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玉愛石,人之天性。小時候的我們,在沙灘上與卵石嬉戲。父母沒有告訴我們石頭是好東西,但我們就是喜歡。這份喜愛,十分純凈。
也許人對石頭的喜愛,本來就寫在染色體上。除了尚未啟智的孩童,那些未開化的原始人,不是也喜歡以石為飾么?
九千年前的小南山遺跡,那里就發現了玉制飾品。也許那些萬年部落,早就明白了“玉”才是最美的石頭吧。
從興隆洼和小南山,再到紅山、良渚文化,包括敦煌的三危山…中國人佩玉的風俗,就是從原始部落的就地取材開始的。
孔子曰:君子佩玉,去不離身?!熬印背酥赣械轮?,還指代著貴族子弟,也就是未來的國家棟梁。
貴族需養德,有德者愛玉,佩玉即公卿。地位、教養和美玉三位一體,督促著春秋子弟修身養性,向著朝廷股肱之路進發。
最近聽到一些玉友吐槽:現在的玉石不比古時,被玩的有點庸俗。錯!玉入尋常百姓家,這叫通俗。美麗的東西就該讓所有人都看到!
我們為什么佩玉?很簡單。我們對世上所有的美好都有占有欲。因為占有,我們把玩和佩戴。
佩戴反映著個人的喜好,再融入自身的審美,還有比這更高潔的愛好么?愛玉卻還在猶豫的朋友們,就憑簡單的“愛”字來玩吧。
對玉的愛不一定要多深入,也許你喜歡它的顏色、造型,喜歡它戴在身上的感覺,或者只是某些元素扣動了你的心弦…
所以,佩玉只是人性本身的需求。我們也會討論升值、投資,但從情操來說,佩玉的我們,就像把卵石洗干凈存在罐里的孩子,純潔而自在。
藏玉在身,不只為外在增添純美,更為我們找回了心靈的純粹,回到了孩提時代的卵石灘頭。
生而為人,佩玉的我們,值得為這份純真而自豪!