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介紹了專注力為什么重要以及跟學習的關系,這期文章我們先從上次提到的父母應有的兩種態度來導入:
1. 正面且積極的價值觀: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避免責備、批評,而是要多鼓勵、多稱贊,因為正面的情緒會放寬我們注意的寬度:我們會自由地完全接納。當我們感覺良好時,我們的意識會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我”,擴大成為較包容與溫馨的“我們”。
當我們處于樂觀、精力旺盛的心情時,我們大腦的左前額葉區就會發亮,左前額葉區也存放一些神經回路,當我們終于達成一些長期追尋的目標時,會提醒我們自己有多棒。
2. 專注于優勢能力-這是為什么在歐緹斯特的服務體系之下,我們會特別重視孩子優勢能力的原因。利用孩子的優勢能力、有興趣的活動來提升、引導較弱勢的能力、不感興趣的活動,幫助孩子整體能力的進步。
專注于我們的弱點,例如不好的成績或失敗,最糟糕的情況下就是家長處罰孩子,而且會一直處罰到孩子改善為止,伴隨被處罰而來的焦慮感將在孩子嘗試集中注意力與學習時,阻礙孩子的前額葉皮質反應,形成對能力改善的障礙,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喜歡的積木玩具、操作活動搭配較不喜歡的認知顏色配對活動
1. 以漸進方式提供越來越困難的層級與明確的目標:
必須要了解孩子發展的里程碑,這部分在網絡上可以搜尋到相關的資料,這樣可以避免訂的目標太高,一直無法達到而造成父母、孩子的挫敗感。
2. 適合學習者的步調:
所以要了解孩子學習上的優弱勢,配合孩子的步調制定適合他的學習計劃,如IEP(個別化教學計劃)
3. 立即的回饋與逐步的練習挑戰,直到精熟為止:
除了要以現有的能力逐步增加難度,循序漸進的練習以外,也要記得不一定要今天達成,避免心急造成負面的效果。
4. 在不同的背景中練習同樣的技巧,以鼓勵技巧轉移而能重復運用:
可以在不同情境、跟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媒材練習相同的目標使這技巧能夠泛化。
玩桌游首先要有共同注意力,接下來就是結合過往學習到的認知(顏色、骰子點數、點數)、社交技巧(輪流、溝通)在這時候展現出來。
我們需要孩子準備好坐下來、專注、管理自己的情緒,聽指令、合作和交朋友,然后才能教他們字母與數字。
from 丹尼爾?高曼
四種注意力活動
讓你在家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1. 音樂停了就停止動作及“老師說”等游戲:
根據暗示停止動作是認知控制的終極目標,在這些游戲中表現越好的孩子,他們
的認知控制的前額葉連結越強。
音樂停止之后,大家要趕緊找位子坐下來。
2. 視覺追蹤游戲:
平板游戲可以找像是:猜一只在水下面游泳的鴨子會在哪里浮起來的游戲;或在
一堆令人分心的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人物或物品;
組裝積木時從一堆積木中,看說明書找出指定的形狀。
抑制沖動游戲-圖片如果出現羊就舉手,出現狼就不舉手;出現的數字跟念出來
的數字一樣時要去拍卡片等。
看到數字跟唸的數字不一樣的時候,要控制住自己不能拍。
3. 觀看不同表情臉孔的卡片:
這些讓人有感覺的臉孔卡片可以提升七歲孩子情緒的自我覺察。它們可以將一個字連結到一種感覺及其形象,然后再與他們本身的經驗連結。這項簡單的認知行為有一種中性的影響:大腦右半認出卡片描述的感覺,大腦左半了解名字及其意義。情緒的自我覺察,需要將這所有東西在胼胝體中透過交叉對話整合起來。胼胝體是連接大腦左右兩半的組織,橫跨這個神經橋梁的連接性越強,我們就越能完全了解我們的情緒。
也就是說,能說出你的感覺,同時將你的記憶與相關聯想整合在一起,成為自我控制的關鍵。發展心理學家已經發現,學習如何說話可以讓孩子們呼喊自己心中的“不要”,代替父母的聲音來管理任性的沖動。
教學上常用的參考心智理論書籍而制作的情緒圖卡
4. 紅綠燈-情緒調節的活動:
當孩子情緒不佳時,可以要他們想一盞紅綠燈。紅燈代表停下來-鎮定。深深吸一口氣會使你鎮定點,試著告訴自己:問題在哪里?你現在有哪些感覺?
黃燈則提醒他們放慢下來,同時想想幾種可能解決問題的方式,然后選擇其中一種最好的。綠燈則是通知他們試著做那個計劃,然后看看是否行的通。紅綠燈能練習從下而上、杏仁核驅動的沖動,轉變成由上而下、前額葉執行驅動的注意。
在家引導孩子進行各項活動時,注意過程開心是很重要的,因此多去鼓勵、贊美孩子,正面的情緒將帶領孩子往正面、積極的目標邁進。切莫太過專注於結果,而有太多的負面情緒,造成揠苗助長的反效果喔!
參考資料來源:歐緹斯特教學理念、專注的力量<丹尼爾?高曼著>丹尼爾?高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