景,還表達出了詩人的心境。若平常人只會說山美水清,但王維卻能突發奇想去“聽”水的聲音,卻發現面前的不是景,而是畫。從側面襯托出畫家技術高超,畫面形象逼真,詩人王維也為其動容震撼。
第三句“春去花還在”,春天都過完了但是花兒還沒凋謝,也代表了詩中寫的是畫中景。這其中也表現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花兒再美,但只能留在春天,都是敵不過時間,但是在畫中,部分春夏秋冬,可以留住一切美好鮮艷的東西,可能這就是王維傾向于寫山水田園詩的原因吧,想把那種美好留下來供人回味。
第四句“人來鳥不驚”,寫詩人自己走向前去,但鳥兒卻沒有被驚到飛起。也是在繼續暗示自己寫的是畫中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仿佛把自己置身于畫中,還在疑惑為什么自己來了卻沒把鳥兒驚走。鳥兒就靜靜的呆在那里,不懂得春去秋來,花開花落,體會不到詩人對于韶華易逝的感慨,寫盡美景的同時又有些傷感。也顯示出了為畫著迷的詩人的樣子,一人一畫,一虛一實,更有韻味。
全詩“遠近”、“有色無聲”、“春去人來”、“花還在鳥不驚”,用詞簡單卻生動自然,讓人也隨之沉浸其中。全詩下來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在看到這幅畫時的心理活動,很少能有人靜下心來去欣賞一幅畫,而王維將自己置身其中,不僅記錄下這美景,竟還有一絲絲傷感之意,王維不愧為山水派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