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MSCI數次擴容,體現A股國際化進程提速
A股的國際化進程在2019年得到了明顯的加速。早在今年年初2/28日,MSCI便宣布在今年將采用“三步走”的策略將A股在其指數體系中的權重進一步提高:
1. 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數審議:將MSCI指數中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提升到10%,同時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創業板大盤A股(已生效)。
2. 2019年8月季度指數審議:將指數中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0%增加至15%
3. 2019年11月半年度指數審議: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 A 股納入因子從 15%增加至 20%,同時將中國中盤 A 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 20%的納入因子納入 MSCI 指數。
北京時間8/8日凌晨,MSCI宣布在季度審議中,將如期提高中國大盤A股的納入因子,從10%提升至15%,并且在此次評審中,將新增10只股票而不剔除任何現存成分股,此決議將在8/27日盤后生效。
以A股“入摩”為標志的國際化進程以來,獲得了境外資金的廣泛關注,自滬股通與深股通開通以來,北上資金大幅流入A股市場,截止8/7日已累計凈買入7352.21億。從北向資金流入的速率上看,我們發現在A股加入MSCI的前后北向資金均呈現加速流入的狀態,雖然在今年3-5月份因A股回撤及外緣政治的原因資金有所小幅流出,但外資流入這一趨勢并不會發生明顯改變。
1.2 八月季度審議靴子落地,千億級別資金在路上
A股納入對MSCI指數體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指數:MSCI EM INDEX、MSCI ACWI INDEX、MSCI ASIA EX JAPAN INDEX、MSCI China Index。
根據MSCI官網公布的追蹤以上指數的資金規模以及A股納入后的權重影響,我們測算了此次8月份的納入和即將于11月份進行的半年審核若按照MSCI此前的計劃如期擴容,會給A股市場帶來的資金流入。鑒于MSCI Asia ex Japan Index與MSCI China Index缺乏統一的資金規模數據,且整體規模較小,在此我們僅計算主要影響的指數MSCI EM INDEX和MSCI ACWI INDEX。
2019/8/27日即將進行的指數調整,預計會帶來追蹤指數的被動資金流入約33億美金,約為231億人民幣(匯率按照7計算),至2019年年末兩次剩余的指數調整總計將帶來102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為714億美元的被動追蹤指數的確定性資金流入。而主動型資金雖較被動型資金更為靈活,且調倉時間更難以把握,但鑒于其4-5倍于被動型資金的體量,全年主動+被動型資金預計仍將合計流入超千億級別。在此背景下,我們推薦投資相應的MSCI指數。
2. MSCI中國A股指數介紹及分析
2.1 指數編制規則
MSCI中國A股指數主要反映了中國市場大、中盤股的表現。該指數以2008/11/25日為基日,以1000點為基點,于2018/3/1日正式發布。由于該指數不僅僅面向中國境內的投資者,還面向包括境外的投資者以及QFII機構等等,因此與MSCI體系中絕大多數的中國股票指數相同,入選MSCI中國A股指數的成分股需可通過“互聯互通“機制交易,且滿足外資最低自由持股量的限制。因而在成分股的選擇上,該指數不僅僅包括現有的已納入MSCI指數體系的個股,還包括未來最有可能被納入指數體系的個股。
2.2 指數歷史表現:穩定性強、具有較好的抗壓性
從MSCI中國A股及中國市場主要的的寬基指數間對比可以看出,雖然在大牛市期間,MSCI中國A股的表現不及以中證500指數為代表的彈性更高的指數,但逐年表現較為穩定,波動率較低,且在市場單邊下行期間表現出更好的抗壓性,近十年從最大回撤來看,表現顯著優于滬深300及中證500指數。從夏普比來看,近幾年表現與滬深300接近,顯著優于中證500。
2.3 成分股行業分布:更側重均衡配置
截止2019/8/8,該指數共有427只成分股。按國際GICS行業分類,指數內成分股主要分布在金融行業(29%)、日常消費品行業(15%)及工業行業(12%)中;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則成分股主要分布在銀行(16%)、非銀金融(12%)、食品飲料(12%)
MSCI中國A股指數行業分布與滬深300寬基指數行業分布在以下行業上存在一定偏離:在非銀金融(-5%)、家用電器(-3%)、銀行(-1%)上MSCI中國A股指數存在一定的低配,在食品飲料(+2%)、醫藥生物(+2%)上存在一定的高配。因此,相比于滬深300在大金融行業與部分消費行業上存在集中度過高的情況,MSCI中國A股指數更注重于均衡配置。
3.MSCI中國A股指數投資價值
3.1 指數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
我們以最新一期的成分股考察MSCI中國A股指數的市場代表性。
可以看到,MSCI中國A股指數在滬市主板及深市主板均具有較好的市場代表性。雖然成分股的數量不到主板上市企業家數的20%,卻囊括了主板市場大部分的流通市值。在創業板中目前覆蓋程度較低,但鑒于MSCI于5月的評審中剛剛開始納入創業板個股,未來隨著A股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創業板甚至科創板作為新興經濟的代表,可以預見未來在MSCI指數體系中的權重會進一步加深,隨之提高該指數在創業板、科創板中的代表性。
3.2 指數成分股微觀交易結構健康
我們統計了MSCI中國A股指數、滬深300與中證500過去一年的日均換手率與日均成交額。從日均換手率反應的指數內微觀結構看,MSCI中國A股指數成分股的平均換手率低于滬深300與中證500,反應指數內整體投機氛圍較輕,炒作現象不明顯,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多以換倉頻率低的價值投資者為主。
3.3 指數估值處于相對歷史中位水平
從該指數的歷史估值走勢以及寬基指數間對比可見,目前MSCI中國A股的估值與滬深300相類似,同樣歷史上走勢也十分接近,仍然顯著低于中證500估值。最新的pe_ttm為11.85(整體法),僅處于歷史50%分位,指數估值水平處于安全區域中。
從凈利潤增速上看,雖然在2018年無論是MSCI指數、滬深300指數還是中證500指數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整體情況要要顯著好于中盤指數中證500,且在2019年Q1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從ROE水平上看,目前MSCI中國A股整體的動態ROE水平(中位數法)為10.76(19Q1數據),略高于滬深300的動態ROE(10.66),大幅高于中證500的動態ROE(7.98)。整體盈利情況與滬深300基本持平,顯著優于中證500。
4. 銀華MSCI產品介紹及優勢分析
4.1 產品概況
銀華MSCI中國A股ETF(512380)是由銀華基金公司于2019年3月19日成立,于2019年4月30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被動跟蹤MSCI中國A股指數的被動指數型產品。截止2019/8/10,最新場內流通份額為1,938,805,600份,最新規模為18.62億。且配套有相應的聯接基金(銀華MSCI中國A股ETF聯接),為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方式供其選擇。
與此同時,ETF低費率的特性同樣在該產品上有所體現,管理費與托管費均相對較低,適合各類型投資者。
4.2 管理人具有豐富的基金管理經驗
銀華MSCI中國A股ETF現任基金經理為周大鵬先生。周大鵬先生管理股票型產品經驗豐富,旗下管理了多只被動指數型產品。目前在管7只產品中6只為被動指數型產品,1只為普通股票型產品,合計管理規模86.50億,基金管理經驗豐富。
4.3 產品流動性價值日益凸顯
投資者在選擇ETF產品時,除了收益率外需要考慮的另一大關鍵點是產品的流動性,流動性不足的ETF產品在面臨大額贖回壓力時容易出現由于流動性匱乏導致的大幅折價的情況,對投資者造成損害。銀華MSCI中國A股ETF在成立后交易日益活躍,近20個交易日日均成交7000萬左右。未來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的加深,流動性有望進一步上行。與此同時,該指數內部成分股均為A股市場上流動性較強的個股,且由于MSCI對成分股停牌的嚴格限制,產品內部微觀結構同樣十分健康,不易出現由于成分股長期停牌等現象導致的ETF大幅折價的現象。
4.4 產品密切跟蹤指數,偏離程度低
自銀華MSCI中國A股ETF產品成立至今已三月有余,我們考察產品成立至今是否做到了密切跟蹤指數,達到跟蹤誤差的最小化。
由上圖可見,銀華MSCI整體跟蹤誤差較小,成立至今跟蹤誤差0.24%。
5.總結
在本篇報告中,我們研究了在A股國際化進程加深,疊加8月份的季度審議中,MSCI宣布將如期提高A股的納入權重的背景下,存在的投資機會,尤其是符合該主題的投資產品。
1、本報告基于基金產品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
2、若未來中美貿易不確定性加大,結論可能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