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月球,將五星紅旗插在月壤上!
自嫦娥五號探月以來,一直有人在問,為何不立刻進行載人登陸完成這一偉大的壯舉呢?
要知道50年前美國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將阿波羅載人飛船送入了太空,然后又在太空表面插了一個美國國旗,證實美蘇冷戰太空爭霸中,取得了完全性的勝利。那時候美國人探月登月只為了一個詞,那就是榮譽。為
了這項榮譽,阿波羅計劃前前后后花費了幾百億美金。
經過了無數次的復雜實驗他們總算成功了。
從最早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探月工程已經逐漸的開始完善,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更是首次實現了繞路巡回,四項關鍵性的太空技術,這對于我國的載人探月工程來說邁進了一大步,那么既然我們實現了無人采集月壤返回技術,那么下一個計劃為何不是載人登月呢?
其實從戰略規劃來看,太空探索無非是無人探測器開路
探查,然后探測器進行采樣返回,最后到載人登陸,這個步驟近乎于完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是一個整體的規劃,而中國的探月工程,則是從長遠的戰略角度所出發。
我們的探月工程下一步計劃,就是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他的目標是探索月球的南極地區,因為這里存在著太陽系最大的隕石坑--“艾特肯盆地”。艾特肯盆地是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撞擊隕石坑,直徑大約2.500公里深13公里,最大落差16.1公里,比地球上的馬里亞那海溝11.000米還要深,他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也被公認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撞擊盆地。
嫦娥六號將會在此處進行深層探測,為什么選擇這里呢?
因為這里是月球表面最深的地方,并且還是月球的南極地區,地球上的南極是最冷的地方,但是月球上則不同,月球因為沒有大氣層,所以他的表面溫度取決干陽光的照射輻射,而月球表面白天最高溫度達到100多攝氏度,晚上則是零下100多攝氏度,而且艾特肯盆地吸收的陽光非常的少,巨大的山體可以遮擋住大量的太陽輻射,所以這是人類居住的理想場所,因此這里可能是我國首個建造月球科研站的候選地點。
其實除了以上的分析,還有的則是技術難題,美國能在短短11年的時間對月球進行探測,得益于土星5號運載火箭和阿波羅載人飛船,土星5號運載火箭是迄今為止人類制造過的最大推力火箭,但是自從十星5號退役后,美國就再也沒有探索過月球,不是他們不想而是能力不介許,那么同理想要將重達幾十噸的載人飛船發射到月球,大推力火箭是一項技術活。
另外,對于我們的航天員來說,初次進入陌生的真空環境,需要進行提前的適當性訓練,以便在未來的太空載人任務中能夠取得完美的發揮,在早期的阿波羅登月視頻中,美國宇航員們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花費巨大的力氣,而且一旦跌倒沒有人幫助的話,很難再次爬起來因此在載人登月前,我們需要建造一款可以讓航天員施展動作自由,并且能夠抵御高溫寒冷和致命輻射的太空航天服
總結一下,雖然我們也想立馬進行月球載人登陸,但是實力和技術還差一點,畢竟太空任務容不得一點差錯,一日載人任務發生錯誤,代價將不僅僅是幾十億的設備損失,執行任務的航天員生命也將會受到巨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