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困擾?孩子有語言能力,但你不問他,他就是不主動說任何要求;孩子有語言能力,但你不主動和她說話,他就不會主動和你說話;孩子有語言能力,但他去想要東西時,卻總還是只會拉你的手或拽你的衣服,不愿意用言語表達出來.......
這就是沒有主動表達能力,也是大部分自閉癥孩子的特點。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孤獨癥孩子的主動表達能力呢?這一定也是困擾各位家長多年的問題,今天我就依據《MUST孤獨癥綜合療法》的理論,給大家講一些實操小技巧,幫助各位家長們提高孩子的主動表達能力。
1、訓練孩子主動表達需求之前,家長可以先訓練孩子的回答問題的能力。
比如,媽媽拿著一個香蕉站在明明(化名)面前問:“你要什么?”如果孩子有語言應答能力,就會說“香蕉”!這時候,媽媽就可以立刻將手上的香蕉獎勵給孩子,并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熟悉了一種提問方式之后,家長可以變換不同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提問,拓寬他們的思維。
2、有了語言應答能力,就可以慢慢引導孩子主動提出要求。
孩子有了應答能力,當孩子看到想要的東西,但是不提出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可以有意引導他們主動提出自己的需求!
比如:當明明看到“香蕉”,想要搶的時候,媽媽就故意將香蕉拿高,嘗試著讓孩子說出“我要香蕉”,剛開始可以進行一些輔助,逐字的教孩子說“我……要……香……蕉”,孩子學會了之后,逐漸過渡到讓他獨立表達。但需要注意的是,每當孩子有細微的進步時,家長都需要立刻給予贊揚,鼓勵,讓孩子看到希望。
3、在沒有實物,在沒有任何提示下,訓練孩子表達需求。
少數人可能以為,當孩子看到香蕉,主動會說“我要香蕉”,就完成了主動表達的訓練。其實不然,主動表達指的是:在無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要求,而香蕉本身就已經是提示物了。訓練要達到的最佳效果,是孩子餓了之后,即使看不到香蕉,也會直接跟媽媽說“我要香蕉”,當然,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4、家長可以經常為孩子做一些示范。
比如媽媽每次帶明明放學回家,非常餓時,就會在明明面前對爸爸說“我要吃香蕉”,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來訓練他的主動表達能力,讓孩子也跟著說“我要吃香蕉”。久而久之,經過多次練習,逐步減少輔助示范的次數,讓孩子回家感到餓的時候也會主動表達“我要吃香蕉”的需求。
訓練主動表達時應注意的問題:
1、把握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動機。如:孩子餓了,教他說:“香蕉”;孩子渴了,教他說:“水”;要外出時,教他說:“衣服、鞋”等等。
2、從簡單的名詞開始訓練孩子的主動表達,逐步提高孩子句子的表達能力。
3、表達方式除了有語言以外,還有很多輔助性工具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如:卡片、手勢、實物等等,不同能力的孩子可以選擇不同方式或其他輔助性工具來訓練孩子的主動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